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600亿治淮失败 黄河断流
 
2004年6月2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大纪元记者王秀华综合报道) 历时10年、花费人民币600亿元治理的淮河,目前再度出现严重的污染,污染指标达历史最高。前不久,黄河历史上第一次源头断流,震惊了中国和海外。

有专家指出,水资源缺乏将是中国本世纪面临最大的威胁。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日前派出三个督察组,对沿淮4省21个地市、91个区县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河流断面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暗查。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0日通报调查结果时坦承,淮河流域污染出现了一定反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10年600亿治淮失败

淮河是中国投入最多、最早展开污染治理的大河。早在1994年中国国务院召开淮河水污染治理会议,随后颁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这是中国迄今为单一河流水污染治理制定的唯一一部法规。

中央和地方大规模治理淮河污染花去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仅两个五年计划就投入了人民币600亿,至今却不见一点成效。

据新华社报道,2000年起淮河污染持续反弹,污染状况回复到10年前开展大规模治污前原点。从今年1月下旬到5月上旬,淮河支流13条断面全部超标,污染主要指标COD(化学需氧量)入河排放量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准;全流域年污染与废水入河排污量则超过1993年的水平。

*水污染换取GDP发展

从1996年到2003年,淮河流域的GDP增长了134%。地方保护和依赖GDP的发展观念,使得淮河污染依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流域内重污染工业居多。其中造纸行业的经济贡献率仅为3.6%,而排放的COD却占到了47.5%;化工行业的经济贡献率为9.4%,而氨氮的贡献率却占到了77.3%。

另外调查研究显示,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是最大污染源,而且增势迅猛。1999年,淮河流域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随后比差逐年迅速扩大。据沿淮地市统计,目前淮河水污染来源60%以上来自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比例最高的地区达87%。

*环境破坏是制度性问题

4月中旬黄河源头历史上第一次断流,关注中国环境十几年的著名作家郑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造成目前黄河问题是体制性问题。

郑义认为,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一种制度性的,不是因为缺乏知识,这跟共产制度有密切相关,尤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承包制」关系密切。

著有《中国生态状况景气报告-中国之毁灭》一书的郑义,具体谈到黄河的例子。

黄河两岸的山林、树木,它的荒坡,还有土地,名义上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或者说是公有的,其实就是虚置的「所有权」、是空的,但是「使用权」却在具体的人手里。这种产权结构就造成了杀鸡取卵的生态破坏。黄河源区缺水主因,就是人为过度放牧破坏了植被,致使大片草原沙地化。

因为不是个人的财产,只是在一段时间里有使用权,于是就在这段时间里对承包的土地山林采取一种压榨性的生产方式,造成河道两岸土地遭滥垦,树木遭滥伐。森林植被被破坏,一下雨就积水变成洪峰流掉了,它会变成山洪水灾。如果河边有非常良好的植被,这些水就不会马上变成洪水跑掉,它会慢慢奔到河里头,一直到冬天枯水季节河流的水还是这么多。

*2008年奥运水供应受质疑

美利坚大学全球环境政治项目主任夏竹丽最近在一个有关黄河的研讨会上说,很多人称,在今后的一个世纪,水资源缺乏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这个问题如此严重,以致于人们对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水供应提出问题。有人甚至说,南水北调工程也因此在加快进行。

水资源的匮乏也导致在水资源分配问题上发生越来越多的冲突。根据中国水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过去十年里,在用水的问题上,全国各地发生了十二万多起冲突。


 
分享:
 
人气:10,76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