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共崩潰在即 三天阻擋十萬大陸游客赴港
 
————在華府民衆抗議香港羣體遣返集會上的演講
 
張傑連
 
2007年6月3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香港七一期間中共有兩個沒想到的事,一個是香港法輪功學員成功遞交訴狀,控告在1999年7月發起全面性滅絕法輪功的元兇江澤民、李嵐清和在任的中共政治局常委羅乾等3人違犯酷刑、傷害、非法監禁、濫權等罪,要求被告民事賠償。

第二個沒想到的是,連日來,大批法輪功學員到香港聲援香港法輪功學員訴江以及參加七一大遊行,在遭到香港海關非法扣留和暴力遣返後,卻前仆後繼,不爲所懼,繼續行使人權,據理抗爭,預計最後被無理阻力人數可達近千人次,30日最新統計表明有約800多人受阻,其中籤證被拒270人;被拒上機19人;被遣返約520(包括目前仍滯留於機場的人士)。這一持續性羣體遣返事件不僅成爲香港歷史上最大的遣返案,而且也已成爲令世界震驚的重大外事事件。

發生在標榜香港10週年「成功」的背後

據香港警員表示:大陸警方介入了此事,所有名單由大陸警方提供。港府至少有10個部門的人蔘與盯查,大陸還有公安直接督查。

日前,臺灣法輪功團體從旅行社獲得一紙文件,該文件載明香港入境處要求香港航空公司告知其臺灣公司一起配合「防堵」法輪功學員七一前入境。

該文件中說,「香港於2007年7月1日慶祝香港迴歸10週年,法輪功信徒列爲不受歡迎旅客,要求臺灣地區進入香港之各航空公司配合拒絕旅客登機,管制日期從2007年6月26日至7月1日,所有從臺灣抵港航班(包括臺北、高雄、臺中)。」

4年前,香港海關以「安全理由」暴力禁止80多名法輪功學員入境案,暴出黑名單事件,這次更是公開化,就實際遣返人數來看,已創記錄,在世界範圍來看都是罕見的惡性外事事件,令世界震驚。

這只是在面上的表現,我們知道,遣返完全依據中共提供的黑名單,試想如果黑名上的人都去了香港,那將都會被遣返。這次遣返中就有其它地區的公民,包括澳洲和澳門地區的。那麼這10多年來,中共收集了多少黑名單,上千,上萬,甚至更多。那麼就是說,中共這次指使下的香港羣體遣返事件,就其可能涉及的潛在目標來講,是上萬人甚至更廣的特大規模的遣返計劃。在中共標榜香港迴歸10週年一國兩制如何「成功」的的同時,又在公開的實施這樣的惡性侵犯人權的大規模計劃,這就是多麼可怕的事實,令每個人深思。

著名自由主義法學家袁紅冰認爲,香港這次大規模遣返法輪功學員,不僅是對法輪功學員人權的侵犯,而且從中可以看到中共專制的陰影越來越沉重的籠罩在香港的土地上。

那麼中共爲什麼要遣返,爲什麼要怕一向以和平著稱的法輪共學員入境。原因很簡單就是恐懼大陸人看到真實的聲援退黨的精神覺醒活動。

現在圍繞中國的走向有兩大覺醒,一是海外對中共本質的不斷揭露,以「九評」和「解體黨文化」等爲先導的精神覺醒運動,主體發展就是在向國內不斷深入的「三退」大潮;二是全民反迫害的覺醒,國內百姓以各自的方式維護自身的權利,和中共黑勢力抗爭,稱爲羣體抗暴事件,全國每天300起之多。

進一步分析指出,這兩大覺醒模式一旦交匯,尤其是百姓的維權反迫害的覺醒,一旦和「三退」的精神覺醒結合,徹底拋棄中共,把黨委的牌子踩在腳下的時候,中共瞬間就難以支撐了。現在就剩這麼一層薄紙,一捅就破。

懼真相曝光 約10萬大陸人被限制入港

香港正是這樣一個真相的匯聚地。目前,香港街道上經常出現聲援大陸民衆的退黨潮遊行,香港也常現「中國不等於中共」、「解體中共」的橫幅。七一更是匯聚各方正義人士發出有別與中共歌功頌德聲音的特殊時日。

大量的內地訪客在七一要入境觀光,據了解,也被中共拒絕簽證,僅七一前後三天,就有約10萬人被限制進入。可想,中共是多麼的懼怕,大陸民衆在七一中共歌舞歡慶的一側,卻目睹「九評」、「三退」、「解體中共」 、「公審江澤民」 等轟動場面,內心的震憾可想而知,中共的謊言不攻自破。

這些見證海外精神覺醒的人們,回到相應的環境中,就是中共封不住的活傳媒。中共最爲恐懼的兩大覺醒的融合就在悄然發生着,這就是精神核彈,勢不可擋。中共能不害怕嗎,所以它兩面都進行阻擋,就是怕各種正義的力量互動融合。

外界近來一直在談論中共在極力封堵《九評共產黨》 、「三退」(退出中國共產黨、退出共青團、退出少先隊) 的強力消耗中已近崩潰。通過這次中共以美化香港爲目的,卻又不顧後果的自毀性的犧牲香港的對外形象,製造香港有史有大的惡性遣返事件,這種伸手自扇耳光的精神失常舉動,很多人相信,中共真的到了崩潰前歇斯底里的內亂地步。

呼籲世界上的一切正義的人士,團體及政府,對中共幕後指使,逼迫自由的香港幹出這等無理的大規模遣返正常合法入境的他地公民的惡性事件,予以最大聲的譴責。

******************

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詳介


誰有幸參加這個舞蹈大賽,誰有大福氣!


 
分享:
 
人氣:23,22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