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一个严肃的笑话:邓小平澄清的故事 王沪宁还在讲(多图)
 
鄂新
 
2019年8月31日发表
 
新华网8月3日首页给习近平挖坑。

【人民报消息】新华网今年8月3日头版头条的题目是《大渡河畔说奇迹──感悟红军长征的胜利密钥》,下面还有一段话:「从大渡河强攻通过的,历史上只有红军。胜利,蕴藏着深刻的必然;信念坚定:为穷人打天下」。 但是,37年前,邓小平已经澄清过,没有这回事! 60年代初,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就有一个舞蹈,题目是「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 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时,被问到这个惊心动魄的战役,邓解释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过什么仗。」

中共造假宣传画: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
据史实,1935年5月25日凌晨, 由杨得志任团长的红一团组成奋勇队强渡大渡河。这里所谓的「强渡」,各位不要误会成是国民政府军不让渡,红军非要渡不可。这次与国民政府军一点关系没有,仅仅是因为流急滩险,过河难度大,所以称为强渡。 划船的8位船工,其中包括身强力壮的帅士高,那年他22岁。而这些参与渡河的红军只是坐在船里,所以邓小平说「其实没有打过什么仗」。 据当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李水清回忆说,当时宣传队从政治部带了18份慰问品:每人一条印着「祝君平安」的白毛巾,一个搪瓷碗。多余的一份慰问品,他发给了营长孙继先。 因为他是渡河战斗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由于一条小船难以承载全部人一次渡完,根据船工的建议,才临时决定小船往返分两次运载。在几名船工的帮助下, 18位船客顺利过河。这就是「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真相。 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在回忆录中记录了这一段历史:「我们挑选了17名同志组成奋勇队,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连长熊上林带队,过9人,第二船由营长孙继先同志带队,我在第三船上。」第二船也过去9人,包括临时决定上船的营长孙继先。 ◎「飞夺泸定桥」应该改为「爬过泸定桥」
中共宣传造假的飞夺泸定桥。
渡大渡河时,河边只有三只小船,要想把红军全部运送过河,起码得一个月,太慢了!因此,红军决定开辟第二个通道,就是离此地有240里的泸定桥。 于是就有了红色媒体描述「红四团英勇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的机会。 中共教科书中的《飞夺泸定桥》写道:红军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9日,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由于中共党史史料没有记载任何伤亡,为了写书,英籍华裔女作家张戎亲临泸定桥去了解这段历史。和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样,张戎也认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在现代中国历史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但当她深入了解后才发现,「飞夺泸定桥」完全是编造的、虚构的。 首先,她找到当年红军出版的《红星报》,该报对过泸定桥一事有详细记载,讲述这22个勇士是最先过泸定桥的先遣队,但没有任何伤亡。22勇士到了河对岸毫发无伤。 红四团团长是王开湘,政委是杨成武。据杨成武将军回忆,他们每个人都被奖励一套列宁服、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一双筷子。 住在泸定桥附近的人,都知道那座桥大概有100米,铁索链上铺的是木板。 但虚构的版本说,桥上的木板都被烧光了,只剩下光溜溜的铁索链,守在对岸的国民党用机枪封锁,22个勇士冒险爬铁索过河。 张戎去当地采访到一个卖豆腐的老太太,老太太说当年没有看到有战斗。 ◎中共成功秘诀是把蒋介石的儿子当人质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
张戎说,除了以上的事实外,从中共史料中也可以得出结论。她举例,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所谓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大陆民众被灌输的是,「毛泽东用兵如神,领导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最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但一调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她发现红军每到一个地方,蒋介石都是把大门敞开的,因为蒋介石唯一的亲生儿子、接班人蒋经国,当时被斯大林扣在苏联做人质,蒋介石有意放红军一条生路来换回儿子。直到红军到达陕北,九死一生的蒋经国才安全回到蒋介石身边。 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共自己出版的大量史料选编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在《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史料选编》中,就收录了国民党军队追堵红军的来往电报。从电报中可以看到,国军是闪开大路让红军走的。在红军每次处于弱势,准备大逃亡时,如红军要「长征」了,蒋介石以放中共红军一条生路做条件,向斯大林要儿子。苏联共产党非常清楚,如果不是蒋介石为了要回儿子而对红军手下留情,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早就没了。 所以,红军在平安过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后,蒋再次向斯大林要儿子。斯大林当然不敢放人,因为任何一个小战役都可以使中共武装被消灭,直到红军到达了在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块红色根据地、刘志丹的地盘,确保了中共可以生存,斯大林才把蒋经国放回去。 这些在苏联档案馆都有详细记载,蒋介石本人的日记也提及。张戎1993年访问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时,说:「他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但是,新华网今年8月3日头版头条还在说:「从大渡河强攻通过的,历史上只有红军。胜利,蕴藏着深刻的必然;信念坚定:为穷人打天下」。 ◎刘文彩的儿孙证实张戎的调查属实 据《南方都市报》披露,「飞夺泸定桥」事件,即发生在刘文辉部队与中共红军之间。刘文彩(刘文辉的哥哥)次子刘元华说:「我听其他军人说,泸定桥是刘文辉故意放红军过去的。」(刘文辉,中华民国第24军军长、二级陆军上将。抗战前曾任川康省军政首脑。) 刘元华之子刘小飞说,刘氏家乡成都大邑县安仁镇有个当年参与守卫泸定桥的士兵杨德辉,是刘文辉部下,他晚年曾在当地茶馆讲过,当时与红军有约定,刘的部队朝天放几枪就先走人,然后红军安然通过泸定桥。 刘文彩的儿孙证实了张戎的调查属实。 ◎「长征」路上的悲喜剧故事 中共非法当政之后,关于「长征」的故事就络绎不绝的出笼。这并不令人惊讶。《毛泽东选集》都是「毛泽东著作委员会」的笔杆子们写出来的,还有什么不能编不能造呢? 尤其是50年代、60年代的小学、中学课本里,对「长征」艰苦卓绝的描述真的令人无法忘怀。文章说,红军每天冒着国民党军队的枪林弹雨、围追堵截,食不果腹,吃草根、啃树皮、吃皮带、喝马尿。难怪红二代们认为自己的老子舍命打下天下,自己最有资格坐天下。 至今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最惨烈的长征故事,一个是挑着炊具的炊事班的故事,另一个是经过泥沼没顶的故事。都有配图。 炊事班的故事是这样的,由于没有饭吃,走在路上,一位挑着炊具的炊事员突然倒下了,另一位两腿打着晃的炊事员赶紧挑起炊具前行,这一位倒下后,下一位脸发绿的炊事员再继续……,到了目的地,炊事班不剩一人。 泥沼没顶的故事,是说长征途中遇到泥沼,越陷越深,被淹死的不少,其中被淹没的一人,至死一条胳膊都举在泥沼之外,手上拿着个什么。是党证还是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经记不得了。 在中共的媒体中,各种各样惨烈的长征故事层出不穷,让老百姓对中共「打江山、坐江山、保江山」的资格深信不疑。但偶尔也有添乱的。 例如,何涤宙在《遵义日记》里无意中透露,干部团(红军大学)的几个红军干部在1935年初进入遵义城后的十天里,经常去饭店点菜吃饭,吃炒辣鸡。还利用空闲时间,把抢来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缝店改做皮衣。 更让人当作喜剧故事看的,是中共「长征老干部」李一氓的一段长征回忆,谈的是他们在长征中都是吃货。这篇漏网文章刊登在2004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文人饮食谭》里。 据李一氓回忆,1934年冬,他在闽赣区前线得了副伤寒,卫生部长彭真治好了他的病,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于是发给李一氓十块银元的休养费。临别前,李克农要李做一顿饭感谢彭真,请了大概八九个人。 建宁只是闽赣边的一个小城,李一氓称「找不出什么好的原材料,只有鸡和肉,鱼、鸭都没有,但是将就着配罢」。 李一氓这顿饭,有地瓜切成片配在猪肉片里炒盘「滑肉」,莲子剁成泥做成的莲子泥,又甜又烫,当然还有麻辣鸡丝、麻婆豆腐之类,把所能配凑的都配凑上了。来吃的人吃了之后都满意。 李一氓说:「我还想,前方成天是大米饭,这次该吃顿『臊子』面。我就擀了鸡蛋面,并到街上买来几大碗豆腐脑,做成『臊子』豆腐脑汤面,大家都觉得新鲜,爱吃。」 ◎「长征」吃米饭还有锅贴、水饺、火腿 1934年秋天,大肆进行共产苏维埃红色武装暴乱的中共红军,被国民政府第五次围剿打得惨败,不得不开始仓惶「逃亡」,中共将其美化称为「长征」。 李一氓回忆说,一路上,有时供给好,有时供给不好,这主要看地区了。湖南、四川都不错,广西、贵州、云南差一点,当然更差的是川西北和甘肃。
宣威火腿驰名中外,土共不识货。
「长征」的路线大半是产米地区,每天每顿都是米饭。有时想办法换口味,假如寻到猪油、面粉,又能从老百姓家中借得平锅,就自己做锅贴。李一氓等红军都是南方人,不知吃水饺是件大事,无论如何,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做法,经过煎烤,锅贴比水饺香。愈做手艺愈纯熟,他们的锅贴甚至出了名。 过云南宣威时,这帮比土匪还土匪的红军,没花钱又弄到大批火腿。但炊事员不懂怎么做,用大锅放足水去煮,结果把驰名的宣威火腿给蹧蹋了。 李一氓回忆,有知道火腿吃法的人,申明不向公家打菜,要求分一块生火腿。此人自己拿去一蒸,美味可口,大家这才知道宣威火腿之所以驰名的原因。在这点上,肖劲光(后任中共大将、海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收获甚大,他的菜格子除留一格装饭之外,其它几格全装了宣威火腿。 ◎缺粮时就抢 李一氓回忆说,生活最苦的一段是在川西北的两三个月。那时把口粮包干了,不开大锅饭,不能敞开肚皮吃。每人分的口粮规定吃五天,实际上他两天半、三天就吃完了。怎么办? 有一天,行军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地里种的新豌豆苗就拔来当菜,还到各家各户去搜刮抢劫。 李一氓回忆说,看到(抢到)萝卜干,还找到(搜到)酥油,他分得一大茶杯。「吃了黄油,不禁精神抖擞。」 近些年,中共命令网警把这些实说的话都删除了。 ◎新华网上,王沪宁让习讲述他不知道的故事 今年8月3日的新华网上,王沪宁让习近平讲述他不知道的「英雄们」的故事。例如1965年死去的坦克师工兵班班长、23岁的王杰。 王杰,1942年出生于山东金乡,1961年8月参军,死前是济南军区一个坦克师工兵班班长。关于其「牺牲」的过程,党媒是这样宣传的:1965年7月,他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训练,在炸药发包发生意外就要爆炸的紧急时刻,他为了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的生命安全,扑到炸药包上,英勇牺牲。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当时,王杰所在一连驻江苏邳县。1965年4月底,附近的张楼乡武装部响应「全民皆兵」的号召,要举办民兵地雷爆破训练班,请部队帮忙。王杰受命前往教学。7月14日在地雷实爆演习时,王杰让民兵围成一圈,自己则在当中作示范,而且违规使用一个炸药包示范。令人意外的是,突然间,王杰摆弄着的拉火管冒出火花,点燃了导火索,在大家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王杰不得不扑向炸药包。结果王杰被炸死,10多个民兵受重伤。 王杰死后,坦克师总部把其死亡正式定性为「一起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责任死亡事故」。在其追悼会上,营政委在悼词中说:「王杰同志在帮助此次民兵训练中,身为班长、一级技术能手由于失职,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恶性事故,给部队建设和人民群众造成了损失。」 而因为这起恶性事故,王杰所在单位的「四好」荣誉也很可能无法保住,相关领导也将受到处分。正在焦灼之际,在整理王杰遗物时,师政委王德一发现他生前写了20多本日记。在回总部的火车上,他正好碰到济南军区青年部的部长,遂谈及此事。在向上级汇报后,这位部长在高层的授意下决定将王杰塑造成一个好典型,向全军和全社会推广。对王杰的吹捧由此开始。
中共对王杰的宣传被赋予新的含义,抓钱捞钱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965年9月下旬的一天,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等开始大量报导王杰的所谓日记。毛泽东还就此下达了最高指示。 据说,林彪也曾于1965年11月5日指示说:「我们宣传王杰同志,主要宣传他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和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关于事故问题,可以避开。」 有关部门遂根据新的批示对王杰这次事故作了新的结论:王杰没有犯规,只是拉火装置过期失效。王杰用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扑向炸药包,舍身救人,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好战士。 细心的人发现,连毛泽东都为此下达了最高指示的王杰,生前没有入党,死后也没有追认为党员,是非常不寻常的。 习近平知道54年前林彪的那段指示吗? 王沪宁与江泽民、曾庆红们在疯狂制造香港暴乱的时刻,在新华网上高调宣传习近平讲述半个世纪前造假的王杰故事,是想让读者感觉习脑残到不可救要了吧? 同天的新华网还有一条要闻《习近平引领中国大国外交开辟新境界》。谁都知道,中共外交部是江的地盘,外交部发言人根本不理睬习近平的指示,他们只是按照江曾的口径发言。习近平是怎样引领中国大国外交开辟新境界的? 如果习近平现在能看明白自己所处的险境,立即反戈一击,那昔日的朋友和兄弟兴许还会回到他身边。(文/鄂新)△ (人民报首发)
 
分享:
 
人气:357,88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