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戳穿北京伎倆 班農談勝選關鍵點(圖)
 
周曉輝
 
2020年8月17日發表
 



川普:「中(共)國買了歷史上最多的玉米以及大量的大豆和肉類,他們這麼做只是爲了讓我高興,實際上他們卻在做着拜登贏得大選的夢。」

【人民報消息】美國當地時間8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了這樣相當直白的一段話:「中(共)國買了歷史上最多的玉米以及大量的大豆和肉類,中(共)國購買了大量農產品,但是他們這麼做只是爲了讓我高興,實際上他們卻在做着拜登贏得大選的夢,但我不認爲拜登會贏。如果拜登贏了,中共將會擁有美國,我們不能讓這件事情發生。」

根據美國農業部和中共農業部的數據,中共近幾個月來確實在加大對美國農產品的購買量,北京稱迄今爲止,中國已進口美國玉米176萬噸,大豆16萬噸。這似乎在表明,北京正在履行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責任,北京還是希望與美國維持良好經貿關係的。因爲依照今年1月兩國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共承諾要在今後兩年購買價值8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

不過,對於北京的姿態,川普15日的這段直白之辭可謂是一針見血,而且就這樣將中共的伎倆在世界面前毫不留情的戳穿,不知中南海高層聽後是否會牙根緊咬。

川普這番言辭透露了三層意思:一是他非常清楚中共加大購買農產品的目的,其與不久前中共通過高官崔天凱、王毅、楊潔篪之口認慫,希望繼續維持中美友好關係以及「戰狼」式外交有所收斂一樣,都是要麻痹美國人,麻痹自己,進而減少或減弱對中共的打擊,從而將諸事拖延至11月美國大選之後。

二是川普非常清楚,之所以要拖延到美國大選後,是因爲北京正在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親共的拜登身上。如果拜登當選總統,依照此前民主黨對中共的軟弱態度,再憑藉以往中共給其兒子的好處和其他勾兌,美國對中共的很多反擊將被迫終止,中共也將獲得新的喘息時間,將繼續加強對美國和西方世界的滲透,達到其擴張、掌控世界的野心。「中共將會擁有美國」並非天方夜譚。

三是川普明確表示,絕不會讓中共的美夢成真,而且他也自信拜登不會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

既然川普直接戳穿中共伎倆,而且對北京無情打臉,無疑再次彰顯川普本人和其政府早已經沒有一絲一毫與北京妥協的餘地,而且爲了防止中共干擾美國大選,川普一定會在11月前繼續全面反擊中共,繼續從政治、外交、經濟、科技等各方面對中共實施一系列打擊。

近一個月來美國政府的關閉涉嫌間諜活動的休斯頓中領館、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在五個領域實施「淨網」行動、啓動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退市程序、擬禁止微信和TikTok(抖音海外版)、制裁11名中港高官、派美國衛生部長高調訪問臺灣、將孔子學院定爲「外國使團」等舉措,不妨視爲美國反擊中共的「前菜」,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8月10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的主菜「一長串行動」正在路上。

可以預見的「一長串行動」中將要被推出的可能是針對服務於中共的阿里巴巴、騰訊公司的禁令。川普在最新的記者會上透露,除了抖音、微信、華爲以外,美國正在考慮禁掉其它中國高科技公司。川普並未透露具體名單,但記者提到阿里巴巴時,川普並未否認,說正在考慮中。一種可能是川普出臺類似對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的行政令,即在90天內完成將其與美國業務剝離的交易,銷燬其手中的美國用戶數據等。

毋庸置疑,敲打中領館,實施「淨網」行動,禁止微信、抖音、華爲、阿里巴巴等公司,將孔子學院定爲「外國使團」等一系列舉措,都是在減少中共對美國和美國人的影響,減少中共對美國大選的干擾。這些行動讓中共駐外官員、中國公司不得不在替主子做事時,要爲自身考慮,因爲一旦違反了美國的法律,倒霉的是自己。

此外,對於北京正在強行加快推進的數字貨幣化,美國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擊。蓬佩奧去年就表示,中共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就是針對美國而來的。隨着香港特殊地位不保,港幣隨時會與美元脫鉤,金融戰一觸即發,中共力圖通過數字貨幣影響美元,而美國反擊的選項可以是切斷中國的根域名服務器,打金融匯率戰,禁止中國金融機構使用美元等。

至於美國的殺手鐧「凍結或沒收中共高官及其家屬的海外資產」,將中共宣佈爲恐怖組織,也會選擇在合適的時間祭出。如果川普想在大選前給中共最爲沉重的打擊,這個殺手鐧的效力必是巨大的。

正如本週末白宮前首席策略師班農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所言:「拜登是北京的候選人,他是中共的同謀,已經被中共收買,哈里斯是個擺設,他們無力對抗中共的威脅」,「川普大選獲勝的關鍵是瞄準北京,要讓他們爲病毒大流行負責,讓他們對巨大的經濟損失負責,讓他們對逝去的生命負責。(我們)必須開始全面對抗中共,在技術上,在經濟上,遷回供應鏈,遷回高附加值製造業工作,這就是通往勝利之路,川普總統一定要行動!行動!行動!」

北京聽到了那聲聲號角了嗎?△

 
分享:
 
人氣:290,10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