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銀行亂象頻現 老太的存單變保單(圖)
 
2020年8月10日發表
 
陳阿姨10年前在工商銀行辦理的存款業務變成分紅保險。

【人民報消息】近日,江蘇省南通海安市的陳阿姨得知,銀行在10年前推薦自己辦理的「存款業務」其實是理財保險,且保單因後續未繳費已失效。陳阿姨不識字,也沒在保單上籤過字,銀行是怎樣操作讓她從存款變成買保險呢? 據荔枝網報導,陳阿姨在2010年到當地工商銀行海安支行存錢。工作人員向她推薦:每年存5萬元(人民幣,下同),連續存5年,10年後可以分紅;由於銀行搞活動,實際只要連續存4年就行。陳阿姨當時被說動,辦理了這項業務。 今年7月8日,太平洋保險海安分公司的工作人員突然找到陳阿姨,稱其在10年前買了一份分紅險,因第5年未繳費,保單永久性失效。 經女兒錢女士詢問,陳阿姨回憶起10年前的這筆「存款」,並表示業務員當時根本沒說這是一份保險。 次日,錢女士到銀行打印母親當年的保單,發現上面的簽名系他人僞造。她要求銀行經理比對陳阿姨正常存款單據和保單上的簽名,結果被拒。 7月31日,陳阿姨母女在記者的陪同下再次來到銀行,行長承認當時市場沒那麼規範,業務員在話術上也不規範。 最後經協商,銀行承諾退回陳阿姨20萬元保費,並補償一定的銀行同期利息;保險公司則同意恢復保單。 事件曝光後,不少網友表示自己或家裏長輩在銀行遭遇過類似騙局。 有人說,這個我媽被騙過,一模一樣的事,實在退不了,只能把錢都交了,氣死了。 「在建行被忽悠,買了陽光保險理財,現在錢還沒給我退呢,氣死人了,堂堂國有銀行竟幹着這些坑蒙拐騙的業務,保監會什麼的都不管嗎?」 「上個月我爸也遭遇同樣的事情,在農行要求存一年定期,結果變成所謂分紅保險,當事人完全不懂怎麼回事。後來查看他的短信才知道每年要交保費,所謂分紅還是不確定的(合同寫視公司盈利情況分工,巨坑),而且要15年以後才計算。」 「上學時有相同經歷,本來是去辦個零存整取的小業務,在櫃檯辦理時一個穿工作服的銀行工作人員介紹同樣的業務,懵懂的我懷着對銀行的盲目信任辦理後就再沒管它……幾年後才知道那不是存錢,是保險;那不是銀行的人,是保險公司的人——然而她確實穿着和銀行職員一樣的工作服,櫃檯裏的人也確實一聲未吭。」 近年來,中國傳統的保險銷售方式日漸沒落,而銀保管道迅猛發展,即保險公司通過銀行代售完成銷售業務,銀行則向保險公司收取手續費。截止2017年,銀行的代售已佔壽險銷售一半以上份額。 雖然中共銀保監會有設立各種管理方法,但保險公司仍通過虛列公司費用等方式,變相給銀行或經辦人標準手續費以外的費用;而銀行也爲了利益不斷違規操作。 2016年,50多歲的內蒙古農民王某揣着500萬元的現款,想存進中國銀行。但沒想到卻在穿着銀行服裝的工作人員及銀行行長的言語及利益引導下,買了一款銀行的「理財產品」,工作人員承諾這款產品「沒有任何風險,年底肯定能拿到27.5萬元的利息」。 可事後,王某發現,他買的根本不是中國銀行的產品,而是一份陽光人壽保險公司的商業保險。按照保險合同,他要活到100週歲才能取回本金。 發現被騙後,王某登上保險公司和銀行樓頂以命維權。最終,銀行和保險公司心不甘情不願地作出妥協,由保險公司返還500萬元本金和27.5萬元利息。但要求王某撤回對銀行、保險公司的投訴。銀行負責人還很不服,向媒體表示王某「以命維權」的方式是在詐騙。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銀行裏的業務人員利用模糊的語言,暗示其銷售的保險產品和銀行普通理財產品相同,可以隨時支取,並且隱瞞提前支取所需承擔的責任和損失。面對上當民衆的維權,坑騙儲戶的銀行幾乎毫髮無傷。 不炒股、不買基金、不投P2P,只相信銀行存款,這是大部分國人的儲蓄方式。但是如今這世道,詐騙太猖狂,存款單都能分分鐘變保險單,不但收益受損,本金都有可能不保。騙局隱藏如此之深,簡直叫人防不勝防!△

 
分享:
 
人氣:53,33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