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通靈人伶姬探究前世今生(上)
 
自由時報記者楊久瑩
 
2005年3月2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通靈人蔡伶姬,透過特異能力,搭起人間與靈界的溝通橋樑,幫助相欠債或來報恩的「有緣人」,了解前世的因、今世的果……

探究前世今生,催眠是多數人熟悉的方法,但是透過通靈人幫你調閱記錄前世今生的「黑盒子」,併爲你立即道出因果輪迴,對許多人卻是個新鮮、陌生的嘗試,通靈人蔡伶姬十多年來,就因爲這突如其來的通靈能力,不只是協助政府偵辦白曉燕案,近幾年來更透過座談會上立即通靈的方式,幫助無數在生活、婚姻、事業中遭遇困境的人,檢視自己、面對現實,並找到了重新出發的力量。

本篇報導特別搜錄了伶姬近幾年來重要的通靈著作精華,幫助讀者更快速地了解因果法則,一起感受生生世世不間斷的學習歷程。

調閱前世因果 接收靈界訊息

「我想知道和先生的因果?」座談會上,一位年約四十歲的婦人向伶姬提問,伶姬閉上眼接聽畫面與訊息,手指也跟着不自主地輕輕擺動,不久後,她道出了一段陳年往事,「我看到了一個野戰部隊的醫療站,當時妳是護士、妳先生是傷兵,他的身體正好橫擋住通道,這個通道正是護士推醫療車必經之路,大概是床位不夠吧!那個傷兵沒辦法住院,可是他傷得不輕,連移動身體的力氣也沒有。」

「這位護士氣壞了,於是託着傷兵的腋下,硬是將他拖到幾乎沒人看到的偏僻角落,接下來我就不用看了,不管這位傷兵有沒有因爲妳拖到角落而死亡,這個因果,妳錯得太離譜了!妳是護士,救人是妳的任務,妳不但沒醫治他,還見死不救,妳不只欠妳先生,我想這一世的工作也不會如意。」「妳和妳先生現在怎樣?」

「我先生死了,留下兩個孩子要我照顧,我的工作的確不太如意。」那位婦人表情落寞地說着自己的遭遇。

伶姬回憶,上門來問因果的,不少是家人年紀輕輕就死掉的例子,有的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因爲上一輩子,父母欠兒女,這輩子兒女自然沒有奉養父母的義務;也有的是妹妹欠哥哥的,哥哥先走了,照顧父母的擔子自然就落在妹妹的身上,當然,還有更多是欠另一半的因果故事,剛剛那位婦人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專屬的黑盒子 記錄你的一生

伶姬強調,不只是一家人才會有因果關係,身邊較常往來的朋友前世也多半曾相處過、認識過,當因果關係出現時,雙方互動也將因過去世的不同而有親疏好壞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人根本無法判斷彼此的互動到底是這一世的因,還是這一世的果,也因此,「珍惜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情緣」相當重要。

伶姬特別解釋,不要以爲因果指的都是上一世,可能是前二世、前十世,而因果關係的進行也不是一出生就開始,往往必須等到時機成熟了,也就是類似事件重演了,才會進入所謂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關係,至於前世的發生地點也不一定在臺灣,可能發生在另一個國家,特別要注意的是,就連起心動念,也可能對因果發生影響,並記錄在屬於你的生活日記「黑盒子」裏,等你斷氣回到靈界的那一刻,靈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把記錄你一生的黑盒子打開,幫助你快速地重溫舊夢。

當然,每個人身上的黑盒子都與老天爺的超級電腦連線,方便將資料作即時處理,巧妙而快速地爲你安排下一世。

伶姬表示,因果基本運作模式原則上與加減法無關,一因對應一果,絕非把這一生所有的惡與善加減後才得出一個果,也不可能後功抵前過(除非對方原諒你,不想向你討債,因果模式走到天譴或劫數,由老天爺接手,才有機會功過相抵),至於民間所謂唸經功德迴向給往生者的說法,伶姬強調,在她通靈服務的十多年中,從來不曾發現過。

個性影響命運 老天眷顧好人

除了「一因對一果」,伶姬也談到「先進先出法」的概念,如果沒有特殊狀況,因果事項的處理通常都是按先後次序來,先發生的先解決、後發生的後解決,而每一世又會再創出一些新因,爲下一世製造新的果,當然也有可能是累積了好幾世的因,必須等這一世所有條件都符合、因緣成熟了,才會出現,老天爺一定會給每個當事人一個公平合理的交代,其中,由於債權人對惡因有絕對的優先權,通常都會先處理惡因的部分,也可能在同一世中安排債務人承受好幾個惡果,祂們希望世人可以「先苦後甘」、早還早了業。

因果輪迴中,「態度」很重要,伶姬說,有心還債的人,自然能縮短欠債的時間,苦日子也就能提早結束。

伶姬特別提醒,因果輪迴轉世應該特別注意幾個重點,其中又以「改變個性」是第一要務,個性影響一個人的命運相當深,一般人最常見的不良個性就是貪心、愛計較,她建議不妨讓自己擁有好的個性,包括樂觀進取、謙虛包容、樂善好施、守分盡責、有公德心等。

至於言語傷人的影響力也不能輕忽,凡事應瞻前顧後、謹言慎行,做不到的,就不要隨意地承諾、許願或發誓,此外,尊重生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不斷學習與服務、悲智雙修、不要阻礙別人的成長、臨終時要真正放下,都很重要,還有,記得別凡事都推給因果,盡力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比急於探求因果更務實、也更重要。

(待續)

 
分享:
 
人氣:26,42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