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新华社惊现为《九评》造势“声明” (多图)
【人民报消息】大纪元系列社论《九评共产党》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震撼中共高层。随之引发的退党风潮,令中共极为恐慌。新华社缄默了20余天之后首次作出公开“回应”,却始料不及地间接将《九评》公开化。

据大纪元记者王宇心、唐青报导,“中国和平组织”12月8日发布新闻证实,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著名作家和画家孟伟哉先生“公开声明退党确有其事”。10日,新华网特别受权刊发“孟伟哉严正声明”,予以公开否认。

“中国和平组织”主席唐柏桥接受大纪元采访指出,不排除新华网的声明是孟老先生被迫写的,也有可能是文联自己写的;因为是文联授权新华网发表的,不是孟先生本人授权。唐柏桥表示,根据“中国和平组织”的求证方式,孟伟哉此前的退党声明应该是真的。他们会进一步查证。

北京知情人士透露,当局非常害怕孟伟哉退党事件在北京带动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退党。相关内情在适当时机才能透露。




孟伟哉档案照





新华网的“孟伟哉严正声明”

* 唐柏桥:中共统治下,沉默的权利都没有

唐柏桥指出,这个声明,不少认识他的海外朋友认为,不象孟伟哉本人写的,语调、文笔都不象。新华网的声明是一种很左的写法,很象文革喊口号,忠于党之类的东西。但79年以后,孟伟哉与不少民运人士有来往,不象新华网那种父子感恩戴德、无限忠于党的极左思想。

唐柏桥说,完全有可能是孟老先生在压力下违心的写的。这种事情在共产党中太普遍了。1989年万里在加拿大访问,跟华侨和媒体说“学生运动是爱国运动”,一回上海就被江泽民扣压,马上表态拥护党的决定,态度180度转弯。以后就没有露面了。胡适的儿子在中共的压力下写文章骂父亲。胡适表示理解和同情,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在中共统治下,连沉默的权利都没有。它非要逼你表态,站在与党一致的立场。

唐柏桥表示,哪怕孟老先生真的违心写了声明,甚至将来在更大压力下被迫上电视表态,人们都会理解的。在中共那种恐怖邪恶下,有一天的勇气都是了不起的。

* 中共喉舌媒体报导要倒过来看

新华网刊发的“孟伟哉严正声明”说,“我,孟伟哉,过去是共产党员,现在是共产党员,至死都将是共产党员,永远不会背叛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原广东政协委员、前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目前在美国任职的高大维博士接受采访说,这种“声明”正是《九评》指出的、典型的中共党文化,不由使人们想起邓小平“永不翻案”的表态,以及官方喉舌否认六四杀人、打死法轮功学员等等。

高大维指出,根据中共的一贯做法,如果孟伟哉的退党声明是假的,新华网没必要发声明回应。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看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的报导,要反过来理解,倒过来看。孟伟哉先生在新华网上的声明,要么是生命受到威胁违心写的,要么是官方搞假的。而且,孟老先生退休那么久,为什么还要文联党组来发?为什么要封锁海外对孟老先生的采访和接触?

*“中国和平”吁关注孟伟哉人身安全

“中国和平组织”在8日的新闻发布中指出,孟伟哉先生的退党声明已受到国家安全机构的警告,他在声明的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决心,“但是目前的形势发展已经使我概难从命:国家安全机构已经在大家之前预先‘采访’了我。从现在开始,我不得不保持沉默。因为我毕竟已经是七十老人了。威胁利诱和严刑拷打都不是我愿意面对的‘考验’。再见了,共产主义的神话。”

“中国和平组织”为此“呼吁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孟伟哉先生人身安全和公民权利,避免中共的进一步迫害。”

* 新华网间接将《九评》公开化

过去每次遇到挑战或危机,中共喉舌媒体总是大张旗鼓地制造恐怖舆论,而此次“回应”《九评》及其引发的退党潮,却是以“否认孟伟哉退党”这种消极辩护的低调弱势形式出现,显然是害怕公开抨击或公开查禁《九评》反使其家喻户晓。

据来自大陆内部的消息,中央现在“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下文件禁止也不是,不下文件也不是”。

高大维博士指出,新华网公开否认孟伟哉这样一个文坛名人退党,人们难免私下议论,境外网站为什么要“诬蔑”孟伟哉退党?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阴谋”或值得津津乐道的“故事”?这就自然会引出有关《九评》和退党潮的传闻。无形中,新华网已间接将《九评》公开化,无异将《九评》和退党潮向全社会推广。

* 挡不住的退党潮

大纪元系列社论《九评共产党》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震撼中共高层。据大陆不愿透露身份的消息人士透露,胡锦涛为此有一个绝密讲话,他说:“我们在意识形态上是失败的。北韩没有发展经济,但是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始终坚持党性的原则,他们是正确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倒要好好地向他们学习。”

无论孟伟哉先生退党是真是假,如今,在大纪元新闻网建立的“退党网站”上,每天都有一、二百人公开声明退党,其中不乏在中共党组织中有身份、有地位的官员和人物,如江西抚州官员孙全生、河北省河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郭继东、原光明日报记者、原中共安全部情工干部丁柯、深圳宝安公明派出所孙军、贵州20多名法学、医学、哲学和文学界的知识份子等等,对此,中共喉舌媒体显然无法一一予以否认。

高大维博士最后表示,可以预见,《九评》引发的退党风潮,将会使更多有影响、有地位的中共党员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声明退出共产党。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年幼的眼睛看到的一段真实历史 2004/12/14 (18,380次)
恐怖的数字与疯狂 2004/12/14 (17,273次)
一个台湾人看《九评共产党》 2004/12/14 (22,417次)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华章--读《九评》有感 2004/12/14 (17,143次)
全新《九评网站》:声明退党快捷方便(图) 2004/12/13 (22,149次)
温哥华《九评共产党》研讨会:走出恐惧 迎接新生(图) 2004/12/13 (18,189次)
【大纪元社论】共产主义邪灵该寿终正寝了 2004/12/13 (23,182次)
让魔鬼的宫殿在风暴中崩溃 2004/12/13 (18,495次)
新华网为什么要伪造孟伟哉声明? 2004/12/13 (18,811次)
三个死里逃生和死罪难免的真实故事 2004/12/13 (31,011次)
《九评》震撼中南海 胡锦涛发表绝密讲话 2004/12/10 (22,157次)
一个大不幸的消息从阿富汗传到北京(图) 2004/12/7 (28,531次)
一说一个准儿!政治学习时听到的小道消息 2004/12/5 (21,025次)
千古罪人 万恶之首 2004/12/5 (29,340次)
如果中共垮台,谁来领导中国? 2004/12/2 (29,327次)
一个中共决不解密的密闻:毛泽东行宫的故事 2004/12/1 (68,160次)
一张令你跌跟头的图片!真不知新华网是谁这么恶作剧(多图) 2004/11/18 (43,226次)
江泽民有一私生子(多图) 2004/11/4 (74,145次)

升官秘诀!江给李先念送生日蛋糕 郭伯雄为江午睡站岗(图) 2004/11/3 (63,182次)
敢当众向江撒娇的女人 国庆公然向胡锦涛撒泼(多图) 2004/10/1 (53,177次)
上海帮又遭一击!号称世界第一高楼硬停工(多图) 2004/9/28 (41,124次)
120万高干家属境外定居 中共在太平间里化妆(图) 2004/9/22 (43,487次)
江给胡与普京制造摩擦 中央震怒高调处理(图) 2004/9/15 (27,842次)
张艺谋大叫自己是“催奔儿”江才是主谋(多图) 2004/9/15 (31,523次)
江惊呼小看温家宝 各省头儿进京威胁江家帮(多图) 2004/9/13 (48,059次)
政协主席出访忙坏李肇星 贾庆林西班牙见国王闹笑儿(图) 2004/9/8 (36,867次)
昨天最后一忍!小胡这一拳出手漂亮 老江晕菜(多图) 2004/8/31 (50,753次)
江栽在上海!三个胡锦涛和一个江泽民(图) 2004/8/31 (47,591次)
高层小道!江临时取消广安作秀 中央决定把核心捧下台(多图) 2004/8/22 (46,964次)
当众委屈宋祖英!一张老江漂白自己的图片(图) 2004/8/21 (102,576次)
瞬间感悟:阳刚之美 2004/8/16 (15,485次)
玩过了火!越来越刺向自己的江氏民族主义(多图) 2004/8/13 (29,154次)
胡温因势利导占上风 江家帮几次较量势渐弱(多图) 2004/8/12 (41,973次)
受赵燕索赔案刺激 动北京麦当劳店的脑筋(图) 2004/8/7 (25,376次)
胡真急了!疾呼江家帮再搅局中共彻底没戏(图) 2004/7/22 (42,497次)
怕暗杀冒充小胡!新华网揭江泽民面临大洗牌(图) 2004/7/21 (28,543次)
江过继三个“亲儿” 陆军成了后娘养的(图) 2004/7/21 (23,907次)
为裸而裸!“十面埋伏”上映后观众骂声一片(多图) 2004/7/19 (41,814次)
镇不住了!江泽民奔波于济南军区与武汉军区之间(多图) 2004/7/14 (37,534次)
江泽民和沈阳军区关系紧张(图) 2004/7/12 (35,765次)
新华网一则小消息透露中央在掐架(多图) 2004/7/12 (26,600次)
姘头替江第四次找后路 野战军骂咧子要崩军委主席(多图) 2004/7/11 (45,288次)
江泽民四次准备后路揭秘(图) 2004/7/11 (34,972次)
中共官方透露江泽民“为法轮功活着”的几件趣闻(图) 2004/7/11 (36,416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