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周永康點頭開槍 胡錦濤不想背黑鍋(圖)
 
梁珍
【人民報消息】七·五抗暴事件,中共當局公然武力鎮壓,舉世震驚。事件持續半個月來,北京當局極力掩蓋,死亡人數成謎,新疆與外界隔絕,真相難明。外界盛傳北京高層因爲新疆事件權鬥激烈。有評論指,周永康主政一手導演新疆武力鎮壓……

舉世震驚的新疆七·五抗暴事件發生後,中共當局進一步加大在新疆的控制,據報導,喀什、和田、伊犁三地武警已接到命令,進入戰備狀態,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儘管中共官方稱當地局勢穩定,但據媒體報導稱,鎮壓還在持續,仍然有維吾爾人繼續遭射殺。

據中共喉舌新華社報導稱,十三日烏魯木齊仍發生槍擊案,兩名維吾爾人被巡邏的警察射殺,一人受傷。一名在這個地區行醫的維吾爾醫生告訴法新社說:「我聽到似乎是十響槍聲,然後是更大的隆隆聲。接着我們看到許多人逃跑。」法新社記者其後也目擊幾百名警察迅速封鎖了現場。

封鎖真相 記者律師受壓

另一方面,從新疆出事一開始,中共就切斷電話與互聯網,全面主導輿論,並阻撓外媒記者採訪。據媒體報導,「東京電視臺」駐北京記者小林史憲十日拍攝公安當街對維族人士施暴時,遭到公安拘留長達八個小時,直到當天深夜才獲釋。《南華早報》記者也在採訪時被扣留數個小時之後於當天深夜釋放。此外,自由亞洲電臺粵語部特約記者海藍十日在烏魯木齊進行正常採訪工作時遭到警方拘留,其後更被軟禁在指定的酒店內,禁止和外界聯繫。海藍於十二日早上才獲釋。《駐華外國記者協會》已發出聲明,呼籲中共政府停止騷擾和逮捕在新疆工作的記者。

另一方面,北京司法局發給律師事務所的通知,要求律師對烏魯木齊市七月五日所發生的暴力事件,要「審慎司法評論」。在接受委託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要集體研究、慎重處理、及時上報,並主動接受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的監督和指導。

中共早有預謀鎮壓

就七五事件到底死亡了多少人和死亡起因仍然成謎。雖然七月十一日,中共當局終於公佈死亡者中的民族構成:一百八十四人死亡,其中,漢人一百三十七名,維吾爾人四十六名,回族一名。受傷的則有一千六百多人。但境外維族人組織堅稱:維吾爾人死亡達五百餘人,其中,四百餘人死於烏魯木齊,一百餘人死於喀什。

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呼籲當局公佈死亡人數中有若干遭槍擊致死,他向自由亞洲電臺表示:「我是希望能夠說明,有多少人是遭槍擊致死的,有多少人是死於器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料,就是官方有沒有開槍?」

上海維權律師鄭恩寵質疑七·五事件根本不是官方宣稱的突發事件,武警被迫鎮壓,而是中共早有預謀鎮壓。

他表示十一日新疆電視臺的新聞報導採訪,有個記者在大街上採訪武警隊長,記者說,你們這個部隊是第一個到達出事的現場。然後武警隊長答:「我們七月一日就接到命令。」鄭恩寵質疑:「他說七月一日就接到命令,他們駐紮的地方,離烏魯木齊有一千四百公里,顯然他們七月一日接到命令,要他們七月五日就趕到烏魯木齊,我發現這個事情並不是七月五日有人所謂的鬧事,然後再出動武警,實際上七月一日他就開始調兵了。」

著名人權活動家魏京生認爲,中共當局事先肯定知道維族人聚集到市中心遊行抗議的計劃,在隨後發生了嚴重暴力行爲後,卻直到大約兩小時後,才有警察出面干預。直到暴力行爲已經發展到嚴重程度之後,政府才出動預先埋伏好的武裝警察,屠殺和逮捕了大量維族人。

著名學者陳破空指出,由中共當局提供的照片和錄影,顯示有人揮拳頭,有人砸車窗,有人推翻車輛;並展示街上流血的受傷者、橫臥的屍體。卻沒有任何鏡頭展示,攻擊者與受害者同時存在的畫面,即死傷者受攻擊的過程。當局有的是大量便衣、線民、街道居委會,而據知,早在去年奧運會前,當局就在烏魯木齊街頭安裝大批攝像頭,所有這些,竟都捕捉不到一個攻擊鏡頭?面對驚人的死傷數字,究竟誰是攻擊者?

周永康主導鎮壓 中央不滿

面對新疆局勢緊張,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八日突然中斷訪問,結束意大利之行提前回國,創下中共建政以來國家元首因國內局勢提前結束外訪的先例。外界分析,在胡錦濤出訪期間,處理新疆事件的最高領導人應該是周永康,如果沒有得到中央高層的首肯,新疆當局不敢擅自動用武力開槍鎮壓。西方輿論指,胡錦濤提前離席,突顯新疆事件對中共領導人構成嚴峻挑戰。

據中共新華社消息,胡錦濤八日下午回國,當天晚上召開並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研究部署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工作」。第二天,「受胡錦濤委託周永康飛赴新疆主持維穩」。

自胡錦濤回國後,當局對新疆事件的處理上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不僅發放撫卹金安撫民心,被外界認爲主導新疆事件的周永康被派往新疆,從幕後走入前臺,而且中央的基調也從猛烈攻擊熱比婭、挑動民族仇恨變成「維穩」。

而周永康到達新疆後,則「黨中央、胡錦濤」不離口:「黨中央、國務院十分惦記你們,胡錦濤總書記特地委託我來這裏看望你們。」其用意十分耐人尋味。分析指,周永康的用意是在嫁禍胡錦濤,給外界這樣一個印象:撫卹百姓是受胡錦濤委託,鎮壓也自然出自胡錦濤的命令。

今年六月,中國出現了一系列大的民間抗暴事件,特別是鄧玉嬌刺淫官和湖北石首萬人抗暴事件,民間的憤怒都毫無例外地指向當地公安與政法委,令主管政法委的周永康四面楚歌,十分被動。

分析認爲,胡錦濤的突然回國以及中央變調,顯示了對周永康在處理新疆事件上做法的不滿。周永康與公安部長孟建柱九日親赴新疆處理「後事」,也顯示了胡錦濤不想爲新疆流血事件背上黑鍋。

摘自(新紀元週刊第131期)有更動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新疆「暴亂」 國際「鬧鬼」 華人不陪中共玩了 2009/7/22 (21,624次)
中共近日調大軍進駐烏市 大批維人遭抓捕處決(圖) 2009/7/21 (20,639次)
中共有預謀的一場政治事件 2009/7/20 (23,271次)
中共拿啥證明不是7.5幕後兇手? 2009/7/15 (24,974次)
新疆事件重大疑點 2009/7/15 (21,160次)
新疆採訪 中央社記者大爆央視新華社黑幕 2009/7/14 (19,807次)
外電:新疆事件凸顯中共血腥本質未變(圖) 2009/7/13 (18,664次)
胡回京政局變調 周永康四面楚歌轉嫁危機(圖) 2009/7/13 (23,598次)
小胡,新華社圖片證明烏魯木齊依然沒「維穩」(多圖) 2009/7/12 (38,036次)
從這新聞才明白宋爲何把李瑞英打出中南海(多圖) 2009/8/1 (53,573次)
王維林有了下落!在中共「八一」建軍節這天(圖) 2009/8/1 (102,638次)
江:姓胡的,我還沒死呢 2009/8/1 (42,245次)
另外空間我姐夫戴着鐐銬 2009/7/31 (52,197次)
7月31日新華網的新聞排行傳信息(多圖) 2009/7/31 (36,099次)
又一個「國臉」誕生了!(圖) 2009/7/30 (39,540次)
一場極其悽慘的車禍:他們沒有明天(圖) 2009/7/30 (42,359次)
驗證歷史 一篇36年來不衰的好文章(圖) 2009/7/30 (48,541次)
從一個飛碟狀的巨型雲團想到的(圖) 2009/7/30 (49,431次)

薄熙來一蹶屁股 胡錦濤先下手爲強 (多圖) 2009/7/29 (89,267次)
化療後,猛折騰小胡的周永康又趴下了(圖) 2009/7/28 (46,998次)
繼承老傳統 薄熙來讓你拍夠裸模(圖) 2009/7/27 (45,921次)
胡斌是替身!太腐敗 我們宣佈退出共產黨(多圖) 2009/7/27 (29,670次)
這麼糟改老江是不是太殘忍了點兒(多圖) 2009/7/26 (44,908次)
黨刊停發──原來送這兒去了 2009/7/26 (37,539次)
60年!新華網首次承認中共一直假扮俺媽(圖) 2009/7/25 (33,943次)
八一晚會不維穩 宋祖英緊貼胡錦濤(圖) 2009/7/25 (44,985次)
網友的眼溜尖 戳破中共褲襠(圖) 2009/7/25 (37,612次)
?新華網悄悄改動了這文章的題目 2009/7/24 (31,776次)
人民日報砸鳥巢捅宋祖英後腰(多圖) 2009/7/23 (47,157次)
新動態!箭發李嘉誠 實燒上海幫(多圖) 2009/7/23 (36,510次)
絕密!中共下令不讓北京看到日全食 2009/7/22 (36,493次)
中共全方位密集宣傳中竟漏網一篇打盹文章(多圖) 2009/7/22 (37,517次)
不是小笑話:中共不會數人頭 2009/7/22 (24,260次)
胡錦濤不是隨隨便便晉升這三位上將的(多圖) 2009/7/21 (53,692次)
不是小笑話:周永康一人得癌 人大全體化療(圖) 2009/7/20 (28,011次)
新華網搶先一步泄露殘長城離不開拐(圖) 2009/7/19 (40,621次)
中共暈菜!巴黎法庭緊急判決法國政府敗訴(圖) 2009/7/19 (32,794次)
全黨出動!坦克車上陣對付日全食(多圖) 2009/7/19 (48,144次)
美國商務部長的這個提議超大膽 2009/7/18 (33,608次)
新華網泄露了南韓釜山的一個大祕密(多圖) 2009/7/18 (39,902次)
哪張圖片也沒有周永康這張點擊率高(多圖) 2009/7/17 (53,005次)
化療!周永康頂禿見不毛之地 2009/7/16 (35,815次)
新華網出這圖片不知深淺(多圖) 2009/7/16 (38,338次)
黨的維穩第一!薄熙來冒雨捨命陪克強(多圖) 2009/7/15 (43,413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