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古代皇帝自稱"朕" (圖)
 
「朕」這個字最早並非是皇帝專用,而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自稱詞,即「我」的意思。

【人民報消息】皇帝常常一開口就是「朕」如何如何,但是皇帝爲什麼要自稱爲「朕」呢? 「朕」這個字最早並非是皇帝專用,而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自稱詞,即「我」的意思。如漢朝蔡邕《獨斷‧捲上》:「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又《楚辭‧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另《書‧堯典》:「帝曰:『諮,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但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便規定,只有天子才可以自稱「朕」。因此「朕」這個字自秦始皇之後,就專屬皇帝的自稱詞了,後來一直沿用至清朝。如《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爲『泰皇』,命爲『制』,令爲『詔』,天子自稱曰『朕』。」 不過,在皇太后聽政或是下詔時,皇太后也可以自稱爲「朕」,這是較特殊的情況。如《漢書‧郊祀志下》:「皇太后詔有司曰:『未見皇孫,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朕甚悼焉。』」又《漢書‧王莽傳上》:「太后以爲至誠,乃下詔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採。』」 其實早在先秦時,君王、諸侯都自稱爲孤、寡、不穀。如《戰國策‧齊策四》:「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之本與非。」另《老子‧第三十九章》:「故貴必以賤爲本,高必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意思是說,貴必定以賤爲根本,高必定以下爲基礎。因此侯王們自己稱爲孤、寡、不穀。由此可知,孤、寡、不穀都是王侯們的自謙詞。△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7/2/12/6504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17年2月12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