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第一槍距離不到七公尺,第二槍距離僅三、四公尺(圖)
 
【人民報消息】國際知名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4月9日晚抵金華路槍擊案地點重建現場,三一九專案小組不排除兇嫌重返現場觀察的可能,特別派出數十名幹員來回梭巡、錄影,讓圍觀民衆一一入鏡,作爲日後偵查的線索之一。

自由時報臺南10日報導,李昌鈺等人昨天晚上完成奇美醫院的調查工作後,即逕赴金華路三段進行現場重建,根據檢警過去的辦案經驗,不少兇殺案或縱火案發生後,歹徒都可能會回到現場察看自己的「成果」,或是了解檢警偵辦該案的情形,偵辦槍擊案的專案小組,自然也不排除兇嫌重返現場的可能性。

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昨晚間前往臺南奇美醫院檢視病歷、照片,並漏夜運用雷射彈道比對設備,在臺南市金華路進行現場重建。

 第一槍 距離不到七公尺!
 第二槍 距離三、四公尺!

經雷射交叉比對,依彈殼落點位置,假設槍手在此,則初步研判槍手所在位置應在金華路三段十四號慢車道間,依車速廿至三十公里判斷,槍手在與車距不到七公尺時開第一槍,車行三、四公尺後再開第二槍,兩槍之間不到一秒鐘完成,而槍手開第二槍時,距車身約三、四公尺遠。

據悉,李昌鈺昨日上午抵達下榻飯店後,驅車直接前往總統府,勘驗陳總統傷勢,李博士不但測量傷口、並丈量陳總統穿衣服情形,及傷口與肚臍的距離,待了半個小時後離去。

李昌鈺博士隨即前往刑事警察局檢視所有物證,結果在現場尋獲的彈頭、彈殼上,發現可疑的「工具紋痕」(machinemark),這是否意味着能從中判斷爲同一把槍枝發射,李昌鈺不願正面回答,但表示對釐清案情可能會有幫助。

李昌鈺博士等一行人昨晚在刑事局長侯友宜陪同下,赴陳水扁總統遭槍擊地點的臺南市金華路,當吉普車拖抵現場後,以雷射光束透過擋風玻璃彈孔實施現場彈道重建,刑事局鑑識科長程曉桂坐呂副總統所坐的高腳椅,模擬呂中彈情形,再由另一人模擬陳總統站立情形,模擬其中彈情形。

剛開始時,仰角太高,可能性不大,隨後進行調整。不久傳出重大突破,美國鑑識專家於測出槍手第一槍的角度後,再以拾獲彈殼的金華路三段十四號前位置,進行雷射光束反射,再將第一槍的雷射光束與這次雷射光束的交叉點,試圖尋找槍手最可能的位置,結果交叉點於十四號前慢車道上。

當李昌鈺等人找到這個可能開槍的地點後,即以臺南客運公車站牌爲中心點,再以雷射光束反求吉普車上擋風玻璃上槍擊點,再行確認。

同時,刑事局依據陳水扁總統車隊的行進路線,以及狙擊手可能最有利的逃亡路線,也判斷狙擊手應從金華路三段往四段的方向離開現場。

據刑事局研判,車隊行進的金華路二段往三段的路段,有一個一百六十五度的轉角,讓車隊車速減緩,提供狙擊手狙擊機會,此外從金華路三段後,每隔一百公尺就有巷道,有利逃亡。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4/9/3068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