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命由己定 福禍之門惟人自選(圖)
 
2022年2月16日發表
 
行善可改命是真實可信的。

【人民報消息】有這麼一句話「人的命,天註定」。意思是天註定的事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有很多流傳下來的古代歷史故事告訴我們,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說明命運確實是可以改變的,災禍是可以避免的。 民國軍官的故事 在談到「命運天註定」這個話題時,我身邊的一位朋友就和我分享了她家中一樁真實的往事。 這位朋友的外公年輕時在國民政府中任軍需官。當年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相師,據說是鐵口直斷,奇準無比。外婆就請相師給外公算算前程。沒想到相師沉吟良久後說,這位先生以後怕是餓死之命。外婆大怒,扔下酬金,拉着外公就走了。 後來中共奪權,外公帶着家小回了江南老家。老家是座千年古鎮,四世同堂的傳統家庭比比皆是,民風淳樸。當年外公雖然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每場運動都得出來露個面,但沒有人真的爲難他,更沒人掄起大棒子打過他。就這樣外公平安熬到了文革結束,過上了含飴弄孫的好日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外公嗓子疼去看醫生,居然查出患了食道癌。幾個月後外公就過世了。生命的最後兩週因爲吞嚥困難,幾乎粒米未進。看着老伴那張日漸消瘦的臉,外婆想起了從前相師的那句預言,不由得潸然淚下,原來一切早就註定。 後來外婆常說,外公當年戰亂之時掌管軍需大權,在物資最緊俏的時候不貪不腐,守住了本心,所以算是積了點陰德,文革那場大劫,平安度過了。可這餓死之命,看來無論如何都躲不掉啊。這樣的故事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您問問家中長輩就知道了。家族中,祖輩上,總會有那麼一件兩件往事,除了「命中註定」四個字,沒有別的理由可以解釋。 不過接下來這個故事中,主人公裴度年輕時也被相師斷爲餓死之命,卻因爲所行的一件善事,改變了命運。這個故事也因此成爲了千古佳話。 裴度還帶的故事 裴度是唐朝末年的一代名相,一度位極人臣,生前死後都享盡榮華。不過他年輕的時候卻頗爲潦倒。一天城中來了一位相師,聽說算得很準,裴度就去問個前程。沒想到那位相師說:「郎君您的面相與常人不同。將來如果不爲貴人,必是餓死之命。不過現在我還看不出來貴在哪裏。要不您過段時間再來,我再給您細細看看?」 相師雖然說得婉轉,不過裴度自然是聽懂了。好在他生性豁達,既然命該如此,那就安然接受吧。 那日,裴度去香山寺散散心,看見一位打扮樸素的婦人,把一個提袋放在廟裏的欄杆上,祈祝了很長時間後才叩拜離去。過了一會兒,裴度發現婦人的提袋落下了。不過這時已經追不上她了。於是裴度就將提袋保管了起來。太陽下山了,仍然不見那位婦人回來,裴度就帶着提袋回了旅館。 第二天一早,裴度又帶着那個提袋去了香山寺,寺門剛開,那位婦人就急急忙忙跑來了,茫然失措,長吁短嘆,好像遇到了意外災禍的樣子。裴度就迎上去詢問。婦人說:「我的父親無罪被拘。昨天有位貴人給了我兩條玉帶,一條犀牛帶,價值一千多串錢,打算用它來打點主管之人,不幸丟失在此,看來我老父親就要大禍臨頭了。」 裴度把那提袋還給了她。婦人哭着拜謝,請裴度留下一條玉帶,裴度當時雖然窘迫,卻還是微笑着回絕了。 不久,裴度又遇到了那位相師。相師仔細看了看他後,驚訝地說:「郎君一定是做了善事,積了大德,將來前途不可限量了。」裴度將前幾天的事告訴了他,相師連連點頭讚許。裴度後來果然出將入相,輔佐過四位皇帝,最後功成身退,76歲那年在洛陽安然過世。 袁了凡行善改命的故事 另外一個著名的改命故事發生在明朝。江蘇吳江縣有一位名叫袁黃,號了凡的讀書人,早年偶然遇到一位姓孔的老人,鼓勵他去參加科舉考試。老人說自己得了宋朝易學大師邵康節的真傳,能算出他一生的運程,然後告訴他科考會考取第幾名,哪年會做上貢生,某年會當上縣長,三年半後辭職回家,53歲時壽終,無子。 袁了凡聽了老人的話,去參加了科考,以後幾年的人生果然同老人說的一般無二。他一開始萬分驚詫,後來就淡然處之,再後來就安於天命了。不過37歲時的一番奇遇卻讓他的人生有了徹底的改變。 那一年,他遇見了雲谷禪師。雲谷說:「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禪師接着解釋說,造就人生吉凶禍福的關鍵,其實在於人自身。將不好的習性儘量改掉,化吝嗇爲施捨,偏激爲平和,虛僞爲虔誠,浮躁爲沉穩,驕傲爲謙虛,懶散爲勤奮,殘忍爲仁慈,刻薄爲寬容,儘量積德,儘量自愛。你只要將本來就有的道德天性加強,儘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積一些陰德,就會給自己造福,別人要搶也搶不去。 禪師的話對袁了凡來講如同醍醐灌頂。與其被動接受人生,不如活出點意義來。向禪師拜謝後,他把從前所做的錯事,所犯的罪惡,不論大小輕重,到佛前全部都說了出來,並且發願要做三千件善事。從此以後,當初孔先生給他算的命就不準了。 餘下的一生中,他努力自省改過,盡力修身積德行善。而他後半生的命運也得以完全改寫,不但考中了舉人,官至兵部職方司主事,還有了兒子承歡膝下,健健康康活到了74歲。可謂無求而自得。 69歲那年,他給兒子寫了一本家訓,這就是著名的《了凡四訓》。書中講到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向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的種種效驗,讀了無不令人豁然開朗。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一生來「現身說法」,證明了行善改命是真實可信的一件事情。《了凡四訓》被後世認爲是有益世道人心,改善社會風氣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轉自大紀元「未解之謎」欄目

 
分享:
 
人氣:187,71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