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我出去一下》德國明星心靈之旅引共鳴(圖)
 
唐佳
 
2020年10月9日發表
 
電影《我出去一下》劇照。

【人民報消息】知道世界很大,也想出去走走,而且嚮往說走就走的旅程,但是……這「但是」後面有千百種理由,每一種都是牽絆我們的繩索,最終,腳步並沒有邁出去。這是大部份人的無奈,也曾經是德國影視名人哈普.凱克林(Hape Kerkeling)的遭遇。 然而,在他36歲那年,看似風光無限的人生突然卡殼,他不得不停下來問一問自己:路,要怎麼走,究竟走向哪?爲了尋找答案,他對友人說了句「我出去一下」,就此踏上一條朝聖古道,開始了一場心靈之旅。 德國電影《我出去一下》由德國當紅明星哈普.凱克林的真實經歷、同名暢銷書籍改編而成,在德國上映時間長達四個月,廣受好評,票房更飆破1,400萬歐元。要解讀影片如此成功的原因,還得從故事主角的人生經歷開始聊起。 人生卡殼「丟膽」 決心出去一下 哈普是德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兼具演員、主持人、歌手、作家等多重身份,在每個領域都出類拔萃,被媒體評爲過去20年來德國最成功的影視明星之一。哈普從小就渴望站在鎂光燈下,12歲曾參與電視節目試鏡,16歲參加選秀比賽嶄露頭角,18歲已開始走紅,同時也開始了他連軸轉的忙碌生活。 也許是工作過於繁忙,哈普極少運動,甚至連爬樓梯都拒絕,一有空就窩在沙發上大啖各種「垃圾食品」,於是身體狀況日漸糟糕,體重也不斷飆升。然而,他卻長期忽略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仍舊不斷地追逐。結果,年紀輕輕的他開始產生聽覺障礙,後來又變得情緒容易失控,經常憤怒、沮喪。在36歲那年,他因心肌梗塞暈倒在工作場合,被緊急送醫,最後動手術切除了膽囊。 這場突如其來的身心危機,讓他終於有機會重新思考人生。恰在此時,他無意中讀到一本書《聖雅各布布之旅:心靈之旅》。書中的描述喚起了他心中的渴望,於是他下決心親自踏上朝聖之路,來一次徹底的心靈洗滌。他對自己說:當人生關上一道門,且爲自己開啓一扇窗。低調告別友人時,他只是說「我出去一下」。一轉身,已打開了一扇嶄新的人生之窗。 朝聖路上的苦行僧 堅持一個人的旅程 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的「聖雅各布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至今已有千年歷史,起點在法國南部,由東至西、越過庇里牛斯山,橫跨西班牙北部,全程長800公里,直達西班牙聖地亞哥大教堂。據說,這條朝聖路線對應着天上的銀河,能讓行走其上的朝聖者,不論是爲宗教虔誠,或是爲靈性追求,都能因其能量獲得心靈啓發,甚至從奇幻的經歷中獲得啓示。 從古至今,包括羅馬人、查理曼大帝、摩爾人、聖方濟和拿破崙,也都曾走過這條朝聖之路。如今,每年皆有超過20萬人前往朝聖,但只有24%的人可以走完全程。不論驅使人背起行囊的念頭,有多麼費解或複雜,至今已有數百萬人相信這條路的力量,來到這裏尋找幸福與生命的解答。 其實,以何種方式完成朝聖之旅可以自己決定,除了徒步之外,還可以騎馬、騎驢、騎自行車等,某些路段還能搭車前行。由於歷史悠久,這條路上也有許多配套設施,包括客棧、商店、娛樂場等,甚至還有五星級酒店。 令人意外的是,本來生活光鮮亮麗、日進斗金的哈普,全程捨棄入住五星級酒店,而選擇樸實的驛站或青年旅社。他甚至不像其他名流那樣聘人代背行囊,而是親力親爲扛着11公斤重的行李日行二、三十公里,六週走完全程,毅力令人佩服。 不過,一開始旅途的孤獨還是讓他難以適應,直到有長者指點迷津,才讓他茅塞頓開:原來這趟旅程必須一個人完成才有意義。他於是堅持着一個人的旅程,並開始「享受一個人的孤獨」。 展現幽默智慧 暢銷書改編電影引轟動 回來後,哈普把自己的朝聖之旅、將沿途發生的林林總總與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寫成著作《我出去一下》(Ich bin dann mal weg)。全書幽默風趣,充滿智慧與溫暖,許多動人的片刻,既是對尋找上帝、自我認同,以及步行無價的誠懇記載。 這本書於2006年出版,一年就賣出超過200萬冊,兩年後銷量超過300萬冊,之後更一路攀升突破400萬大關,雄踞暢銷榜長達100周之久,並先後被翻譯成12種文字出版全世界。而且再度讓「聖雅各布布古道」再度成爲熱門健行路線,德國前往朝聖的人數上升了71%,在抵達西班牙聖地亞哥的朝聖者中,有超過15%是德國旅客,這種現象被稱爲「哈普效應」,可見其火爆程度。 2016年,《我出去一下》被拍成同名電影,引發更大的轟動效應。電影由出演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僞鈔風暴》的男星Devid Striesow與《竊聽風暴》女主角Martina Gedeck領銜主演,也是德國導演Julia von Heinz迄今最成功的電影。 影片不僅以輕鬆幽默的步伐,喚醒都市人遠離塵囂尋找自我的心靈,還啓發人們釋放自己,並重新認識自己,思考人生真正重要的有哪些,讓人卸下沉重,人生煥然一新。△

 
分享:
 
人氣:20,26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