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纖腰弄明月 長袖舞春風(圖)
 
戴東尼(國際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
 

唐代仕女俑(戴東尼收藏)。


【人民報消息】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它的遼闊疆土遠遠超過前朝各代。尤其在貞觀、開元年間萬國來朝,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被稱爲盛世天朝。大唐文化也是中華文化藝術的巔峰,名家輩出。詩人李白、杜甫;文學家韓愈、柳宗元;畫家吳道子、閻立本;書法家顏真卿;當時出現的印刷術和火藥位列中國四大發明;唐詩三百首流傳千古;唐代彩陶俑更爲千古絕響,它雍容大度的氣派爲後世所不及。

本人收藏的這件唐代仕女俑代表了當時藝術品製作的最高水準,幾近完美。女俑容顏飽滿而不失風韻,體態豐腴而不失勻稱,面目清秀,微帶豐滿,薄施白粉,長眉彎細,秀雅柔和,嘴脣點硃砂,委婉動人,更增添了女俑的古典浪漫氣息,衣着折褶自然流暢,增加了舞姿的美感。作者將唐代仕女輕歌曼舞的神情刻畫得活靈活現,溫柔俏美,恰似唐代詩人劉希夷在《春女行》詩中的描繪:「纖腰弄明月,長袖舞春風」,又如唐代詩人李白在《陽春歌》中之詩句「飛燕皇后輕身舞,紫宮夫人絕世歌。」大唐的繁榮,綻開在那花樣面容上,流光異彩。這種充滿自信,雍容大度的風貌,是唐代仕女所獨有的,極爲大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體現了一個偉大時代的風範。

唐代之所以能達到中華文化藝術的頂峰,後世所不及,我想最重要的是大唐文化受佛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非常深遠。詩仙李白自稱「謫仙」,畫聖吳道子擅長畫佛道人物,文學家王維是修佛的居士,藥王孫思邈出家爲道。因此,唐代是半神的文化時代,唐代的文化爲神傳文化。唐代從天子至臣民,敬天知命,敬仰神佛,重德行善,修心養性,天人合一,爲神傳文化之典範。中國被稱爲神州,神州的文化就是神傳給世人的。中國的神傳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的理念爲主,此爲其文化之核心。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中的舞蹈「神韻」(原名「神州傳燈」)表現的便是神傳文化,展現神威及人們敬天知命,天下太平場面。舞蹈分爲前後兩部份。第一部份講述了一個神傳文化的故事。燈象徵光明,傳代表神傳,佛國法王自天而降(原爲天帝從神燈中走出),神把天上的光明傳給神造的大地,點出了中華傳統文化傳自於神,爲人類返本歸真之鋪墊。。第二部份表達接受了神傳文化後的唐代子民敬神知命,一派祥和的昇平景象。舞蹈中加入擊打太平鼓表達以求太平安樂之意。太平鼓最早出現在唐代,用於祭祀、祈福的歌舞表演中,以後舊曆除夕和燈節時人們都擊太平鼓並唱歌、跳舞,成爲一種傳統的歌舞形式。


2006年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舞蹈「神州傳燈」。

《神州傳燈》的音樂採用了敦煌風格。敦煌樂風被認爲是最接近大唐音樂的風格。中國古代的音樂也是神傳的。古人在創作和演奏音樂的時候都講究要沐浴更衣,焚香,以示對天和神的敬仰。音樂在唐朝也是達到了一個頂峰,它比前朝的音樂更系統及規模化,更具輝煌之感。《神州傳燈》的音樂運用了清淡的雅樂旋律加上音調的變化,調式的交替等表現手法,具神祕感,並運用有特性的鼓點,以示天威及古人敬神知命。

這個作品激發了人對神的敬仰,提醒神州的子孫捫不要遺忘自己的古老神傳文化的精髓,更不要遺忘真正造就了祖先、神州及神州文化的神。

正所謂:「天行健,蒼宇深, 覺者一念造乾坤。 天行健,雲水分,神州大地出混沌。 燦爛文明自天來, 禮樂文化韻。重德行善敬聖賢,浩瀚江山有忠魂。修心養性知天命,四海傳燈奏洪音。 」(玄同 《神州傳燈》)

購買新唐人聖誕晚會票
購買新唐人中國新年晚會票
各國文字介紹併購買新唐人中國新年晚會票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12/7/4247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