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磚家隨哈勃起舞 歪批衆恆星爆炸(多圖)
 
曹坡律
 
2017年3月18日發表
 
葫蘆星雲,也稱「腐蛋星雲」。
美麗的星雲。
CTB 37A星雲像一朵花。X線(藍色)和無線電波(粉紅)形成花萼; 紅外線(桔黃色)構成花瓣。

紅蜘蛛星雲。

【人民報消息】美國哈勃望遠鏡觀察葫蘆星雲(Calabash Nebula),捕捉到恆星爆炸時噴射氣體塵埃的罕見景象。 一般情況下,天文學家僅能觀測到恆星爆炸後的靜態景象,而此次使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4,200光年遠的葫蘆狀星雲時,卻看到恆星爆炸時的悲慘景象。 當然,無神論的科學家根本不會認爲那些星球爆炸是那些宇宙世界不符合天理而導致末日,無數的生命在哀嚎中被毀滅。 科學家描述爲:氣體塵埃向四周空間劇烈噴射的動態情況。氣體塵埃噴射速度爲每小時100萬公里。 科學家還大膽預測,這個星雲在幾千年後會變成成熟的行星狀星雲。 科學家說該葫蘆星雲含有大量硫元素,如果我們能嗅到其味道,會感覺它像腐臭的雞蛋,所以又稱爲「腐蛋星雲」(Rotten Egg Nebula)。 報導說,科學家研究觀察到大量各種形狀的美麗星雲,其實是恆星爆炸後的殘骸。如2016年10月拍攝3,000光年外的巨大紅蜘蛛星雲(Giant Red Spider Nebula)。它具有兩部份結構。 科學家推算,這個行星狀星雲(planetary nebula)之中有一顆炙熱恆星,噴射出的大量物質如同強風吹向空間。在望遠鏡下這些物質的分佈範圍達1,000億公里之廣。 您說耽誤事兒不耽誤事兒?!(文/曹坡律)△ (人民報首發) 慘不忍睹的NASA新發現(2圖) http://news-b5.zhengjian.org/2017/02/23/36131.html 20170223-4 170315B4-3a 據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報導,至少有七個行星,其大小和質量類似於地球,圍繞着一顆木星大小的恆星運行。 170318B4-3bss 170315B4-3b 科學家說他們最新發現七個系外行星,大小介乎於地球的75%至1.1倍大。這是NASA構想圖。 【人民報消息】(文/旖林)宇宙是有創世主的,大穹中有無數的神的世界,都必須遵循着創世主所制定的天理規則。違背了就是犯了天條,就要受到懲罰。神是不可以到其它空間去旅遊的,因爲層層宇宙天體有那層生命生存的環境,離開規定的生存環境就無法生存。人類的空間是宇宙中最低的空間,所以仰頭望去,只能看到最低的那層天。 但是,正因爲知道點皮毛,人就容易幻想,人就以爲自己是老大。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月22日表示,至今已發現7顆與地球尺寸類似的行星,環繞附近同一顆矮恆星運行,這些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適合人類生存。 報導說,這一驚人發現在人類史上還是首次,令科學家燃起希望,認爲可能會比預期快地在太陽系外找到外星生命。 2月22日,NASA和比利時研究團隊在NASA總部召開記者會,宣佈在距地球40光年外,發現7顆如地球般大小的行星,環繞着一顆名爲「TRAPPIST-1」的矮恆星。 這7顆行星位於水瓶座,是在TRAPPIST-1附近的緊密結構中發現的,半徑約爲地球的0.8至1.1倍,質量約爲地球的0.4至1.4倍。 領導這項研究的比利時列日大學天文學家吉隆(Michael Gillon)說:「這還是首次發現這麼多類地行星繞行着同一顆恆星。」 科學家認爲,Trappist-1比木星稍大,表面溫度極低,亮度僅爲太陽的1/2000。由於Trappist-1又小又冷,讓圍繞它的7顆行星非常溫暖,意味着這些行星上可能存在液態水,甚至是生命。 研究人員竟然認爲,這可能是太陽系以外,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並說在太陽系以外發現宜居行星是十分罕見的。 他們認爲7顆行星中有一顆名爲「Trappist-1f」的行星最有可能存在生命,雖然其氣溫略低於地球,但如果有合適的大氣層及足夠的溫室氣體,就可能適合人類居住。 科學家的結論是不是太無知又太自大了?龐大的宇宙天體到處都是生命,而無神論科學家只知道人類。 報導說,這項重大發現令天文學家十分雀躍,令他們覺得有希望能比預期的快在太陽系外找到生物。 瑞士伯爾尼大學教授德莫里(Brice-Olivier Demory)相信,這7顆行星是目前科學家尋找外星生物的首選。而吉隆則認爲,矮恆星Trappist-1周圍或有更多行星。 對這些行星的質量估算也顯示,它們表面多岩石,不像木星那樣多屬氣態,其中的3顆行星位於Trappist-1的可居住區,從表面看甚至可能有海洋。這3顆行星分別被稱爲TRAPPIST-1e、TRAPPIST-1f和TRAPPIST-1g。 這個發現,當天也同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可笑不可笑?! 人類的科學真的就在誤導人類、毀滅人類,使人類忘記是誰創造了這宇宙萬事萬物,其中包括人。(文/旖林)△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237,91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