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为什么退休称为"悬车"?(图)
 
2017年4月8日发表
 
李靖画像。

【人民报消息】在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记载:「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又《汉‧蔡邕‧陈实碑》载有:「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闭心静居。」另有《汉‧班固‧白虎通道德论‧卷四‧致仕》上说:「臣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去避贤者。」这些古文里的悬车之年、悬车告老、悬车致仕,意思都是指年老﹙通常为七十岁﹚辞官退休。那么,为什么用「悬车」来表示退休呢? 其实中国古代早有官员的退休制度,称为致仕、致事、致政、告老、请老,就是「还禄位于君」,即年老或多病而辞去官职在家休养闲居。如《公羊传‧宣公元年》载有:「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又《左传‧鲁襄公三年》︰「祁奚请老」,《左传‧襄公七年》︰「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另《礼记‧曲礼上》说:「大夫七十而致事。」郑玄注︰「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 而据记载,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缘于周朝,正式形成制度则在汉朝,而于唐、宋时代得以完善和发展。自西周有「大夫七十而致事」的记载后,其后的各朝代大都规定官吏七十岁致仕,到了明清两代,才改为六十岁退休。 历代官员退休后,在政治上、物质上均享有优待,许用官家专车送回,沿途接待。政治上待遇主要有加衔晋级、参听朝政及恩荫子孙等;经济上待遇则有给俸和赐物。但各个朝代的待遇不尽相同,汉代规定,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者,可带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魏、晋时期的官吏或赐给实物,或采授之「顾问」性质的闲职,供养终身。唐代一至九品官吏告老之后,赐给「永乐田」可传子孙。清代对四品以下官员正常退休者给予厚品休致。 也有的人退而不休,年岁虽老,依然受朝廷重用。如《晋书‧王祥传》就记载了晋武帝对王祥不仅十分尊宠,还照顾他安享晚年,在朝廷有大事时仍咨询他的意见。 当然也有贪恋权势不肯退休的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秦中吟十首‧不致仕》︰「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用以讽刺他们,并在当时的长安传诵一时。 不过也有为人风骨清高,备受史家所称赞的。如唐太宗时的李靖,一生功绩卓著,六十四岁时患了足疾,自感行动不便,就「上表乞骇骨,言甚恳切」。另外还有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同样也在六十四岁时请求退休,谓「愿罢此官,庶礼让兴行由臣而致也」。 而把退休称为「悬车」是有其典故的。《汉书‧薛广德传》上载有︰「与丞相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县﹙同悬﹚其安车传子孙。」这是说薛广德和丞相赵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一起上书要求退休,皇帝便赏赐他们每人由四匹马拉的、舒适的马车和六十斤黄金。薛广德便驾车东归沛地退隐,当地太守等在边界上来迎接他,沛这个地方的人们也以他的到来感到荣耀。后来,薛广德就把皇帝赐的安车悬挂起来,留给后世子孙。 颜师古对这段文字里的「悬车」下过注解。师古曰︰「县其所赐安车以示荣也。致仕县车,盖亦古法。韦孟诗云『县车之义,以洎小臣』也。」是说薛广德悬车以示光荣。而此种作法,在古代早已有退休时将马车悬起的习惯了。另韦孟诗也有解释︰「悬车的意思就是让小臣安定下来,不用再辛苦奔波了。」 所以「悬车」象征着自己年岁已大,不能再四处奔走了。因此,后人就将退休称为悬车,也含有赞美的意思﹙光荣退休﹚。△

 
分享:
 
人气:42,03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