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7年5月25日发表
人气:39,288 分享:
|
|
钟声又再响起(图) |
|
李家同
|
我们都发现,只要我们关怀别人,天籁村的钟声就会响起。
【人民报消息】我和阿杰都是暨南大学的学生,我们来到了这个学校以后,发现附近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可以去游山玩水,一到周末,我和阿杰就到埔里附近去玩,第一年,我们只有脚踏车,第二年,我们都有了机车,出游的范围就越来越广了。
有一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做倒影村的地方,忽然看到一个残破的路标,路标指的地方是天籁村,现在是民国一百五十年,天籁村已经是被政府宣布永远归还给大自然了。我们都知道,过去天籁村是有人住的,可是一次大地震震松了那里的土质,以后每逢台风或豪雨,就会有大规模的山崩和土石流灾害,居民也就陆陆续续地搬离这个地方,三年前,最后一批居民离开了这个村,政府就宣布天籁村不能再有人住了。政府切断了水电,也在道路上设置了路障,从此天籁村就没有人住了。
就因为那里没有人住,我和阿杰却更想进去看看,道路虽然已经不能让车子走,但是县一八九号公路仍然可以步行,我们决定将机车停在一个隐密的地方,沿着一八九号道路走进去。
这条道路两旁大树成荫,一边是山,一边是一条小溪,偶尔可以看到一些被废弃的房屋,这些房屋外面都长满了绿色的爬藤,有些园子里还可以看到当年人坐的椅子,有一次我们还看到了一辆生了锈的机车。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不懂我们为什么胆子这么大,走了一个半小时,一个人也看不到,连一条狗都没有看到,倒是看到了各种的鸟,也看到了不少野兔,阿杰声称他惊鸿一瞥地看到一头山猪。
走了二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天籁村,显然,这里曾经热闹过,我们看到派出所、卫生所、一些小店、一所小学、一些住家和一座教堂,我和阿杰这时才感到一点不安。看到这些倒坍的房屋,又看不到一个人影,总使我们两个人想到一些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当然我们两个都不愿意讲,我们强颜欢笑地四处看看,也拿了照相机照了一些相片。
在我们要打道回府的时候,忽然看到一间屋子里居然有一位老先生住在里面,这位老伯伯衣服很整齐,头发梳得很好,胡子也刮得很干净,他看到我们,极为高兴,因为他已经好久没有见到人了。
老先生是电机工程师退休的,他说他小的时候生长在这里,国中一年级随着父母到了台北,从此挥别了这个乡下,在台北落地生根,他的学业很顺利,进入电机系,做了一辈子有关电机的工作,家庭也很美满。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在美国,一个儿子在大陆,两个人都全心全意地发展事业,无法常常和他见面,他的老伴在两年前去世,大约一个月以前,他忽发奇想,找人将这里的旧房子整修了一下,又回到这里来住了。
老先生带我们四处去张望,他显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向往不已,他告诉我,他永远也忘不了那所小学,这所小学虽然有些改变,但改变得不大,现在当然是杂草丛生,但是房舍仍在。大多数的小学校舍都很制式化,但这座校舍却很雅,墙壁是磨石子的,每根柱子都嵌入红色的石子,一望就想起原住民的艺术。老伯伯告诉我们这是大地震以后的建筑,特别美。
我们走到了那座教堂,教堂是红砖造的,教堂外面有一个很高的架子,架子上有一座钟,我和阿杰大喜过望,抢着去摇动绳子来敲钟,钟声清脆无比,而且好像可以传得好远,这种在山谷中打钟的动作,仅仅在梦里梦到过,我和阿杰都为了能够敲钟而兴奋不已。
老伯伯告诉我们,这座钟过去是不能乱打的,因为当年,这座钟是用来传递信息的,有人生孩子,钟敲十下,有人去世,钟敲十二下,有人生重病,快去世了,钟敲十七下,意思是大家应该为他的灵魂祈祷。钟敲八下,大概是叫大家来开会,钟敲十一下,是叫大家来望弥撒,至于每天黄昏的时候,钟声是要大家静下心来晚祷。
老伯伯小时候对钟声没有什么感觉,只觉得好玩,他记得有一次晚上钟声响了,他的妈妈听了钟声以后,就去村子里的一户人家,因为她知道有一位老太太要去世了。她必须去安慰老太太的家人。
可是他离开这个村子以后,却又怀念这个钟声了,因为钟声代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
在这个村子里,谁都认识谁,所谓鸡犬相闻也。村民们相互分享大家的喜乐,也分担大家的忧伤。他在台北,住在一个公寓,隔壁住的是谁,他常常弄不清楚。邻居搬走了,他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怀念着这个钟声,因为钟声代表一个互相关怀的社会。他说他曾经感觉过互相关怀的滋味,老了以后,越发怀念这种感觉。
我和阿杰不约而同地告诉老伯伯,我们知道如何进来,我们以后有空,一定会再来看看他的,老伯伯却说他可能在短期内要离开了。太阳快下山,老伯伯催我们离开。他说我们必须在天黑之前走回倒影村,他说万一迷路,就沿着河往低处走,一定会走回文明的。我们只好走了。走了约十分钟以后,忽然钟声又再响起,这次我们数了一下,钟声一共是十七下,我们都记得,这表示有人病重,已经快去世了。阿杰说,怪不得老伯伯说他快离开了。所谓落叶归根也。
我们两个人,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代表着互相关怀的钟声。前些日子,有一位同学出了车祸,我们一起去医院看他,有好一阵子,他都在昏迷之中,我们平时嘻嘻哈哈的同学们,现在都很担心地等着他醒过来。阿杰和我都在场,他悄悄地问我一句话:「老李,你有没有听到钟声又响起了。」我告诉他,我也听到了。事实上,我们都发现,只要我们关怀别人,天籁村的钟声就会响起。
我们曾经又去倒影村一次,但我们找不到天籁村的入口了,虽然天籁村永远消失了,但我和阿杰却一直常常听到那里的钟声,因为我们知道天籁村钟声深刻而特殊的意义。△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7/5/25/65567.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1. 江绵恒没出国,出事了!(多图)
( 685,675次)
2. 江写交代材料时中风 江绵恒圈起来了 (图)
( 613,385次)
3. 宋美龄评二姐:一生每逢大事必糊涂(下)(多图)
( 612,468次)
4. 韩总统文在寅的阳光 金正恩为这拒收(多图)
( 590,915次)
5. 逃离魔窟!马三家求救信主角现身美国(多图)
( 292,526次)
6. 不可思议的离奇猝死…这还不算完(下)(多图)
( 286,422次)
7. 不可思议的离奇猝死…观音之乡的悲哀(中)(多图)
( 278,286次)
8. 瞬间空中爆炸 女伞兵大难不死之因(多图/视频)
( 256,542次)
9. 5月1日起这些新规正式实施(图)
( 253,885次)
10. 一个惨烈车祸竟得到网友的如此评论(多图/视频)
( 253,595次)
11. 公元前的古文明在告诉我们什么(多图)
( 249,342次)
12. 他们向天呼救,他们的声音被听到了(图/视频)
( 245,688次)
13. 光辉灿烂的太空 科学家看是一片昏暗(多图)
( 245,274次)
14. 天文学家看见什么 就算研究成果(多图)
( 237,081次)
15. 张德江:10月起,满8岁孩乱议国事可批捕(图)
( 216,995次)
16. 世界看似很乱 金正恩的七寸就是中共(多图)
( 213,317次)
17. 国妖张德江屁股长刺儿 又跑去澳门(图)
( 211,378次)
18. BBC喊疼!美军智能炸弹定点铲除IS(图)
( 198,474次)
19. 应勇会见捷克总统 韩正去大学遛弯(图)
( 196,552次)
20. 法国顺天意而行 拥抱欧盟前景亮(图)
( 192,040次)
21. 神奇!连美国副总统级的将军都惊动了(图)
( 115,419次)
22. 西伯利亚发现"紫禁城" 困惑历史学家(图)
( 67,537次)
23. 真有"摇钱树"!尤加利树竟长出金子(图)
( 63,928次)
24. 科西嘉岛的史前神秘钻孔 专家无解(图)
( 63,262次)
25. 老妇过世 爱犬追到坟地阻止下葬(图)
( 63,035次)
26. 老翁遭孽子杀害 医生收钱开死亡证明(图)
( 58,736次)
27. 女子游泳池内呼救 救生员无视呼救玩手机(图)
( 58,431次)
28. 为照顾患癌母亲 程序员辞职做环卫工(图)
( 57,931次)
29. 聋哑老人热心公益 义务修车(图)
( 57,419次)
30. 温暖感人的毕业生聚餐宴(图)
( 56,971次)
31. 恩师患重病 学生网上发起募捐(图)
( 56,507次)
32. 党教育实例:粤男弃养老母"死就烧掉"(图)
( 55,397次)
33. 湖南男童坠楼医生拒救 家人送医救活(图)
( 54,816次)
34. 各地维权简讯(图)
( 52,300次)
35. 粤民抗议兴建垃圾焚烧场 遭千警镇压(图)
( 49,495次)
36. 冀数千人堵路抗议污染 遭警暴力清场(图)
( 49,329次)
37. 沈阳上百访民上访 吃闭门羹冤情无处申(图)
( 49,046次)
38. 各地维权简讯(图)
( 48,772次)
39. 广西柳江警方假"打黑" 实抓维权村民(图)
( 48,485次)
40. 湖南数十尘肺病人讨说法 遭特警驱散(图)
( 48,201次)
41. 延吉公交车涨价 民众持续抗议(图)
( 48,076次)
42. 成都外语学校家长 抗议污染遭抓捕(图)
( 47,905次)
43. 宁夏商贸公司遭央企强拆 上访多年无果(图)
( 47,257次)
44. 美众院通过新健保法案 川普获重大立法胜利(图)
( 46,753次)
45. 新闻简述(图)
( 46,530次)
46. 各地维权简讯(图)
( 46,238次)
47. 马克龙获得66%的选票 超过民调预测(图)
( 46,064次)
48. 抗议祖坟被夷平 湖南民众遭抓捕(图)
( 45,930次)
49. 村民因污染费被拖欠 围堵钢铁厂爆冲突(图)
( 45,811次)
50. 营救王全璋 "一人一视频"声援行动(图)
( 45,764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