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万象 › 文章: |
广西兔唇宝宝被弃荒野10天奇迹生还(图)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俞家安综合报导)一个正常人在荒野中10天不吃不喝能生存下来已不寻常,更何况一个新生儿被浅土掩埋了8天。 5月4日,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发生一件既骇人听闻又匪夷所思的事。一上山采药的中年妇女,在坟地旁边隐约听到哭声,由于担心遇到「不干净」的东西,遂急忙到山脚下的佛堂求助居士,随后,居士来到坟地处细听,发现是婴儿哭声,随即报警。 据《南国早报》5月11日报导,这名男婴刚出生不久,由于患有先天性唇裂,被家人先是遗弃在荒野两天,随后被埋在地下8天,所幸及时被发现,才幸免于难。 幸运的婴儿 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5月10日中午,记者走访田东县人民医院。记者来到婴儿的病房,一名头部插着吊针、身上包裹着几层毛巾的男婴正安静的躺在病床上睡觉。 收治这名弃婴的田东县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吴伟利说,宝宝入院时病情危重,唇裂,口腔内有泥土,牙龈糜烂,面部、背部、臀部、双足、双手多处擦伤。经过治疗后,宝宝能吸吮牛奶,体重由入院时的2.7公斤增至3公斤。 刘阿姨是照顾唇裂婴儿的护理工,看护婴儿已有5天时间。她告诉记者,第一天刚到医院照顾婴儿时,婴儿身体状况很差,躺在婴儿保温箱里护理,当时还隐约能看到他身上的伤痕和泥土的痕迹。6日那天医生们帮他护理时,他还吐出一坨又黄又黑的东西,「据医生说是吃进肚子里的泥巴」。 同病房的其它患儿家长说:「男婴的家长太狠心了,怎么说也是亲生骨肉,做出这种缺德事就不怕遭报应?」他们得知小孩的身世后,也心疼他,平时有什么适合婴儿的东西,也会分他一点。 曾被埋于乱坟堆下 记者随后来到发现婴儿被埋的居士赵女士的家。百色市靖西籍的赵仕敏今年75岁,她介绍,5月4日上午,一平时常来佛堂做佛事的妇女陆凤莲从佛堂后山凤龙岭急忙跑下,说在半山腰一片坟地处采摘草药时,隐约听到有声音从坟地里传出,吓得她赶紧跑下山。 赵仕敏说,在陆凤莲的指引下,她爬上半山腰这片坟山,蹲在陆凤莲所指位置处细听,果然有声音从坟山边上传出,又细听几分钟后发现,这声音是婴儿的哭声,随后立即报警求助。 警方到达现场后,在覆盖着杂草的泥土里发现放在纸盒里正在哭闹的婴儿 。由于当天早上曾下过一场大雨,纸箱上层已被软化,泥土流入纸箱内将婴儿埋住,只剩脸部还剩点空隙,纸箱里还放着布料、衣服等物品,之后120救护车便将婴儿移送医院救治。 赵仕敏说,凤龙岭是当地著名的坟山。「这个婴儿被埋在这成百上千的乱坟当中都能被发现,可谓是福大命大」。 婴儿遭家属遗弃 10日下午,记者来到平马镇四平村,试图与婴儿的父母亲取得联系。在村里,当记者提及唇裂婴儿被埋一事时,不少村民纷纷摆手说不清楚。 经过数十分钟的询问,终于有村民偷偷给记者指路,男婴的家就是路口第一间,院子种着树木的二层楼房。几天前,他看到婴儿的父亲回村子里,他还好心上前询问是生男还是生女,对方告诉他是男孩,但是已经夭折埋掉。直到前天他才听到风声,说是他们家属活埋了小孩,「怪狠心的,以现在的医术,唇裂婴儿还是可以医治好的」。 记者到当事人家走了一遭,并没有找到这对夫妇,没能确认唇裂婴儿被遗弃的真实原因。 有村民坦言,目前出了这个事,这对夫妇想必也不想见任何外人,建议记者等事情平息了再说。 据新华网5月14日报导,经公安部门侦查,弃婴的父母是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的一对年轻夫妻。 妻子黄娜4月20日在医院产下男婴,但男婴患有兔唇、鼻管缺失先天性疾病。在男婴的外婆和奶奶等人劝说下,黄娜和丈夫同意遗弃孩子。 4月24日,男婴的外婆廖红等3人找到在县城卖棺材的黄卫商量,黄卫向廖红等人介绍县城居民莫易处理。 莫易在收取人民币1,800元「好处费」后,4月24日将男婴装入纸箱内,并拿到人迹罕至的四平村凤龙岭山坡上,意图将男婴饿死。 26日,莫易再次来到山坡上,以为男婴已经死亡,于是将他掩埋。 8天8夜后才被上山采药的妇女发现并报警救了出来。 据了解,事发后,婴儿的外婆等3名家属及棺材店老板等已被刑事拘留了,婴儿父母则由于谋害亲子的证据不足,暂时没有被采取措施。 人类社会走到无道德的今天,动辄就杀人放火,却不知这是一定要偿还的。其实你今天所遭受到的一切不幸,都是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干坏事而造成的,善恶有报是天理,只是人不相信而已。 中共统治中国已经60余年,孩子的外婆不但是在无神论的教育之下长大的,而且还经过了中共的历次整人害命的运动。几十年来看到无辜良善失去生命、计划生育杀害生命,看多了,人就麻木了,自己也拿害命不当回事了,只要自己合适就行,所以现在的人罪都很大,根本不知道欠命这是一定要偿还的。当灾祸临头时,以为是偶然碰上倒霉事,却不知是自己在为做过的恶事埋单。△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