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张高丽与郭金龙敢于掩盖真相的背后
 
周晓辉
 
2012年7月26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6月30日,天津蓟县莱德商厦发生大火。7月21日,毗邻天津的北京降下了强暴雨。大火和强暴雨过后,官方和民间在披露灾情、死亡人数、救援力度等方面出现了强大的反差,尤其在死亡人数上更是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倍。官方媒体称,天津大火死了10人,北京暴雨死了37人。而民间数据显示,天津大火死亡在100到300人,北京则更为惨烈,可能数以千计。

到底谁在说谎?无疑身处事发地的天津人、北京人最有发言权,正是他们第一时间在网络上曝光了真相,揭穿了媒体的谎言。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和刚当选的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也因授意隐瞒真相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张高丽还是郭金龙,都并没有因为隐瞒真相而显出丝毫的愧意,反而有些肆无忌惮继续着“皇帝的新衣”的故事。

在天津,张高丽禁止天津媒体报导大火,并下令上至官员,下至遇难者伤者家属、幸存者、消防、公安、医护、殡仪馆工作人员、记者、普通民众等噤声。张一再强调,天津全体,党员干部要高度统一口径,一致对外,讲大局、保民生、促稳定、求和谐;“不允许任何人谈论这场火灾死人话题,不准参加悼念仪式,否则以党纪国法论处!”

伴随着这样严厉的禁令是无处不在的威胁。遇难者家属被“软禁”,记者或被“请进了宾馆”消声或被以种种理由限制入蓟县或被便衣盯梢,涉及的相关人员被警告,大量揭露真相的帖子被删除,“造谣者”被拘留、被悔过……似乎张高丽觉得这些还不足以服众,于是曝光了两段现场录像,并请央视出面“辟谣”,没想到录像曝光和央视出马,反而遭致更多质疑,公开作实了大火背后确有许多隐情。

在北京,郭金龙在7月22日晚召开的北京市领导干部紧急会议上强调:“当前要把工作重心转到救灾、善后和维稳上来”,“要举全市之力,打好救灾善后维稳攻坚战”;他同时要求加强舆论引导,宣传可歌可泣的事迹鼓舞士气,“确保社会稳定,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郭金龙的讲话虽然不如张高丽的那般露骨、严厉,但却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哪管那人命关天,哪管屁民究竟死了多少,最为关键的是要保证社会稳定,确保十八大的召开。

于是,我们同样看到了掩盖真相的行动在北京暗中启动。由于北京汇集了国内外多家媒体,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先要让国人看得到的“自家”媒体报导走“正确的方向”。市委宣传部下令,对水灾“要多报导暴雨无情人有情”,对灾难报导“要从正面出发”,新闻网站“要组织好评论、跟帖、转发工作”。当局还明令禁止报导北京地铁六号线水灾塌方事件。

伴随着禁令的还有威胁。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主编宋阳22日晚上9点36分在其新浪认证的微博上写道:“刚拍完一被淹的村出来,宣传部门紧盯着。人祸比天灾更可怕,下大雨,小干部求某单位开闸放水,快哭了,河道也迟迟不开闸…人祸我们能说几分?”2分钟后,她再发一条微博:“哇,柔中带刺的威胁电话已经来了……”

北京资深媒体人鲁晋京表示,“难为新闻界的同仁了,不仅辛苦而且艰苦,不仅劳身而且劳心”;北京的诗人漫画家魏克也就此评论道:“瞧,掩盖真相的维稳行动开始了,真相也将因此被淹没……”

据北京重灾区房山县村民秦女士向外媒透露,当局已安排家属认领尸体,但现场戒备很严,对外封锁消息,认尸时不得带照相机和手机:“消息都封锁了,有特警,认尸体去,说都不能带手机,说河北(镇)那边挺严重,他们说北车营(音)也挺严的,这次主要淹的是山区”。

虽然有消息称,未来几日北京当局还会更新死亡数据,宣传报导的规格要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一致,但其是否会如实公布,很多人依旧表示怀疑。因为这场暴雨造成的巨大伤亡很多是源于人祸。不堪一击的排水系统,破旧的民房,薄弱的指挥、应对紧急灾难及动员的能力,都在清楚地告诉人们谁才是无数人死亡的真正杀手。

事实上,掩盖真相并非从张高丽、郭金龙开始。在他们之前被掩盖的真相这几年就有温州动车事故、上海大火、汶川地震、毒奶粉、SARS等。是什么让张高丽、郭金龙还有许许多多发生灾祸的中共高官们选择刻意隐瞒真相而不必顾忌太多?原因就在于他们所服务的中共就是这样一个靠谎言和欺骗起家、夺权并保权的货色。中国是世界上信史最长也最完整的国家,因为中国人要依据历史来判断现实,甚至从中达到个人精神的升华。因此中共不仅隐瞒自己起家至夺权、保权过程中不光彩的历史,而且对于1949年前的中国历史全面加以隐瞒、篡改和改述,60多年来从未间断。它对所有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努力,都无情地予以封锁和灭杀。

中共的这种特性无疑决定着能够在其体制内如鱼得水的正是那些具备同样特质的官员,也决定着当这些官员在隐瞒真相后不会受到实质的处罚。也就是说,任何期望从中共及其官员那里获知真相的国人都将以失望告终。当没有一个中共官员值得人民信任时,中共行将就木的日子也就自然到了。

 
分享:
 
人气:184,82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