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劃時代的里程碑──《九評》標誌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作者:John Zhang
 
2004年11月2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我在海外的一所高校工作, 經常接觸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和新移民, 他們大多不滿當今中共的專制和腐敗, 但對中共的本質和對其如何評價說不清楚也認識不清, 因爲從小就在一黨專制下長大的中國人已經在不自覺中被洗腦, 即使在罵共產黨也是在承認中共的前提下罵罵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對其有個清醒和理性的認識的。我是關心中國的,也是熱愛那片故土和同胞的。出於關心,我常想向他們推薦冷靜、客觀、理性、事實的有關書刊,讓他們早點從中共謊言和欺騙的宣傳中走出來,從而客觀的去從新認識我們這個世界,包括你我他。雖然生活在以民主,自由爲理念的西方不難找到很多在中國不可能讀到的資訊,但客觀、理性、事實的分析之作要找起來卻頗費周折。

《大紀元》近期推出的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我雖只看了4評, 卻已經毫不猶豫的把其列爲向中國學生的必讀力作之列了.

首先, 成立於2000年的《大紀元》,獨立於任何政治、政府及商業集團之外,屬公益性綜合媒體, 它的《九評共產黨》的九篇社論也是秉承敢言及直面事實的宗旨,文中以衆多史實、事實和親身經歷爲基礎,從歷史、政治、社會、經濟、及展望未來的全新角度評述共產黨,顯露它的真實面貌,以協助各界讀者對共產黨有更完整的認識,從此走出它的迷宮。可以說,《九評共產黨》,冷靜、客觀、理性、事實,全面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統治的迷底、中共對人自由精神的扼殺、以及建政以來的一切謊言邪說, 給爲禍人間一個多世紀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蓋棺論定。其分析之令人折服,其論理之高屋建瓴和文中蘊涵的磅礴氣勢,超越以往有關共產黨的所有研究,《九評共產黨》可謂是一個里程碑,它標誌着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中共的思想根基已在思想領域如秋風掃落葉被徹底摧毀,百年共產的」幽靈」已到了從人間徹底消除其毒素的時候了!

其次, 《九評共產黨》還原歷史、還原真象,讓被中共謊言所騙所迷的億萬民衆做一個明明白白的中國人。中共欺騙、善變,慣用人的恐懼,在歷次危及中強化其專制統治。通過煽動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掩蓋罪惡,逃避懲罰。中國共產黨八十多年的統治,其所到之處永遠伴隨著謊言、戰亂、饑荒、獨裁、屠殺和恐懼;這一切災難都在共產黨精密的欺騙、策劃、組織和控制下發生著。在謊言、獨裁、運動和鎮壓下,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和道德體系遭到空前的顛覆。中共標榜自己「一貫正確」,一次又一次利用「平反」來逃避其歷次「政治運動」對社會犯下的罪惡。《九評共產黨》讓國人猛醒,並從此認清共產黨是完全違背自然,違揹人性的,它造成了無數的痛苦和悲劇,也將人類文明推到了毀滅的邊緣。其叛「道」的種種暴行,自然也就反天反地,從而成爲一種反宇宙的極惡勢力。

再者, 文章具有歷史預見性的指出:目前,共產政權已日暮途窮,崩潰指日可待。近年來,中國發生愈來愈驚人的天災人禍,社會急劇腐化,官迫民反如箭在弦,在中國的所謂經濟高速成長的背後,民族在文化迷失、道德淪喪、生態惡化、能源枯揭中浮沉掙扎。《九評共產黨》,這是一份對中國共產黨的判決書。在中國共產黨徹底滅亡前夕,人類有必要全面反思和揭露這個集古今中外邪惡之大全的最大邪教組織,讓受欺騙的人們認清中共十惡俱全的本質,從精神上肅清共產黨的流毒,從心理上擺脫共產邪靈的控制,跳出恐懼,放棄幻想。

此外,我還爲《九評共產黨》對未來的樂觀洞見叫好,今年來海外公開直言批評中共的正義之聲越來越少,有人甚至走向悲觀,說什麼「胳膊擰不過大腿」,「中共是很邪惡,我們卻沒有辦法」。《九評共產黨》一針見血的指出,「唯有放棄所有幻想,徹底反省自己,而堅決不被仇恨和貪婪慾望所左右,才有可能徹底擺脫這一長達五十多年的附體夢魘,以自由民族之身,重建以尊重人性和具有普遍關愛爲基礎的中華文明。」 我也深信,只要全中國的人民都站起來反對中共暴政,它就會象十幾年前的前蘇聯一樣一夜之間而解體成爲歷史。

筆者又新獲悉,應大衆的要求,加東《大紀元》特邀重量級政論家蘇賡哲博士、《遠華案黑幕》的原作者及時事評論員盛雪女士和加拿大臺灣人權協會前會長陳星旭博士等,將於近日於多倫多大學舉辦研討會,主題爲「關心中國未來:如何評價共產黨-----大紀元《九評共產黨》研討會」,藉此機會向主導《九評共產黨》及有關研討會的《大紀元》致敬,同時感謝《大紀元》在中共走入墳墓前率先給爲禍人間一個多世紀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蓋棺論定,並把如何延續我們民族的薪火傳承,擺在每個中國人的面前。最後,希望《大紀元》能一如既往,繼續發表象《九評共產黨》這樣的有分量的重量級的文章,同時祝《大紀元》越辦越好,在新的一年更加興旺發達。

(讀者:John Zhang, 教育工作者,現僑居加拿大多倫多。)

(大紀元)

 
分享:
 
人氣:27,05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