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李昌鈺:抵臺後重建暗殺現場
 
【人民報消息】(中央社記者黃自強臺北七日電)國際監識專家李昌鈺博士今天接受電視專訪時強調,最近來臺的三名美籍監識、法醫等專家,只完成初步監識工作,沒有帶回任何證據,他相信,刑事警察局保存的物證,不會被任何人動手腳。

李昌鈺表示,偵查與監識是兩回事,監識工作讓警方發現物證真相,偵查則是調查可疑人物,不像電影中監識人員又做偵查工作,希望民衆了解其中的區別。

他指出,有關陳水扁總統遭槍擊案的物證,首先傷口已有照片紀錄,雖然時間久了傷口會痊癒,但彈頭、彈殼等物證,刑事警察局都有保存,不會動任何手腳。

李昌鈺說,他們第一批派遣來臺的專家已做了紀錄,他到臺灣後,會再做一個比較深入的重建。

他認爲,最後監定報告不可能馬上出爐,必須要等很多資料蒐集完成,也就是說,必須等刑事警察局有否檢驗及化學實驗、現場彈道角度計算等證據齊備後,才能有完整的報告。

李昌鈺強調,最後監定報告出爐的時間並不由他們掌握,而視警方對物證化驗保存的結果而定。

爲完成陳總統遭槍擊案監識工作,最高檢察署決定邀請李昌鈺來臺協助,他的工作夥伴三名美藉監識專家已來臺檢視相關證物。這三名監識專家分別是法醫專家魏區(Dr.CyrilWecht)、彈道專家海吉(MichaelG.Haag)以及現場監識專家龐柏區(TimothyPalmbach)。

總統遭槍擊案 李昌鈺:抵臺後展開監識工作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臺北七日電)國際監識權威李昌鈺博士今天接受國內某電子媒體專訪時表示,有關陳水扁總統、副總統呂秀蓮遭槍擊案的一些細節,等他抵臺後,才會展開監識工作,並答覆外界相關問題。

李昌鈺表示,等他看過所有相關物證、資料後,才能判斷,根據初步研判,應是槍擊所致。李昌鈺強調,偵察與監識是兩回事,與電影情節不同,希望民衆不要混淆。

對於槍擊案的證據是否足夠?有無被動過手腳?李昌鈺表示,總統的傷口已拍照存證、子彈等相關證物都已交給刑事警察局保存,民衆不應過度猜想。

在訪問中,李昌鈺也指出,開槍者能夠在開兩槍後逃離現場,在美國很少有這類案例發生,而開槍者的可能位置,距總統座車有一小段距離,現場無人注意開槍者位置,兇手如何逃離現場,的確值得注意。此外,子彈是劃過總統肚皮,非貫穿身體,由於是劃過肚皮,可能才會讓他人懷疑是刀傷所割,但他根據資料研判應爲槍傷。

李昌鈺表示,有些案情細節,例如呂秀蓮的衣物,清查血流方向、失血多少,當時陳總統所穿夾克上面血跡,是否有夾層,是裏面有血,還是外面有血,這些都要等他到臺灣來進一步監定。

另外,對於彈道、彈頭關係,李昌鈺也解釋,兩顆子彈硬度不同,銅彈穿過玻璃未必是彈尖先穿過,可能由彈頭從旁邊穿進;鉛彈遇血後,不一定會鎔掉;兇手可能只有一個,但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從彈頭來看,子彈與彈殼的直徑比對相符,製造粗糙,可能由玩具槍改造。

爲了怕物證保存不易,李昌鈺將在十日來臺重建現場,所有結果將於最終調查報告中提出,李昌鈺強調,日前三位美籍專家來臺只單純進行照相、測量、初步監定,並無任何蒐集資料及證物的舉動。至於最終調查報告出爐的確切日期,無法確定,一切要等到所有化學檢驗、彈道計算角度都找到後,才能開始做報告。

日前來臺的三位美籍專家包括法醫專家魏契(CyrilH.Wecht)、彈道專家哈格(MichaelG.Haag)、現場監識專家龐巴(TimothyPalmbach)回到美國後,已與李昌鈺交換過意見。

李昌鈺日前接受某電子媒體越洋連線專訪時,也曾就相關槍擊案細節,例如武器種類、開槍定點等進行說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4/7/3064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