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阿拉法特手中的橄欖枝是帶血的
 
作者:華風
 
【人民報消息】在阿拉法特結束了一生所扮演的角色之後,人們對他的去世做出了各種反映,巴人視他爲國父;一些國家領導人稱其是「當代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不少評論認爲他 「一生從事暴力」、「是恐怖活動的策劃者」;中共也以其一貫立場,贊之爲「和平與自由的鬥士」、「巴勒斯坦民族之魂」、「不死鳥」、「一代偉人」。

究竟,何爲真實的阿拉法特?

透過中東地區多年的血雨腥風不難看到,即使從表面上爲爭取巴勒斯坦權益的民族訴求中,阿拉法特的名字也早已和戰爭、暴力緊緊連在了一起。他相信要奪回土地靠的只有武力和手中的槍,認爲革命暴力是解放家園的唯一手段,他組織法塔赫地下武裝「暴風」突擊隊,進行各種軍事恐怖行動。然而,戰爭的結果是更大的悲劇,以色列不僅反敗爲勝,而且還佔領了更多的阿拉伯土地,流血與失敗造成的是更深的仇恨。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以阿拉法特爲首的巴解組織,實質上成了以濫殺無辜百姓爲目標的邪惡勢力,他們向全世界各個角落的以色列人發起恐怖襲擊,並策動了多起震驚世界的炸彈攻擊和暗殺事件,包括1972年在慕尼黑奧運村殺害11 名以色列選手。

1974年,阿拉法特在成爲全世界絕大多數地方「不受歡迎的人」之後,來到了紐約,在聯合國大會講臺上向世界宣告:「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裏,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

相信了阿拉法特手中的橄欖枝的人們,不得不再目睹巴勒斯坦恐怖份子對無辜平民繼續不斷的殘殺,以及在阿拉法特「必須把以色列人趕下海洋」的誓言中,中東和平進程的被阻,以巴和平協議的流產。阿拉法特的名字,也從此和恐怖組織的首腦及代言人緊緊連在了一起。

然而,1994年,他又曾因與以色列總理拉賓締結了化解以巴衝突的奧斯陸和約,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阿拉法特以自己的一生,以他那方格巾、綠戎裝的典型裝束,以獨裁者、恐怖組織首腦、和平締造者的多重身份,牽動了時代,也引起了各方的爭議。

如果說,浸在血泊中的阿拉法特也曾經舉起過橄欖枝,那麼橄欖枝是怎樣扭曲變形的呢?

提筆到此,不由想到另一個人,即印度的現代民族解放運動領袖甘地。這位被後人稱之爲「聖雄」者,爲了使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領導印度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最終迫使英國政府答應了印度獨立的要求。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甘地相信的都是人皆具有善性,選擇的是以和平的方式喚起人內心的善,他對生命的珍愛及高尚品質,永遠感召著後世。

而反觀崇尚暴力以虐殺手段來達至目標的阿拉法特,其殘暴專橫的本性及道德匱乏,是不可能帶領人們走向真正的和平自由的,如同歷史上的一切獨裁暴君,他們口中所謂國家民族的偉大目標或手中搖晃的橄欖枝,常常不過是滿足一己權欲、助己扮演英雄角色的神聖幌子,其無視生命和自私貪婪的本質,只能在暴力恐怖中將人們引向歧路和災難,中東如此,二戰時的納粹德國、當今的薩達姆伊拉克、以及江澤民中共統治的中國大陸,莫不如此,歷史早已不乏見證。

對阿拉法特的死,中共的反映尤爲引人注目,然而中共媒體對阿拉法特的高度評價雖然搶眼,卻也充分暴露了其與恐怖主義合流的真實立場。阿拉法特曾先後14次訪華,與中共領導人關係密切,出於邪惡勢力的同一淵源,中共的表現不足爲怪,筆者唯願意向遭嚴密封鎖的國人,對「阿拉法特的去世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巨大損失,也使中國人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朋友」之論,能以明察。

阿拉法特爲建巴勒斯坦國一生奮鬥,但真實的阿拉法特,是一生都沒有走出黑暗的人,是註定會製造中東悲劇並在悲劇中被埋葬的人,他的去世將是以巴雙方重新談判的契機,將使巴勒斯坦人民真正擁有未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11/12/3315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