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敦煌壁画,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丝调之路上闪闪发光,它同长城、兵马俑等世界文化遗产一样,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的伟绩。
[唐]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图》 (可点击放大图片)
敦煌洞里岩壁上绘满佛像、佛传故事、供养人、佛的守护神天王和飞天,大师在极华丽的藻井花饰间穿梭绵延,几多岁月。供养人画像高达五、六尺,造形、衣饰写实,极具威宏。另外,佛的极乐世界、地狱变相、出行图等,更是局面伟大,人物繁多,叹为观止。这些壁画提供了传世不多魏、晋人物画的一些风貌,而从唐之兴起到全盛、衰败,以至五代、西夏而宋,种种人物画作风的嬗变也历历在目。敦煌石窟佛像中,菩萨的容貌姿态是最突出的,敦煌石窟中,几乎窟窟都有说法图,经变画。这些说法图和经变画中都绘有各式各样的菩萨,有的洞窟中四壁都绘小菩萨,还有许多单幅的菩萨画像。敦煌石窟中有上千幅的说法图和经变画,仅经变画中的菩萨像,就会数在万计,是世界上保存菩萨画像最多的佛教石窟。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垂”汉译是“众生”,全译应是: “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唐]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图》 (可点击放大图片)
菩萨主要分为大菩萨和菩萨两大层次。 大菩萨是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度化众生。在敦煌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 大菩萨画像和佛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大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象。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唐]敦煌壁画《文殊菩萨图》 (可点击放大图片)
其他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大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歌舞、献花、敬香、燃灯、跪拜、持经、赴会、听法、思维,禅定等。这些菩萨不像大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往往富于创造,所以其形态比大菩萨多,数量也比大菩萨大。菩萨画像又分为显宗菩萨像和密宗菩萨像两种。 显宗菩萨像是依照汉地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人相似,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大菩萨。 密宗菩萨像是依照密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像中,又分为唐密菩萨像和藏密宗菩萨像。唐密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显金刚相。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敦煌壁画,从十六国时期,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而至元,经历了十个朝代。它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随著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十分明显的艺术特点。菩萨和整体壁画一样,也各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资料来源(大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