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新趨勢:剔除中國的新興投資市場迅速擴大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李達成綜合報道)在投資市場出現了一股新的信念:中共領導下的中國太大、太複雜,不能與其他國家混在一起。爲了降低投資風險,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採取了剔除中國的策略,目前快速獲得支持,收益也相當顯著。 據彭博報道,中國正面臨著獨特的政策與地緣政治逆風,而隨著股票經理人尋求降低投資中國的風險之際,新興市場投資組合將中國剔除的策略快速獲得支持。這樣的產品在2015年之前幾乎不存在,然而去年在中概股的可投資性成爲疑慮後,剔除中國的這樣的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高盛去年推出12檔基金,今年上半年貝萊德推出另5檔。 這股新崛起的趨勢突顯了日益增強的信念:中共國太大、太複雜,不能與其他國家混在一起。 中國目前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近30%。而鑑於與西方關係緊張、打壓民企以及經濟放緩阻礙收益,中國股市恐連續第3年表現跑輸全球股市等因素,使該問題變得尤其嚴重。 美國世紀投資(American Century Investments)投資長Victor Zhang說,「人們不得不問,如果中國與他國捲入一場衝突,有關中國的投資將會如何?這種疑慮是合理的,而且支持了一個具有長期趨勢的新思維:將中國區隔爲一個單獨的配置。」 MSCI在2017年成立了排除中國的新興市場指數,出乎意外的是,在中共嚴厲的清零防疫措施,以及疫後重啓的低迷表現後,這個新的策略大受歡迎。北京不願實施大規模刺激措施,與人口萎縮等結構性不利因素,讓投資人有更多理由在其他地方尋求回報。 MSCI中國指數今年已下跌8%,正往連續第3年下跌的趨勢發展。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慧的榮景提振了臺股與韓股,印度股市創歷史新高之際,排除中概股的發展中市場指數上漲11%。 較早採取排除中國策略的威廉.布萊爾國際公司(William Blair International)投資組合專家格雷弗(Romina Graiver)說,地緣政治與監管風險,以及對於中國可投資性的廣泛疑慮,驅使人們對(不含中國的)相關產品越來越有興趣。安聯環球投資、聯博資產與法國巴黎資產的許多資金管理人也表示,客戶對相關產品的興趣增加。 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至2020年結束,iShares MSCI新興市場(不含中國)ETF持有的總資產,已從區區1.65億美元擴大至44億美元。相較之下,iShares MSCI中國ETF同期僅增長19%。 報道說,這並非說投資人不再投資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科技巨頭騰訊與阿里巴巴集團所在地,對一些投資人而言,中國市場大到無法忽視。瑞士隆奧集團(Lombard Odier)資產配置首長阿布德(Christian Abuide)說,「基於在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中國應該有其單獨配置」。△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7/10/7671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7/10)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