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功學員日內瓦請願活動的經費哪裏來?(圖)
 
2005年4月1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來自德國巴登符登堡州(Baden-Wuerttemberg)的馬丁(Martin)作爲一個跨國通訊公司的市場部主管,經常到世界各地出差。工學和工商管理的雙碩士學位,眼鏡後一雙坦誠而明察秋毫的眼睛,配上四十歲男人特有的微微謝頂的頭,沒有人懷疑他作爲技術人員兼商人的能力。和他的臺灣妻子一同在風景秀麗的烏爾姆市(Ulm)過着富足無憂的生活的馬丁,在忙碌的商旅中,卻還有一份沉甸甸的掛念。

每年三月他都特地請出幾天,甚至幾個星期的假,或和妻子,或和其他人一同來到瑞士日內瓦。和出差不一樣,這次他不是爲了自己的生計,而是爲了別人的生命,這次不是爲了掙錢,而是用他平時工作掙來的錢幫助在中國承受無名苦難的法輪功同修們。在日內瓦聯合國大樓前的萬國廣場上,馬丁曾和一兩千來自世界各地的法輪功學員用煉功和開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向聯合國人權大會呼籲停止在中國的對法輪功的鎮壓,他們也走進聯合國大廈,參加、組織人權討論會,他們還在日內瓦街頭遊行,派傳單,徵集簽名,在藝術中心舉辦揭露法輪功遭迫害的畫展,而且,他們還要面對中共派出的「非政府組織」人員的拍照和干擾。

從2000年起,每年三月、四月都有一千到兩千名來自歐洲、亞洲、澳洲、北美、南美的法輪功學員坐飛機,乘火車,汽車趕往日內瓦。以瑞士的鄰國德國學員爲例,他們通常是幾個住在附近的人約好一同開一個人的車去,大家分攤油費。從馬丁住的巴登符登堡州到日內瓦有五六個小時的車程,來回近100歐元的費用分攤到五個坐車的人身上,也就是德國大學生食堂四五頓飯的價錢。四五十人一起租一個大旅遊車也是很常見的。

日內瓦城內最便宜的旅館-地下防空洞改建成的旅館-已經在法輪功學員到達之前被他們預訂了,一個房間從十幾個到三十幾個床位不等,不是雙層床就是大通鋪,簡易防潮墊和睡袋都得自己準備。一個鋪位低於 10個歐元,在消費水準世界聞名的瑞士怕是難再找到更便宜的了,也有一些法輪功學員預訂了便宜的青年旅館,一個床位二十多歐元。至於吃,路邊的麥當勞,土耳其肉饃頗受歡迎,超市中也常見法輪功學員的身影,他們買了面包、香腸、奶酪,自己做三明治,這是最經濟實惠的。有些便宜的旅館還配有餐具和爐竈,這最受吃不慣西餐的中國學員歡迎,在外面呆了一天,沒吃熱的,回來煮上一鍋熱騰騰的方便面,加進些青菜、調料,即實惠又可口。

法輪功學員的節省不是沒有原因的,家境不菲的馬丁在日內瓦住的也是和他身價不符的青年旅館。和其他的法輪功學員一樣,他和他的妻子把很多週末和假日用在了幫助他們的在中國被迫害的同修上。在德國幾乎每個週末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一到兩個信息諮詢日,一些學員煉功,另一些模仿中國法輪功學員受酷刑折磨的情景,一些人發資料,還有一些人講解。馬丁和他的妻子經常是這些活動積極的參加者,他們自己出錢印中德文法輪功真象資料,自己印大型圖片,還自己出錢爲酷刑展購買道具。這一切所費不菲,但和其他學員一樣,馬丁一直遵循着法輪功的原則:「法輪功作爲一個修煉的功法,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不動錢,不收會員費(因爲鬆散管理,沒有會員制,沒有名冊),不存錢,不存物。」大家都是自發的默默按自己能想到的辦法來做。幾年多來,不只在德國,在遙遠的美洲的大型法輪功請願活動和法會里,也能看到馬丁和他的妻子的身影,當然每次他們都得處處精打細算了。




2005年3月28日,聯合國第61屆人權會議期間法輪功學員每週在日內瓦
街頭舉行反酷刑展,以揭露江氏集團在中國大陸對法輪功學員的殘酷迫害。




2005年3月21日至4月22日,聯合國第61屆人權會議期間,
由瑞士法輪功協會舉辦的「堅忍不屈的精神」畫展在日內瓦居特立
(Grutli)藝術中心舉行。日內瓦市有關部門爲畫展無償提供了展廳。

馬丁的朋友,同樣住在巴登符登堡州的吳先生幾乎每年都自費到日內瓦來,幾年前他還在當學生時,他的路費可以說都是從嘴裏省出來的。來自中國大陸的他說:「我現在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社會里,能夠享受到一個人應有的人權,但我不會忘記那些還沒有人權的人,在中國有的人甚至因爲他們的信仰而失去生命。」

爲反迫害而作出時間和金錢上的犧牲對他來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我認爲這些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我參加法輪功的活動,包括去日內瓦向聯合國人權會議呼籲,都是出自我自己的良知,誰又能出錢買我的良知呢?當然我要自己出費用了。有人覺得不可能有這麼多人肯花費這麼大精力,耗費這麼多錢財,而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其實這很好解釋,法輪功的『真善忍』的道理能喚醒我的良知,就能喚醒千千萬萬人的良知,而這千千萬萬的人中,有一小部分在時間和財政上負擔得起的人就來到了日內瓦聯合國前,這就是每年三、四月的一兩千法輪功學員在日內瓦的活動。」

(明慧網)

 
分享:
 
人氣:13,92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