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體制下的怪胎教育
 
陸毅鴻
 
【人民報消息】在中國,家庭教育向來被譽爲學校教育的延續。由於學生考試競爭越來越大,家庭教育變得單一而嚴厲。因爲父母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認爲,如果不嚴厲些,孩子萬一考不上大學,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會成爲社會的下等人。

中共的教育體制畸形

中共的教育體制已經偏離教育的本質太遠。「人才」的概念已經極爲偏頗。

商家看好教育是來錢的道兒,學校爲了掙些活動經費,很多學校都開設了自費專業,招生年年擴大,結果造成畢業生就業困難。

中國的大學近年不斷擴大招生,大學畢業生一年比一年多,但提供大學生的職位卻稀少,據報導,今年夏天畢業生中,仍有約一百萬人未找到工作。

據東方日報報導,今年大陸大約有四百七十多萬新生已考入大學,創歷史新高。同時今夏畢業的三百三十多萬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約七成,仍有三成約一百萬青年人未找到工作。

對於那些失業的大學生,所學的內容變得一錢不值。另有很多改行的學生,所學的知識也仍是一錢不值。但是,就學時的投入可是令家長大傷腦筋。這樣造成的浪費,使得更多的人心理無法承受。

高昂的教育費用令父母驚恐

2004年浙江省城調隊對全省二十四個市縣四千零七十九戶城鎮居民教育費用開支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從幼兒園到大學共需投資十四萬八千五百元,還不包括參加各種培訓班的累計支出和生活費。 這是一筆高昂的投資,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相當沉重。因而出現很多的貧困家庭無法供子女上大學,父母無法籌到資金,因心靈的壓力無法緩解而自殺的現象近年來越來越多。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可算是費盡心機,除了每天正常的學校課程外,很多家長在業餘時間都孩子報名參加課外補課學校,希望孩子訥訥夠掌握更多的本領適應社會的高度競爭。要求孩子盡最大努力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並希望孩子不辜負家長的苦心。這時孩子的回饋成了父母的盼望。如果孩子不能如家長所願時,家長就極其失望,因而教育方法也極爲恐懼。

中央社2月28日報導說,去年10月22日,這名父親詢問小孩作業有沒有寫完,小孩未說實話,他就把小孩的褲子脫到大腿處,一把按倒在床上,手持空心鐵管猛打屁股和大腿。 一頓又一頓的打,一直打到次日凌晨,直到鐵管打彎。

隔日凌晨二點多,家人發現小孩手腳冰涼,急忙將小孩送進醫院,醫生搶救還是沒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在極端的壓力面前,家長的心理已變態。近年,暴力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佔很大比例,使得孩子的心理變態無可避免。

孩子心理承受更大的壓力

孩子在學校的課程已經排得滿滿的,做不完,回家再作。中小學生已經幾乎沒有時間消遣,更無時間休息,很多小學生家長稱:十來歲的孩子已經沒有了孩子的心理,整天作業都做不完。很少看到孩子輕鬆的笑。整日裏緊張的要命。心理不健全。

合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衛生健康專家王敏在談到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時,顯得憂心忡忡。她與合肥市衛生防疫站不久前對合肥市及周邊三縣的3000多名中小學生展開了心理調查,發現28.1%的孩子出現抑鬱症狀,16.9%的孩子患有焦慮症。

日前,中國學校心理衛生與心理保健試驗課題組與黑龍江省心理諮詢師協會聯合完成了對黑龍江省4萬餘名學生的心理衛生與心理保健情況調查。其結果顯示,由於學習、考試等壓力過重,黑龍江省39.7%的中小學生厭學,51.6%出現倦怠疲勞等亞健康狀況。

一份由上海市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聯合在2500名中小學生中進行的「上海市中小學生自殺行爲及危險因素研究」的研究表明,自殺心理行爲普遍存在於上海市的中小學生中,5.85%的孩子有過自殺計劃,且發生率隨年級的上升而增多,高二學生自殺意念的發生率達到了37.93%。

孩子在無法解脫的情況下,發生極端行爲如: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等行爲屢見不鮮。

2月26日上午8時40分 ,蘭州市城關區一小區 ,一個10多歲的女孩,僅僅因爲假期作業未完成,遭到家人批評後,竟寫下書信從4樓跳下。

據當時看過此紙條的醫護人員稱,紙條上說,自己的假期作業沒有做完,父母批評了自己。她覺得上學的壓力很大,才下此決心。

這些悲劇不僅是孩子自己的,實際是中共教育的悲劇。如今的教育,已經完全脫離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意。教育應爲教授和培育的結合,一方面教授知識,另一方面育人的品德。在傳統的儒家的教育中,都有教授孩子衛生,舉止言談方面的教養,道德教育爲本。而如今的教育只是盯在高升學率,學校爲此可以巧立名目,設立各種名以的專業,賺錢爲本。學生也學會專營,弄虛作假。這些在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皆有表現。小學生可以出錢收買其他人爲其完成作業,中學生抄襲,作假已是家常便飯。那些沒有辦法的學生經常想到以死解脫壓力。父母說啥也要孩子出人頭地,教育手段愈加「殘酷」。這正是中共統治下的社會環境的一個寫照──即極端的競爭成爲人生存的保障。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心理和鬥爭的社會環境已經將正常的人的思維扭曲。

而在古代,父母和老師都不把升學率看成「命根子」,重點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誠實對待周圍,如何貢獻自己的能力等方面,因此雖然社會的發展很快,但很平和,甚少見到爲升學就業而爭鬥的你死我活,因爲社會各行業都是給人們提供生活的途徑。

沒有了「鬥爭的哲學」,人生活得更實在,更自主,更輕鬆。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2/28/3957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