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万顷湖波赞黄宪 颍川四长留清名(图)
 
2016年11月19日发表
 
范晔写《后汉书》时感叹说:「名人高士都有言行事迹传世,让人称赞; 黄宪没有留下只字词组,竟是那么使人陶醉,受人景仰,为什么呢?大概 就是他的精神、气质在感染人吧。古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这个道理。」

【人民报消息】「万顷湖波赞黄宪,颍川四长留清名。」本文写的是几位古人尚德的「故事汇」。 颍川人荀淑,世代清正门第高贵。他有八个儿子名声都很好,社会上称赞他们为「八龙」。 荀家住在县城西豪里。县令苑康宣布:「上古时候的高阳氏,家有才子八人;如今荀家也有八龙,真是古今辉映世间难得。我建议将西豪里改名高阳里,借以表彰荀家的德行,显扬我们颖川的光荣。」高阳里的名声从此流传开来,成为道德、文章聚合之地的代名词。 荀淑的名望很高,和当地的韩韶、锺皓、陈寔合称「颖川四长」,因为四人都当过县令,德行和政绩也不错,社会舆论非常尊重他们。 荀淑去汝南办事,在旅馆中偶然碰到十四岁的黄宪,竟像受到磁石的吸引,两人谈了一整天忘却吃饭睡觉。临别时,荀淑由衷地赞叹:「你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黄宪家住汝南郡,父亲当兽医生活清苦,从小表现出特别的风度气质,当时人们对这位后生油然而生佩服仰慕之心。 不久,荀淑又见到汝南郡的功曹袁阆,没来得及致意寒暄,便急忙问起:「贵郡有一位颜回式的人物,你晓得吗?」 袁阆心领神会,点点头说:「你一定见到我们的黄叔度了。」黄叔度是黄宪的大号。可见名士们对黄宪的感受是一样的。 戴良也是汝南的名士,才能很高,对一般人不放在眼里。每次见到十四岁的黄宪,也是不由自主地恭敬;回到家里,神情恍惚,像丢掉了什么。他母亲心里明白,问他说:「你又见到了兽医的儿子(黄宪)吧?」 戴良说:「是的。我过去总觉得自己样样行,自从见过黄叔度,我太惭愧了。他是那样的德行高尚,高不可攀!我想,当初颜回见到孔子,恐怕就是这种感受吧。」 陈蕃是留名后世的大人物,一向志气高远,谈到黄宪也禁不住感慨:「只要几个月不见黄君,心里就会不自主地冒出俗气来。」 太原人郭泰年轻时在汝南游学先求见袁阆,然后访问黄宪,朋友们问他的感受,他说:「袁公好像一泓泉水,很清亮,很纯洁,容易舀起来;黄君却似万顷湖波,不清不混,渺渺无际,是没法测量的。」 黄宪后来被举为孝廉,政府请他做官,他到洛阳住了几天就回家归隐。范晔写《后汉书》时感叹说:「名人高士都有言行事迹传世,让人称赞;黄宪没有留下只字词组,竟是那么使人陶醉,受人景仰,为什么呢?大概就是他的精神、气质在感染人吧。古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这个道理。」 「颍川四长」中的钟皓。他和荀淑是同辈,比陈寔年纪大得多,在当郡功曹时,主管官吏的选拔和赏罚。锺皓平常很注意观察人才,后来要调走时,太守请他推荐接替的人,他说:「我看西门亭长陈寔合适。」 陈寔是「颍川四长」之一,不过,这时还是一个小吏,从未跟锺皓交谈,听到消息,不免惊异:「锺先生大大咧咧的,什么也不在意,怎么会了解我呢?」陈寔当即接受聘用,后来升为太丘县令,把县里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次,太守来县里巡视、搜集百姓意见。县吏怕老百姓找太守告状,影响陈寔县令的面子,便下令禁止百姓会见太守,不得上访,不许拦车,也不许告状。陈寔得知情况告诉县吏:「告状打官司,是找长官评理、求公道。不准百姓上访,不准拦路,不准告状,百姓有冤就不得申诉,有理也不能说清,公道又在哪里?马上取消这些禁令。」 太守听到上述情况,十分感慨,说:「能够取消禁令、说出这番话的人(陈寔)还能委屈百姓吗?」他没下车,就到别县去巡视了。 赢县县令韩韶也是「颍川四长」中的人物。他刚上任,盗贼们就互相约定不得骚扰韩县令的百姓。大灾之年,外地民众纷纷逃来避难,韩韶一律开仓救济。仓库主管官不同意,韩韶说:「人民遭受苦难,到处逃亡多痛苦啊。我若因为救济他们而得罪上司,受罚我甘愿,死时也会心境宁静的。」事后太守并没追究他。 荀淑有个学生李膺,名声也很好。一次,他儿子荀爽去拜望李膺。恰巧李膺要外出,没人替他赶车,荀爽灵机一动,赶快爬上车座,当了半天车夫。回到家里,喜气洋洋。兄弟们问起原因,他说:「我太幸福了,今日得御李矣!」 「御」是当车夫,「李」指李膺,「御李」的意思是能为李膺赶马车是莫大的幸福,可见荀淑的儿子是多么的谦逊,难怪被誉为「八龙」。 (参考数据:《资治通鉴》)△

 
分享:
 
人气:41,07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