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陝西夫婦賣5斤芹菜遭罰6.6萬元 引爭議(圖)
 
2022年9月1日發表
 
中共的監管部門藉罰款搞創收,備受輿論詬病。

【人民報消息】近年來,中共的監管部門藉罰款搞創收,備受輿論詬病。陝西省榆林市一家小商販賣賣5斤芹菜遭當地監管部門罰款6.6萬元的消息,近日被媒體曝光後,引起廣泛爭議。 販賣收入20元 被罰6.6萬元 8月27日,話題「商販賣芹菜收入20元被罰6萬6」登上微博熱搜,引發輿論關注。 據大陸媒體報導,羅某夫婦經營一家蔬菜糧油店,去年十月的一天,他們購進7斤芹菜。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提取2斤進行抽樣檢查。一個月後,市場監管部門稱「這批芹菜檢驗不合格」。 羅某表示,被告知芹菜不合格後,要提供進貨的票據,羅某稱當時票據丟了,也找不到了。 羅某的這7斤芹菜中,除2斤被監管部門取走檢查,剩餘的5斤,以每斤4元價格售出。 處罰決定書認定因涉案芹菜已售出,無購買者信息無法召回,羅某夫婦不能提供供貨方許可證明及票據,不能如實說明進貨來源,市場監管部門對其做出6.6萬元的處罰。 羅某表示,我得賣多少噸芹菜才能掙回6萬多元? 陝西「芹菜案」被媒體報導後,引起輿論爭議,榆林市市場監管局的官員承認此案處罰不當。 不過,有大陸媒體查閱榆林市市場監管局2021年以來食品類行政處罰臺帳發現,針對小微市場主體的五十多起處罰中,罰款超過5萬元的就有21起,而他們的案值都只有幾十或幾百元。 該事件引發網民關注和熱議。不少網友評論說,陝西榆林市場監管局巧開罰單掙大錢,通過這個辦法,年淨收入高達好幾百萬元。 「之前城管把小販踢腦震盪200元私了,現在賣5斤芹菜被罰6萬多元,官員沒有受到懲處,主要是平頭百姓好欺負。如果有大企業超標不合格,相關部門就會說這是納稅大戶,要保就業,保穩定,罰點錢意思意思就可以啦。」 「苛政猛於虎,權在他們手裏,哪怕他們錯了,也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處罰,穩賺不賠。」 80城去年罰款收入上升 最高增幅127% 近年來,中共的監管部門藉罰款搞創收,備受輿論詬病。罰款已成爲監管部門的斂財「法寶」,民間將其諷爲「持證搶劫的強盜」。 7月份,中國各城市陸續公佈2021年的預算執行情況。 《南方週末》統計全國三百餘個地級市的罰沒收入。其中,有111個地級市公佈罰沒收入數據。在這111個地級市中,2021年有80個城市罰沒收入呈上升態勢,佔比超過72%。其中,有15個城市罰沒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 在各大城市罰沒收入數據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青島市。2021年,青島市罰沒收入爲43.77億元,位於111個統計城市之首。與2020年相比,青島市罰沒收入增幅爲127%。 值得注意的是,與發生「芹菜案」的榆林市同處一省的西安市,2021年罰沒收入25.34億元,位列第三名,而2020年爲16.57億元,增幅爲53%。△

 
分享:
 
人氣:28,29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