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爲什麼皇帝之妻稱爲「後」?(圖)
 
心語
 

唐太宗李世民的賢惠之妻長孫皇后。
【人民報消息】在中國古代,皇帝的妻子稱爲「皇后」,也有些古籍上簡稱爲「後」;而尊稱皇帝的母親爲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則尊爲太皇太后。可是,爲什麼要稱皇帝之妻爲「後」呢?

「後」原爲君主之意。在《詩經.商頌.玄鳥》上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鄭玄箋曰∶「後,君也。」又《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說∶「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書經.說命中》說∶「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這些「後」都是指君主。所以在上古時代,「後」是帝王的稱號。如大禹的兒子啓稱爲「夏后氏」,還有傳說中射日的后羿。

後來,古代公卿諸侯也稱「後」。如《書經.舜典》載有∶「覲四岳羣牧,班瑞於羣后。」另《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羣后。」《漢書˙卷七十三˙韋賢傳》∶「庶尹羣后,靡扶靡衛,五服崩離,宗周以隊。」因此,諸侯又稱「羣后」,天子則稱爲「元后」,如《書經.泰誓上》:「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約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稱爲「妃」,周朝開始則稱爲「後」。如《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改天子爲皇帝,並訂定皇帝的正妻爲皇后的后妃制度。不過,較完備的后妃制度和等級劃分直到漢朝才實際執行。《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後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爲天下先。」另《漢書.卷一.高帝紀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

「後」是一會意字,「後」在甲骨文裏,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攏起的手,但自金文將字型成鏡像般翻轉,攏起的手移到了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說文解字》上載∶「後,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號者,君後也。」因爲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發號施令者爲女性的權威,所以「後」的意思爲有權威的女性長輩。在甲骨文的卜辭中,「後」還經常被用來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領。所以,也因而引申爲帝王的正妻等涵義。

在中國古代,皇帝之妻應該是遵循婦德儀節的楷模,她們的一切言行舉止都得符合禮教的規範,母儀天下,並制定婦禮。所以皇后在後宮的地位就如同天子。如《周禮.天宮內宰》曰∶「王后帥六宮之人。」

歷史上最被人推崇的賢惠皇后當數唐太宗的皇后——長孫皇后。

雖然貴爲至高無上的皇后,但長孫皇后並不因之而驕矜自傲,她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賢良恭儉的美德。長孫皇后出身顯貴之家,又富擁天下,卻一直遵奉着節儉簡樸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講求豪奢華美,飲食宴慶也從不鋪張,因而也帶動了後宮之中的樸實風尚,爲唐太宗勵精圖治的治國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樣;長孫皇后的公正與明智,深得宮中各類人物的敬佩,誰都願意聽從她的安排;她的所作所爲端直有道,憑着自己的端莊品性,無言的影響和感化了整個後宮的氣氛,使唐太宗不受後宮是非的干擾,能專心致志料理軍國大事,連唐太宗也對她十分器重。她深明大義,終生不爲自己而影響國事,彌留之際尚殷殷囑咐唐太宗善待賢臣,不要讓外戚位居顯要;並請求死後薄葬,一切從簡。長孫皇后以她的賢淑的品性和無私的品德,不僅贏得了唐太宗器重及宮內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爲後世樹立了賢妻良後的典範,到了高宗時,尊號她爲「文心順聖皇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10/10/4188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