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宇宙運行規律理解極深 才能如此巧奪天工(圖)
 
2009年3月9日發表
 

神韻倫敦場演出盛況,無論西人華人均是滿堂喝彩!

【人民報消息】自二零零六年美國神韻藝術團全球巡演以來,神韻以全善、全美的舞臺藝術展現了中華神傳文化的深邃內涵,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股神韻熱,受到歐美亞各族裔觀衆及藝術界專業人士的推崇。旅居海外的華人更因爲終於在神韻中尋到中華文化的根,而爲之感動不已。

大紀元記者小倩、安然在倫敦有一篇極好的採訪報導,被採訪者是在英國已經生活了十幾年的旅英學者劉博士,在英國取得學位後,他繼續在大學工作。自去年在倫敦觀賞了神韻後,神韻就令他一直神往,讓他欲罷不能,於是今年又來了,一看再看。

觀看了3月7日紐約神韻藝術團在倫敦新劇場的演出後,他欣然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以下文字是根據採訪錄音整理的。

第一次看到了達到藝術最高境界的、符合天道的藝術

自幼年起,我就對文學和藝術很感興趣。青少年時,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中國的書法藝術、繪畫藝術,我也讀了很多藝術理論上的東西,對於藝術有自己個人的一些見解。

藝術的最高的形式,要符合道,要順道而行,要符合藝術規範。中國古代和近代的一些頂級藝術家的藝術作品爲什麼能流芳千古呢?因爲它們符合了比較高的藝術境界,基本接近道的境界了。

我也一直在想,中國的文藝形式有沒有達到那種高境界的藝術表現形式?我過去這些年沒有看到,因爲大陸那種藝術模式,已經沒有內涵了,完全是一種表面形式的表演,裏面沒有美的東西,給人感覺就是雜亂無章。

當我去年第一次看到神韻的演出以後,我確實非常的震撼,非常震驚。因爲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了能夠達到藝術最高境界的、符合天道的藝術。這樣符合天道的藝術、最高藝術能通過人間的這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展現出來,我感到特別震撼。因爲我一直在尋求這種很好的藝術形式,而且我相信我能找到,當我看到神韻以後,我發現我終於找到了。

神韻絕非人力所能爲

我覺得神韻根本就不是一個一般的藝術團體,一定是對道有深刻的理解,他們才能創作出來這樣一臺偉大的演出。以藝術形式來說,神韻在整體節奏方面那種完美無缺的控制,那種動靜有機的轉換以及舞臺佈景完美的搭配,我心中每次都在讚歎:這不僅僅可以說是巧奪天工,而且完全不是人之所爲了,這是對宇宙的運行規律,對中國傳統的「道」的理解已經極深的藝術家才能創作出來,我太震撼了,三生有幸吧。

人生有機會能夠看到神的韻傳到人間,特別是我能夠親眼看到,我真是覺得非常非常滿足,多年來我要找的終於找到了,我要更多的去學習這種境界,我想對我以後的生活還有對事物的理解都會有所幫助。

神韻的每個細節都完美

很多人看很多場,每看一次都會有新的領會。我也有這個感受,一個整體的演出啊,是很難做到在技術層面的每個環節都很完美的,而神韻做到了。每一個環節,他不僅是技術層面完美,還有一個就是他的安排,每個環節完全依靠一種最高的結構韻律在控制,這不是人力所能及的。神韻的每個節目,音樂、服裝、佈景、編舞都太完美了,我每看一場,我就是讚歎,我們知道,一般藝術家啊,他就只是局部完美,整體他們做不到。所以這個確實不是人力所爲,我每次看每次都讚歎,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太神奇了!

拿舞蹈來舉例,在每個節目結束之前,一定有一段節奏很快的連續舞蹈動作,然後嘎然而止,這就造成一種強烈的動靜對比,帶給觀衆很大的衝擊力。你看神韻的每個節目在演出的過程當中,那種動靜合宜的搭配,他的節奏在不斷的變換,而且是符合一種藝術美的那種變化。

再舉個音樂的例子。同樣都是用七個音符的組合搭配,醜陋的音樂,它也是這七個音符,爲什麼它醜呢,就是結構的安排不同,醜陋的音樂就是那幾個音符的結構安排不對。那些個有內涵的藝術家,他也是用七個音符,但他懂得如何去安排那幾個音符,如何讓他們符合美的旋律啊。

神韻的演員修爲達到很高境界

要達到這種整體完美無缺的演出啊,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東西,還要求方方面面都要符合道。要求演員的人身修養也要達到比較高的境界,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完美的跟整個節目的安排同化成一體。

你看現在大陸的演出,只充斥着一些很誇張的動作、變形的動作,她們那動作給人感覺沒有美感。因爲表演者的本身的思想境界有限,人身修養不足。

而神韻的演出就完全不一樣。神韻這些演員啊,他們個人的修養,還有對整體演出的理解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所以才能把神韻完美的表現出來。很多專業的藝術家看完之後都覺得,這個節目給人感覺非常純淨,可這個純淨不光是表面的東西,他是一種精神層次的東西。


***************************************************************

看神韻藝術團美麗的動態圖片

神韻藝術團全球巡演時間表及購票全信息




 
分享:
 
人氣:23,98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