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训俭示康> 司马光的教子之道(图)
【人民报消息】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时陕州夏县(今属陕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等职,后被追封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他是著名史学家,著述宏丰,《资治通鉴》为其代表作。 司马光虽然官居高位,但在生活上,严格约束自己,作风淳朴节俭,「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为了教诫儿子司马康认识节俭的重要性,他以家书形式写了一篇〈训俭示康〉,主要内容有如下数条: 其一,抨击侈靡陋习。孔子曾说过「以约失之者鲜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到讥笑,实在是奇怪的事。 他列举种种事实,指出近几年来风俗颓弊,讲排场,摆阔气,影响所及,连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都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脚上也穿着丝鞋。人们为了酬宾会友购买山珍海味,添置餐桌器皿,「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如果不是大操大办,就是小里小气,那就「人争非也,以为鄙吝」。为此,他慨叹道:「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其二,提倡节俭的美德。司马光赞扬宋真宗、仁宗时李沆、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着重援引宰相张文节的话说:「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接着,司马光又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然后解释道德和俭约的关系。司马光说:「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大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之,「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由于追求奢侈,不尚节俭,「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招致败家亡身,后悔莫及。 其三,切戒奢侈以齐家。司马光为了使儿子进一步认识奢侈的祸害,列举春秋时期宋国上卿正考父和鲁国大夫季孙行氏的节俭行为,说明节俭对于持家和兴家的重要。他告诫说:「西晋时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有人,生活豪侈,冠于一时,结果是『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司马光言传身教,把生活节俭看成是与道德质量关系密切的大事。他的儿子司马康虽然官爵不高,任校书郎、著作郎、侍讲,但亦以博古通今和为人廉洁而称着于世。 嘉祜三年,司马光任开封府推官,京城皇亲国戚、势官大姓、豪强奸猾错杂其间,是有名的难治地方。他不徇私情,秉公办事,惩恶扬善,一府安然。之后,司马光又历任起居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参政知事等职。他荐贤才,击奸邪,任用廉吏,诛斥贪残。被时人从心底称他为「天下真宰相」。 司马光为官,从不为家人谋取好处,并谏劝皇帝首先要带头,对宗室、外戚、后宫内臣以及外廷大臣的「俸给赐予,皆循祖宗旧制」。有非份求取者,「一皆塞绝,分毫勿许」。他将英宗亲政时赏赐给他的珠宝「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遗舅氏,义不藏于家」。 一生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司马光,辞世后,「皇太后为之恸,与帝即临其丧」,赐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曰:忠清淬德。「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器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送葬者以千万数。「都中及四方之人皆画像以祀,饮食必祝。」这就是司马光在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心中的份量。 (参考数据:《宋史》)△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