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德音之謂樂(圖)
古人以樂修身,以樂祭祀天地,其豐富的文化涵載是儒、釋、道三大家傳統文化在樂中的結晶,道法自然,與天地合其德,講求中正平和,以善感化,天人合一,以己之心會物之神,以達於天地之道。

【人民報消息】《樂記》雲:「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是說德性是人性內涵的根本,音樂是德性外觀的光華。樂具備修身養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等意義。古人以樂修身,以樂祭祀天地,其豐富的文化涵載是儒、釋、道三大家傳統文化在樂中的結晶,道法自然,與天地合其德,講求中正平和,以善感化,天人合一,「以己之心會物之神,以達於天地之道」。 關於樂的起源,《樂記》記載:凡「音」,乃是生於人心直觀感觸,而「樂」則是通乎倫常大道。樂音種類很多,有不同的層次,只有合於道的音才能稱爲樂,並明確界定說「德音之謂樂」。 高層次的樂音是天道的體現,使人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受到道德的薰陶,涵養心性,是入德之門;悖逆天道原則的低級樂音,使人聽後意志頹廢或驕橫,走向墮落。所以《樂記》說:「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唯君子爲能知樂」。主張音樂應該有益於人的教化,而不是爲了刺激感官。因此,對樂音要有所選擇,惟有君子才懂得真正的樂。 樂具有教化的社會功能。樂之所以能爲教,是因爲樂的形式最爲人民喜聞樂見。樂有音調,有節奏,有強烈的感染力,聞聲而心從,潤物細無聲,「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華夏古聖人最爲看重人心的教化,因此非常注重音樂,用其善化民衆。在中國古代,天人關係是一切理論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聖人有德而且行道,其樂教體現對天道真理的追求、體悟和對道德正義的彰明。 古時廣義上的「樂」不僅是單純的音樂,而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總稱。聖人作樂敬天事神,樂在禮儀中成爲溝通人和天地神明的橋樑與紐帶,成爲中國古代雅樂的一種典範。《易書》雲:「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如黃帝之樂《咸池》、顓頊之樂《承雲》、堯之樂《大章》、舜之樂《韶樂》。 人們聽其聲,眼觀威儀之禮,行止唯恭,言出必仁,淫邪不入,感到心胸寬廣。因此先聖制禮作樂的目的,不是爲了滿足口腹耳目的嗜慾,而是用以教導人民明辨是非真妄,迴歸天理正道,做到普天之下互相敬愛,感召上下神祇;聖人使用禮樂時,天地神明都幫他彰明教化,天地欣然和諧,萬物欣欣向榮,達到人神相和的境界。這也是樂的主旨精神之所在,因此說「樂的道理太深奧了」。 孔子尤其看重音樂實施的道德含義,認爲音樂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善」和「美」。孔子觀看《韶樂》時稱讚「盡美矣,又盡善也」,以至於使他「三月不知肉味」。此後,「盡善盡美」不僅成爲一句成語,更成爲美學史上關於評論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標準。凡合乎仁德者爲善,表現平和中庸者爲美,聖賢之道及其聖人境界、倫理道德,蘊含在美的旋律中,使道德滲透進音樂,「美」與「善」在這裏已經以一種更高的層次合一了,「善」的內核與「美」的形式已經無須區分了。孔子整理《詩經》並將其製爲琴歌,「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子夏談雅樂與溺音的區別。魏文侯問子夏說:「古樂與今樂有什麼不同?」 子夏回答:「古樂是黃帝、堯舜以來,聖賢相傳的雅樂。節奏平和而莊重,富有寓意。樂聲諧和,氣勢寬廣,弦匏笙簧一應管絃樂器都聽拊鼓節制,以擂鼓開始,以鳴金鐃結束,舞姿迅捷且雅而不俗。《詩經》中說:『肅靜寧定的德音啊,其德行能光照四方,能慈和服衆能擇善而從。』所謂的今樂,有些只能稱之爲溺音。表演時行伍雜亂,奸聲濫溺,表現出滿足種種物慾的狂熱,毫無思想內涵可言,完全悖逆於德,不能稱爲樂。」 春秋時晉國的師曠被後人稱爲「樂聖」。一次,衛靈公訪晉,令師涓演奏樂曲,剛開始演奏,師曠就急忙制止說:「快停住!這是《清商》,商紂的朝歌北鄙之濫曲,是不祥之音。音樂是來傳播德行的,有害德行的溺音千萬彈不得呀!」 晉平公於是向師曠說:「那你演奏一個吉祥的曲子。」師曠於是演奏《清徵》,但見祥雲縹緲,瑞靄紛紛,有數只玄鶴飛來展翅起舞。此後,人們常用「玄鶴降雲」來形容音樂的美妙動聽。師曠還創作了《陽春》、《白雪》等清逸迥然、曲高和寡的雅樂,表達君子高潔的志向。 聞樂知德、聞樂知風。春秋時吳國季札來魯國觀賞周朝的禮樂,演出時他並不知道每組詩章的題目,但他卻能心領神會,辨別出十五國風,透析禮樂之教的深遠蘊涵。如演奏《齊風》時,季札說:「真美呀!好洪亮啊!這是東海表率,大概是姜太公吧?他的國家前途不可限量啊。」演奏《大雅》時,他說:「寬廣呀!聲音多麼和諧。曲折舒緩而本體剛健正直,大概是文王的節操吧?」《韶樂》體悟的是天地之心志,季札觀賞《韶樂》時歎爲觀止:「完美啊,廣大無邊像上天一樣覆蓋一切,像大地一樣承載一切。這是上天的盛德吧?!」 音樂的內容內涵是主要的,演奏者的道德修養是重要的。自古以來的傑出音樂家不僅音樂造詣高深,而且品行高潔。春秋時師文向師襄學琴時,每日靜心體悟音樂表達的意境,不斷完善修養。 不久,他開始演奏,首先奏響屬於金音的商弦,發出南呂樂律(八月律),只覺琴聲挾着涼爽的秋風拂面,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面對這金黃收穫的秋色,他又撥動屬於木音的角弦,發出夾鐘樂律(二月律),隨之好像有溫暖的春風緩緩吹來,草木發出嫩芽。接着又奏響屬於水音的羽弦,發出黃鐘樂律(十一月律),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再往下,他叩響了屬於火音的徵弦,發出蕤賓樂律(五月律),又使人彷佛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 最後,師文又奏響宮弦總括以上四種音律,頓時感覺四周有南風輕拂,祥雲繚繞,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湧出。音樂藝術之高超,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在於「得心應手」,用正心、正念以達到寧靜致遠,心身和一,與天地相和的境界。 中國古代文人有喜愛音樂的傳統。如春秋時伯牙彈琴鐘子期善聽的傳說:伯牙鼓琴,意在高山,鍾子期讚道:「美哉洋洋乎志在高山」;意在流水,鍾子期讚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樂曲《高山流水》也流傳後世。 西漢以後,禮樂文明成爲儒家文化的核心,君子禮樂一刻不離自身,即所謂「士無故不撤琴瑟」。 三國時嵇康寫的「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表達出其對超然玄遠的境界──道的追求。白居易《對琴待月》詩:「玉軫臨風久,金波出霧遲。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描繪出人與自然融爲一體,表達出「物我相知,天人合一」的意境。 藝術的意境和境界在於使人的思想受到感染而產生共鳴,以正確的審美觀和道德水平,領悟蘊含和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及宇宙意義的更高境界,從而實現對天道的領悟而把握永恆,真正的藝術源於偉大的神傳文化。△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千字文》人生指路燈(圖) 2022/8/22 (29,117次)
從傢俱的變遷 看一朝天子一朝風俗(多圖) 2021/10/5 (388,319次)
這幾個歷史故事 習近平不敢復興(圖) 2021/7/3 (140,896次)
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圖) 2020/8/20 (25,202次)
九字忠言 韓滉閱罷守忠節(圖) 2019/7/7 (28,482次)
正統漢字的內涵(圖) 2019/3/28 (38,967次)
求道考驗(圖) 2018/8/18 (37,822次)
嘴上冒泡沒用!中華民國重整山河(圖) 2018/4/2 (302,289次)
恪盡職分 奉公無私(圖) 2018/3/4 (35,563次)
小笑話:御醫,請解決江泡妞兒的這個憂愁(圖) 2022/9/26 (208,108次)
「習近平內部講話」 全文 內容令人不寒而慄(多圖) 2022/9/24 (353,756次)
小笑話:想當年 薄熙來教訓瓜瓜失敗(圖) 2022/9/20 (248,440次)
呵!揭宋祖英一生最在乎的事(多圖) 2022/9/19 (233,622次)
名字奇遇記(圖) 2022/9/18 (144,036次)
英國2歲嬰孩會讀多國文字的祕密(圖) 2022/9/16 (128,279次)
三千年古飛機證明猴子不是人類的祖宗(圖) 2022/9/10 (155,945次)
悼念戈爾巴喬夫 中共二十大習不挪窩(多圖) 2022/9/7 (194,238次)
王維林的生死懸念終於水落石出(圖) 2022/9/6 (200,046次)

驚人發現!肉體只是靈魂的一件衣服(圖) 2022/9/4 (152,130次)
民國高官經歷的不可思議奇事(圖) 2022/8/31 (200,164次)
這圖片露天機!中共非得免除非洲大爺的債務不可(多圖) 2022/8/28 (292,590次)
倒黴蛋兒和幸運兒的離奇故事(圖) 2022/8/27 (124,687次)
無情的朱德遇到無義的毛澤東(圖) 2022/8/26 (232,568次)
令人動容的動物奇聞(圖) 2022/8/23 (149,103次)
中日建交50年 牆國出鬧劇(多圖) 2022/8/19 (145,948次)
她在歐洲能讀到我的思維(圖) 2022/8/17 (159,469次)
女嬰脖子長出羽毛 醫生的解釋匪夷所思(圖) 2022/8/14 (257,967次)
川普總統爲何被抄家 保險箱被撬開(多圖) 2022/8/13 (212,582次)
美國資深醫生:天使伴我遨遊宇宙(圖) 2022/8/6 (157,275次)
60億機率的怪病 爲何跑進一家門(圖) 2022/8/4 (228,502次)
中共爲何怕美議長佩洛西訪中華民國(多圖) 2022/8/3 (206,243次)
今天八一!鄧小平說沒這事 習維尼傻拋光(圖) 2022/8/1 (243,685次)
另外空間我姐夫戴着鐐銬(圖) 2022/7/30 (190,871次)
令我睡意全無的一碗湯麵(圖) 2022/7/25 (549,973次)
兩條小黑狗 兩個悲歡離合的故事(圖) 2022/7/23 (183,499次)
薄熙來聽江話 妻離子散享受秦城(多圖) 2022/7/21 (330,106次)
奇聞!最離奇死亡和最幸運逃生(圖) 2022/7/19 (202,146次)
中共新華網刊登的真實恐怖新聞(圖) 2022/7/14 (288,294次)
大衛.科波菲爾的神奇魔術表演背後(圖) 2022/7/9 (182,811次)
江蛤下臺後! 趙本山與英子被新華網曝光,嗯,當衆那個…(多圖) 2022/7/7 (388,052次)
糟了,這女人讓江澤民給睡壞了(多圖) 2022/7/6 (373,687次)
敲碎花崗岩!貓貓狗狗的今日傳奇(圖) 2022/7/3 (192,627次)
搞笑七一!第一次知道中共是啥玩意的萌娃表情(多圖) 2022/7/1 (277,717次)
趕快告訴家人和朋友!你們需要這個"乾淨世界"(圖) 2022/6/30 (221,04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