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母親節的禮物
 
——──寫給媽媽的信
 
陳慕涵
 
2007年5月1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媽媽:您好!

母親節就快要到了。百貨商店裏鋪天蓋地的滿是送給媽媽們的禮物,化妝品、衣服、皮夾……被裝在精緻的粉紅色盒子裏,再打上漂亮的蝴蝶結。我望着它們發呆,我能送什麼給您做禮物呢?

在拒絕轉化就要被罰吃比一般監獄伙食更差的「囚餐」的地方,他們會讓您嚐到代表幸福生活的巧克力嗎?在不穿囚衣就要被罰背監規的地方,他們會讓您收到絲絨睡衣嗎?在每天勞動超過12小時的地方,他們會讓您用女兒送的護手霜擦手嗎?我不能想像您能收到任何禮物。

好幾個朋友在這一年裏當上了媽媽。都說做母親會改變一個女人,這話真是不假。不管曾經是怎樣的大美女,MSN頭像都一律都換上了嬰兒照;無論以前多麼要強,如今掩不住的得意卻完全都是因爲孩子。還記得我的老同學小林嗎?畢業不久,她就身兼臨床和行政兩個職務,每天下午5點精神抖擻地離開病房到行政樓繼續上班到深夜,漂亮能幹精明很有成爲電影《穿PRADA的女王》裏那種女強人的可能。她如今生了一對雙胞胎,每天琢磨着早點下班回家帶孩子。「事業心?已經完全沒有啦!呵呵!」電話裏,在兩個孩子的牙牙學語聲中,她說了一句經典的話:「孩子讓人感覺到到生活美好。」

可是,有多少母親會像您那樣因爲孩子而完全放棄了一種生活的可能呢?

作爲插隊的上海知青,文革後恢復高考時,您是江西一家工廠的鉗工。您的老同學來信勸您一起考大學。上大學,那是您從小的願望,也是因爲家庭成分不好而早早被剝奪了的願望。終於有了只靠成績就能上學的機會,您是多麼想圓這個夢啊!可最後您實在不忍心扔下當時年幼的我,放棄了那幾乎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您的一個同學後來去考了,大學、研究生、畢業、留校,一路順風,如今他是一家知名大學的教授。

可是您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學。爲了我的戶口能回滬,像上海孩子那樣能有更多的機會上大學(外地戶口,借讀生,高考分數線,這些對老外們來說是多麼難解釋的詞彙),您歷盡艱辛地從廠裏病退回到了上海。沒有了鐵飯碗,爲了生計您做過許多臨時工作,一邊還參加自學考試考出了大專文憑。我還記得您當代課老師時,我替您批改過英語試卷;我也記得您在承做人造革包時,我幫您在皮革上畫過紙樣;我還記得您參加詞典編寫組時,我幫您往小卡片上刷漿糊貼過詞條。那些對我來說是好玩的活計,對於您來說卻是微薄而不穩定的生活來源。

小時候的我體弱多病,鼻炎、弱視,都不好治,再加上幾乎兩個月一次的感冒發燒,實在算得上是個麻煩孩子。您抱着我坐着公交車,訪遍了上海的各家醫院,試遍了各種土法。還記得那些寒冬的夜裏,您一週幾次地帶着我橫穿整個市區到一個退休老中醫家裏扎針,當老醫生的手有些顫抖地下針時,您分明摒住了呼吸比我還緊張,在做電療把我燒出疤時,您看着我的樣子是多麼的心疼……

我很少有新衣服穿,可卻從小就開始學樂器。120貝司的手風琴那時要200元,是一般人幾個月的工資,對我們家來說更是一筆鉅款。可是到了要換琴的時候,您毫不猶豫地就買了。在我賴着不想去上課的時候,您對我說,小時候您被老師推薦去少年宮學鋼琴,只因爲同學帶錯了路就沒去,成了後來少有的遺憾。您不想我以後也有這樣的遺憾。您說,您從來沒指望我成爲音樂家,只是想讓我以後懂得欣賞音樂,生活豐富一些。

長大以後,我想起這句話時總是特別感動。我們熟悉孟母三遷和愛迪生媽媽的故事,可對一個資質平凡的孩子,做母親的還是這樣竭盡全力地提供她所能給予的最好的條件,而目的也只是讓他以後的生活完整,這完全超出了習慣於用「值不值得」來衡量取捨的我的判斷標準,這樣的付出是我難以做到的。

而我能用什麼來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

神韻藝術團來澳洲演出,當看到舞蹈《花木蘭》裏木蘭的老父拄着柺杖顫顫巍巍走到村口時,我禁不住淚雨滂沱。我知道那是個年輕演員扮的,知道那是在演戲,可是我看到的分明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中反覆出現的一個意象——等候兒女回家的年邁父母。我終於能理解割股療親,辭官奉老、守孝三年這些原來感覺陌生的詞彙了。有什麼功名利祿比得上事奉年邁的雙親能讓人生完滿無憾呢?

然而此刻的我是沒有機會的。

您被關在牢裏。不止您一個,有許多和您一樣曾爲孩子付出一切的母親如今因爲信仰和您一樣在監獄裏受着折磨。同樣的,她們的許多兒女和我一樣不僅不能盡孝,還要爲母親的生命安全擔心。

我曾遇到過一個和我年紀相仿境遇相同的女孩,因爲母親被判重刑幾乎失去了心理平衡,她知道母親靠修煉大法才治好了重病,但她不明白爲什麼母親一定要堅持講真相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也給女兒帶來了痛苦。

我不太會勸人,只是對她說:告訴別人大法的真相是她母親的選擇,就像一個有良心的人選擇知恩圖報,一個有善心的人選擇下水救人。母親的選擇沒有錯,她並沒有選擇進監獄,那是被強加的。雖然她選擇的時候沒有和女兒商量,就像我的媽媽也沒有和我商量一樣,雖然作爲女兒我們也要承受這一切強加的痛苦,可是我們應該尊重和支持媽媽的選擇,因爲那是正確的。

她也還沒有生孩子,她說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時能像別的孩子一樣看到外婆。是啊,那樣該有多好!可是倒過來想想,如果外婆回到家的時候,看到一個長得和自己女兒小時候一模一樣的小孩叫自己外婆,心裏會多有高興啊!套用您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又一茬麥子長成啦!」

女兒

慕涵 上

2007年5月11日

(作者情況介紹:陳慕涵,澳大利亞公民,中醫碩士,衛生信息學碩士。2006年5月她母親香港居民曾愛華因在住所被抄出法輪功書籍、新唐人電視臺節目和《九評共產黨》光碟遭上海警方非法拘留逮捕,2007年2月12日被非法判刑三年。2007年4月被送往上海市女子監獄。自母親被非法關押後,陳慕涵多方呼籲營救,受到澳洲、香港政府及多位議員幫助。)

 
分享:
 
人氣:14,35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