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颜真卿《祭侄文稿》 至情至性震动千古(图)
 
飞鸿踏雪
 
唐 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

【人民报消息】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天下三大行书」之一。有人将此书迹与另外两大行书的风格作比评,说王羲之《兰亭序》是超凡雅士的风格,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忠义圣哲的风格,苏东坡《寒食帖》则是学士才子的风格。这天下三大行书各自在中国书法史上展露璀璨的亮点。 颜真卿与《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朝忠义圣哲颜真卿为年轻殉国的侄子写的祭文草稿。《祭侄文稿》是行草体的书迹,乍看之下通篇字迹潦草、凌乱,处处涂改、圈改,却被元朝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天下第二行书」,也扬名到海外,备受到后世推崇。 《祭侄文稿》为何会有这样美好崇高的令誉?因为《祭侄文稿》在表面的拙与乱之下,掩映的是乱世忠臣义士的哀伤、血泪──对壮烈殉义的侄子至情至性的哀悼!颜真卿心中经年累月潜藏压抑的哀与痛,就在书写祭文的这一瞬间猛烈迸发!他锥心刺骨的悲恸付诸祭文,宛然化成声声霹雳、道道闪电,震颤心颜,震动千古! 颜真卿五十岁时写了《祭侄文稿》,祭文背景起因是「安史之乱」(起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历时九年),在这场导致大唐衰落的大乱中,颜真卿与从兄颜杲卿首唱义兵,发动正义的讨伐。颜真卿与颜杲卿同五世祖,出于文儒世家。在文天祥的《正气歌》中说到忠臣义士气节,在唐朝「为颜常山舌」,所说颜常山就是常山太守颜杲卿。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是颜杲卿的少子。 国难当前 殉义忘身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乱起,当大唐各地将领节节败退、东京洛阳之时,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擒杀贼将李钦凑,并将贼将何千年、高邈送京师,并且攻克赵州、巨鹿、广平等等十四郡,大大震慑安禄山。颜杲卿曾令季明传言颜真卿密谋共同讨逆,该年年底,颜真卿在平原郡(今山东省陵县)起义兵,奋战克逆贼。 后来逆贼史思明和蔡希德合攻常山郡(今河北定县)时,颜杲卿日夜激战,然而城中兵少,求援于之前共谋讨逆的河东将军王承业,王承业私心想邀功,不愿出兵相救。「贼臣不救,孤城围逼」,战到最后,孤城中井水枯竭,粮食和箭矢全部用尽。后来城陷,颜杲卿被抓。 逆贼以颜杲卿少子季明的生命要挟他投降时,颜杲卿看着凶刀架在季明的脖子上,依然丝毫不为所动。逆贼断了季明头颅,把颜杲卿俘至洛阳。安禄山见了他时,就骂他不肯为其效忠,颜杲卿义愤说道:「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 怒不可抑的安禄山把颜杲卿捆绑在天津桥柱上,把他的肉一段一段割下来吃。颜杲卿旁若无人,尽数逆贼安禄山的罪状,骂不绝口,逆贼就钩断他的舌头。颜杲卿形体陷于锋刃,忠义行于颜色,巍巍立于天地。 这一天,颜杲卿悲壮殉国,长子和近属皆被害,死亡几十人。唐肃宗干元元年,季明的兄长泉明攻陷常山之后,携回季明灵柩,然而头以外的尸骨仍不得寻。颜真卿摧肝痛骨,就在萧索催人的九月之秋,写下「抚念摧切,震悼心颜」的《祭侄文稿》。 抚念摧切 震悼心颜 《祭侄文稿》中说侄子季明自幼就品德出众,家族都很欣慰有这个莹洁似宝玉、德馨如芝兰的后代。年纪轻轻的季明与父兄死守常山,遽然间遭逆贼荼毒,又遇「逆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死时还尸首不全。颜真卿思念即此──「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感天动地!那时的国家社稷,也处在「巢倾卵覆」的危机中,「谁为荼毒?」是谁危害了天下苍生和各户家庭? 颜真卿对侄子凄凄楚楚的哀悼,对乱臣贼子震天动地的义愤都化入斯文,至情至性的哀怜和忠义气节穿透时空,感动世世代代的人。 《祭侄文稿》书迹之美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评赞:「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 乍看《祭侄文稿》,纷乱、杂沓,匆忙仓促起稿的痕迹显露,文间情感迸肆赫然在目。从书迹用笔的墨色枯淡,可以推想其一气呵成的情境。文中迸然发散、沛不可抑的情感润饰着枯笔、燥墨一泻千里。颜公「抚念摧切」的心绪让沾墨都显得多余,他以大量枯墨的笔触自然表现自己「哀悼心颜」,文章、笔墨与心思合一,达到至高的境界。 其实,细看之下,会发现颜公驱策枯笔猷然表现出各种笔致的变化,字里行间,肌骨丰神具足,行书的速度与灵动力十足,遒劲流丽自然流露。这也是颜公的功力根底的实现。文中「父陷子死」用了重墨,一直连贯到「巢倾卵覆」,这也是本祭文中情感最浓稠之处,在枯笔淡墨的基础底蕴上,得见秾纤间出,血肉相连。 人们一般对颜真卿的楷书(即真书)印象深刻,《书断列传》说张旭书得笔法,传崔邈、颜真卿。明代书法、书论家项穆评赞赏颜真卿的行草上追王羲之。明代张绅《法书通释》说颜真卿是「书中得仙手」,得法后自变其体以传后世。 古人品书迹格调,贵在「人品高」。颜公清高忠烈传颂千古,颜氏一门光风霁月的亮节贯穿《祭侄文稿》一文,感动千古后人。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留下的真迹手稿,也称《祭侄稿》、《祭侄帖》全文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 (参考数据:《全唐文》、《旧唐书》、《新唐书》、《书断列传》、《书法雅言》、《法书通释》、《续书谱》)△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1/12/7025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