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網民熱議拜登退選 折射習近平?
 
2024年7月2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7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突然宣佈退出競選連任。相關消息在中國微博炸鍋,佔據熱搜第一。中國網民熱議美國領導人選舉,這是什麼原因呢?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新華社第一時間報道拜登宣佈放棄代表民主黨競選連任,引發民間輿論熱議。中國網民留言說:「Joe這一退就是一輩子啊」;「拜登是懂體面的」;「怎麼槍打中的是特朗普,擊倒的卻是拜登」;「誰上臺都會敵視中國」;「米國作息讓我喫上熱乎的瓜了」。 此外,有中國網民形容美國大選是「瘋狂的選舉」;有人則反問,「選舉是什麼?」。另有網民打趣美國政界人士向拜登施壓說:「這事兒他們居然沒有內部協調好就發聲明瞭?」 旅美時事評論人士唐靖遠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好多中國民衆留言說,拜登這才叫作高風亮節。大家想法都是折射到習近平身上,就覺得習近平你出這麼多臭招,感覺你這腦子也是不清醒的,爲什麼不早點下臺?如果我們也是民主化的社會、民主的製度,這麼多年就不會招這麼多的罪。習近平你任期到了,你就應該趕快換人了。」 中國老百姓擔心經濟會更慘 有中國百姓也認爲,誰是美國總統和他們的生活切身相關。唐靖遠說:「如果上來一個對中共很強硬的、經濟脫鉤的結果,把中國的經濟打得更慘,那未來更沒有什麼指望。雖然中共自稱是厲害的國,或中國已發展成什麼第二大經濟體,但絕大多數老百姓心裏清楚,中國的經濟能起來,靠了美國很大的幫助。」 拜登任內,美國政府延續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實施高科技關稅製裁的政策,範圍更有所擴大。臺灣的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丁樹範接受本臺採訪說:「中國每年從跟美國的貿易赤字賺了三、四千億美金,如果關稅真的提高,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會大幅度減少,很多工廠面臨關門,影響老百姓個人基本生存,當然還有其他外交、安全上的問題。」 至於中國老百姓關心誰當選對中國比較有利的問題,丁樹範研判,中國民衆可能會認爲特朗普性格上較難以預測。唐靖遠則認爲,不少中國人讚賞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的霸氣,認爲國家領導人首要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能保護自己的國民。 美國兩黨共識 將中國視爲威脅 拜登任內曾至少四次說過,若臺灣受攻擊,美國會協防颱灣。特朗普也說,如果中國打臺灣,他會轟炸北京。唐靖遠指出,美國兩黨對華政策高度一致,最近共和黨籍衆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公開點名說,中共形成一個軸心國的系統,中共是軸心國的核心。 唐靖遠說:「約翰遜直接把『軸心國』搬出來,這可是在二戰時期用來針對納粹、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的結盟。這種概念出來,尤其是共和黨,已經把中共視爲威脅、敵人,不再只是系統性的挑戰。如果是特朗普當選,對中國政策不會走軟,只會走硬。」 唐靖遠還表示,拜登任內已提出很多對中國的強硬措施,尤其科技脫鉤。如今,他爲了歷史定位及民主黨陣前換將追趕選票,可能在明年一月卸任前祭出更強硬的對華政策。 唐靖遠說:「拜登已經明確表態,他要全力支持哈裏斯(Kamala Harris)成爲總統提名人,去參與和特朗普競選。相信他會在政策上相應地給哈裏斯作鋪墊,例如爭取讓哈裏斯能拿得出手的政績、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認爲,拜登對中共的政策可能加大力度。」 哈裏斯的丈夫在中國經商,這成爲哈裏斯被檢驗對中國態度的指標之一。對此,丁樹範說:「奧巴馬時代及之前,很多人跟中國做生意,不可避免。只是從特朗普時代開始,整個風向大幅度改變。在這情勢下,哈裏斯她先生某種程度應該也要跟中國切斷生意關係,否則選舉時會被拿出把柄討論,對她的選情不利。」 唐靖遠提到,律師出身的哈裏斯曾和參議員盧比奧聯手發起關於新疆人權、香港人權的兩項法案。哈裏斯重視人權,如果當選總統,對中共的態度應該不會軟。 美國大選影響對華關係 丁樹範認爲,拜登至少四次說會防衛臺灣,主要是建立盟友,嚇阻中國輕舉妄動。美國反共情緒高潮,在這種大趨勢下,特朗普的選民、共和黨這一派主張對中國提高關稅,民主黨應會跟著這方向走。 唐靖遠則認爲,美國兩黨的臺灣問題已形成高度共識,不但涉及美國利益、美國盟友的利益,最新的北約公報也提及中國的野心和脅迫性政策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與價值。所以,不存在那位美國總統當選會把臺灣「賣掉」的問題。
 
分享:
 
人氣:11,40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預言師準確預言,子彈飛過耳朵!川普將遭遇槍擊;
預言師準確預言,子彈飛過耳朵!川普將遭遇槍擊;
堪比三年前720特大洪水 鄭州大暴雨 全城一片汪洋
堪比三年前720特大洪水 鄭州大暴雨 全城一片汪洋
三中全會敏感期,「川普遇刺T恤」被速下架;深圳失業保險基金入不敷出,
三中全會敏感期,「川普遇刺T恤」被速下架;深圳失業保險基金入不敷出,
「眼睜睜‬看著‬掉下去」!投資9億開通不到一年!陝西高速路橋垮塌
「眼睜睜‬看著‬掉下去」!投資9億開通不到一年!陝西高速路橋垮塌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