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時事 › 文章: |
堅持傳統的北少林拳術在臺傳人(多圖)
目前擔任國家A級教練的林昌湘,除擔任全國大型運動會的武術 【人民報消息】雖然世界各國都有搏擊術,但林昌湘認爲,唯獨中國武術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做支撐。就因爲你是中國人,有中國的思想,所以動作中包含儒家的王道思想、道家的修練思想,也有佛家空無頓悟的感覺。 淡水河入海口北岸上、落日餘暉閃耀之處,一位英雄少年憑着對武術無邊的愛好和勇氣,創立「青島武術館」,歷經十七載寒暑,在二十一世紀經濟高速發展的臺北近郊,開館授徒、設立兵器博物館、出國教學參賽,將中國傳統武術的種子播向海內外。如今這位少年已屆不惑之年,英氣勃發,對傳統武術保持永無止盡的熱情,令人想要一探究竟。他的名字叫做林昌湘。 現代豪俠築夢踏實 林昌湘從小就喜愛武術,就讀淡水商工時,在學校武術社遇到他的師父——北少林拳師高道生,引導他走上習武之路。高道生老拳師一九一五年生於山東即墨,從小跟隨家鄉師父習武,北伐後,考上當時北方最具規模的武術館青島市立國術館,成了北少林拳術的正科班學生。 二次世界大戰時,山東遭日本攻陷,青島國術館副館長高芳先率領武館成員組成大刀隊,憑高超武藝攻襲日本軍,打下嶗山之役的美譽。戰後,高芳先率武館八十人隨國民政府遷來臺灣,這些老拳師從軍中退役後,受邀到臺大、建中等大學院校成立武術社,將傳統武術的種子在臺灣傳播開來。 林昌湘憑着對武術的愛好擔任學校武術社社長,求知若渴的他,翻遍當時圖書館和商場所有的武術專書,並跟隨老拳師口傳心授地將傳統武術承傳下來。 遙想當年青島國術館造就山東武術之鄉的美譽,隨着戰爭殺戮和文革的破壞,今日早已不復存在,而這些老拳師隻身前來臺灣,沒有家屬子女,在情感上和徒弟們相依爲命,以練拳教拳爲職志,於是將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武術在臺灣紮根。 現年九十三歲的國寶級北少林拳師高道生創立長拳螳螂 在林昌湘的眼中,道生師的武藝和武德永遠是他努力的標竿,他說:「社會上,一向是以賺錢的多寡來衡量一個人成就,但是在我們眼中,老師這一輩的老拳師是以一輩子的努力,去灌溉他的武術上的成就,才能在衆多習武者中,成爲拔尖的人物,他們每個人都獨霸一方,沒有高低。」 對於這樣國寶級的人物,政府卻沒能給予更多的照顧,任憑這些武術大師們自食其力、老去凋零,林昌湘每想到此處,便覺相當扼腕。一九九一年,林昌湘決定走上開武館的路,因爲青島武術館在大陸已不復存在,便取青島武術館之名,除有薪火相傳之意,更以當年山東先賢宏揚武術的胸襟抱負自我砥礪。 然而,在現代社會「傳統武術可以當飯吃嗎?」這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惑。武館從草創時地下室的一方教室,到目前佔地三百坪具有大廳、練功房、丹藥室、圖書館、兵器博物館的三合宅院,外觀雖然樸實依舊,卻是林昌湘用心灌溉的成果。 「做任何事情如果打從心裏面喜歡,哪怕是吃不飽,也不會輕言放棄。更何況有造詣不凡的恩師作爲標竿,怎麼樣都要往前走。」憑着這股毅力,林昌湘在淡水地區近二十所大學、中學、小學的武術社或是國術課程中教授武術,所教導的學生在各大武術比賽中名列前茅。 目前擔任國家A級教練的林昌湘,除擔任全國大型運動會的武術裁判,每年也不定時由政府派往中南美及歐洲多國教授武術。 少年林昌湘,勤練一字馬、朝天磴。 文革「謀殺」了武術內涵 中國武術以長江流域分南北,目前還可追溯的門派共有四百種,林昌湘鑽研長拳。長拳是北方人口最多、分佈最廣的拳法,顧名思義,就是動作很長、很大,像長手臂一樣,叫做長拳,以下再分爲查、花、炮、紅、華拳。 親身見證傳統武術在臺灣的傳承,林昌湘對於兩岸武術的發展感觸特別深刻,傳統武術在大陸經歷了文革時期,簡直就是遭到「謀殺」。在文革的動盪下,傳統武術被稱爲破四舊,拳師挨批鬥,長時間不能練武,這對武術傷害之大無法估計。 練功夫靠的就是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哪怕功夫再好的人,十天半個月不練,或三年不練,那不得了了,東西都不見了,更何況文革動盪十幾年,很多東西都掉了、失傳了,清朝或是更早以前的兵器都被燒掉了,若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都是文物,是一個歷史的紀錄。 特別是中國傳統的東西,文化的底蘊都是非常的深厚、非常的豐富,即使是每一個招式的背後都有豐富的內涵,而大陸經過文革動盪後,這些內涵全不見了。 當中國功夫被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明星推到全世界風靡的程度,中國人開始知道這是老祖先的寶貝,是中國的一項瑰寶。中國官方在八十年代開始,非常努力地要把武術恢復起來,開始有了全國武術的挖掘總整理。 但是這些老前輩在回憶時很多東西都掉了,就像是一首歌中,一半的歌詞都掉了,唱不全了。明清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武術,即使要再重新創拳法,也必須得是有相當武術功底的人,才有能力去改變或是恢復。 國家短時間要把這些拳法恢復,找的人或許參差不齊,根據他們所記憶起來的重新編過,就編了一套所謂的樣板武術,也就是新武術,新武術推到亞運又稱爲競技武術,變成體操化、舞蹈化,裏面也沒有更深的內涵了。 文革的時候,中國傷害了武術,反而是在臺港澳、東南亞、海外有華人的地方保存下來,這些華人的大本營中,隨着老蔣來臺的許多武術高手,就使臺灣保留原汁原味的傳統武術,具有傳統中華文化的底蘊,同時又有正體字作爲認識傳統文化的基礎。 少林昌湘認爲,由拳入道,會讓功夫境界產生相當大的提升。 鑽研東方神祕的肢體運動 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中華民國代表團派了十一位國術表演隊,先後在柏林、漢堡、法蘭克福、慕尼克舉行多場表演,這是外國人首次在國際體壇上看到中國功夫,他們覺得美極了,用「東方神祕的肢體運動」來稱呼。 雖然世界各國都有搏擊術,不獨中華民族有,但林昌湘認爲,中國武術由於有相當深厚的中華文化做支撐,中國人用自己的思想去詮釋這神祕的肢體運動,「所有的形意、八卦,所有的拳術,就是因爲你是中國人,有中國的思想,有儒家的王道思想、有道家的修練思想,也有佛家空無頓悟的感覺。」 就八卦拳和形意拳而言,八八六十四卦,八卦步順着它的卦象在走,揉合了古老的思想哲學,他覺得做人應該圓融一些,採迂迴的戰略,繞着圈走,從你身旁空門繞過去、穿過去,再把你鎖死。但形意拳它一直往前衝,只進不退,這是形意拳當初創拳時的想法,傾向於先出手、先下手爲強。太極拳講究以小博大,四兩撥千金,兩人對打的時候,我讓一讓又何妨,但是讓中綿裏藏針,以柔克剛,這是一種思想,所謂的後發先至。 雖然不是所有的拳種都到了臺灣,但是就像語言一樣,如果不去保存,傳統武術的內涵也是會消失,「我們這一代是很清楚,包括我們中青代的這些人都是自食其力,把武術保留下來,因爲政府沒有給什麼補助,就要靠自己去傳承,比如我們開館授徒,把傳統武術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 林昌湘認爲,由拳入道,會讓功夫境界產生相當大的提升,「我們說的高手勤練武術可以達到第一、第二階段,但是到最後就要靠一點修行了,才能達到更高深的境界。」 林昌湘設立道生兵器博物館,館內古兵器、民間利器、手抄 結合媒體讓武術更精采 傳統武術的文化內涵精妙,歸到根柢是中國傳統的修煉思想、神傳文化。如同八卦拳的掌門人董海川,相傳夜有神人來授,所以創立精妙的八卦掌,北京郊外的白雲觀有丘處機,丘真人活了兩百多歲,連皇帝都想去看他。 林昌湘認爲,由拳入道,會讓功夫境界產生相當大的提升,「我們說的高手勤練武術可以達到第一、第二階段,但是到最後就要靠一點修行了,才能達到更高深的境界。」 林昌湘在潛心練武、提升武藝之餘,積極入世推動武術的那股熱忱,往往令與他結識的人感動。一年前,新唐人電視臺的節目製作部要拍攝一集運動大百科的國術篇,邀請林昌湘做動作示範,他一口答應。哪知道這個節目拍攝兩集後,節目製作小組發現傳統武術竟然有如挖不完的寶,就從一集、二集拍攝到現在十七集,未來還繼續拍攝下去,索性把運動百科節目改爲武術的常態性節目。 看到電視臺對傳統武術如此用心,林昌湘彷彿在推廣傳統武術的這條路上找到了同好,對於新唐人電視臺即將在八月主辦的「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全力支持,安排武館的好手都去參加。希望結合媒體的力量,讓傳統武術得到更好的宏揚與保存,讓更多人一窺中國傳統武術的美麗與精采。 從開設青島武術館、籌設兵器博物館、舉辦道生杯全國武術大賽到錄製武術節目,這位不斷爲武術搭建傳承舞臺的武林少年,熱情源自對武術永遠的堅持。 (轉自《新紀元週刊》,照片由林昌湘提供)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