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一心向佛的皇帝(圖)
 
智誠
 
2020年8月25日發表
 
南朝時期佛教興盛的根源就是因爲梁武帝蕭衍虔誠信佛,在全國範圍內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的結果。

【人民報消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作,詩中描繪了南朝佛教的興盛。南朝時期佛教興盛的根源就是因爲梁武帝蕭衍虔誠信佛,在全國範圍內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的結果。 蕭衍即位後,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勤於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四更天準時起床,批閱奏章、公文,冬天把手都凍裂了。 他爲了廣泛納諫,聽取衆人意見,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午朝門外設立兩個盒子,當時叫「函」,一個叫謗木函,一個名爲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的人,沒有因功而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被埋沒,都可以往肺石函裏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百姓,想要給國家提批評意見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裏投送。 梁武帝很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他要求地方官一定要清廉,經常親自召見、訓導他們,遵守爲國爲民之道。他還下詔書到全國,如果有小的縣令政績突出,可以升到大縣裏當縣令,大縣令政績突出可以提拔到郡做太守。政令執行起來後,吏製得到顯著改善,桑農工商得到長足的發展。 梁武帝有着篤誠禮佛的心,早年以征戰爲立身之本的歲月,顧不上到廟裏敬香禮拜。現在一切都是自己說了算了,那麼虔誠的禮佛、拜廟就成了他靈魂深處的寄託和國家的最重要的禮儀活動。 公元504年,梁武帝成爲一國之君的第二年,親率僧俗兩萬人在重雲殿的重雲閣撰寫《舍道事佛文》,宣示自己一心禮佛的志願。 梁武帝篤誠崇佛的表現讓人敬重。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就是一頂帽子可以戴三年,一床被子可以蓋兩年。他長齋素食,不講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穿的衣服質料全是棉花制的,不用絲綢。因抽取絲綢要殺死衆多的蠶的生命,和佛家不殺生的經義是相悖的。吃飯也只是蔬菜,而且每天只吃一頓飯,太忙的時候就喝點粥充飢。他不飲酒,不聽音樂,而自己就是精通音律的音樂家啊!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清苦的皇帝了。 梁武帝的慈悲心也強烈展現出來。每當朝廷要判處一些罪犯的死刑,他就好多天現出不高興的神情。到了他執政的後期,梁武帝聲稱願皈依佛門。 從宏觀上看,營造寺塔、造佛像,使佛教的傳播在南朝出現繁華景象。建康城東西南北各四十里,城內外的寺院五百多座,一座連着一座,崇樓峻閣,高臺寶塔,巍巍矗立,可以想見其情其景多麼壯觀。從微觀上看梁朝有人口五百萬人,僅建康城內的僧尼就達十萬,其它郡縣可想而知。梁武帝也幾次入寺當和尚、做住持,給僧衆講解佛經。 梁武帝曾四次捨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雞鳴寺)當和尚。所謂捨身,一是舍資財,即把自己所有身資服用舍給寺廟,還有一種是舍自身,就是自願加入寺廟爲衆僧服役。梁武帝的捨身,第一次四天,最長一次是三十七天。而每一次都是朝廷用黃金將其贖回,四次贖金達四萬萬錢。在那個歷史階段,佛教在梁國達到空前繁榮。 梁武帝在位的近半個世紀的歲月中,同時出現文化盛世之象。連北方的敵國也頗爲讚歎,紛紛效仿。 梁武帝大興佛事的同時,傳統儒學文化的興盛也達到歷史的新高。舉國上下充滿崇尚儒學文化的氣息,研討氛圍十分濃厚。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貴族都以儒雅爲榮,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所以蕭梁一朝在統治時間不太長的五十多年裏,湧現一大批在中華文學史上有重大成就的文學家和詩人。如《昭明文選》的作者蕭統、《宋書》的作者沈約、《南齊書》的作者蕭子良、《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詩品》的作者鍾嶸,以及名士如江淹、謝出、到溉、到洽、丘遲、吳均、庾信、劉昭、劉峻、陶弘景,還有梁武帝的兩個兒子簡文帝蕭綱和元帝蕭繹,總之蕭梁一朝的文學之盛,在中國歷史上只有盛唐和北宋可與之比肩了。 梁武帝蕭衍在中華佛文化的傳承和儒學文化的傳播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
 
人氣:21,44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