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紙老虎裝腔作勢爲那樁----朝鮮半島的新形勢
 
【人民報消息】從過去幾個星期的事態發展來看,朝鮮半島的核危機已見紓緩跡象,平壤政府和美國的立場已沒有以前那麼強硬,朝鮮與韓國的關係亦會隨著貫通兩地的商務客機航線在九月十五日啓航後,更形密切,一改八月底時在北京舉行的六國談判的僵硬氣氛。

當時,朝鮮和美國都各有執著,不肯讓步,弄到大會連聯合公報都沒有,下次會期又未能落實。朝鮮代表團的發言人更在離開北京時,在首都機場說,會談毫無成果,大家毋須再談,又說朝鮮正關注時下形勢,不排除增加核震懾力去抵禦外來的攻擊,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隨後,更有軍事評論員表示,平壤政府會在建國五十五週年慶典中,顯示軍事實力,讓新型長程導彈大浦洞二號登場,這種導彈的射程可涵蓋整個美國。一時間,日本和韓國都大爲緊張。可是,到了九月九日,在朝鮮慶祝國慶的百萬軍民閱兵巡遊中並沒有見到任何大型武器,連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都沒有在典禮中講話;在閱兵儀式中講話的,只得軍方參謀長金永春一人。

平壤政府之所以這樣做,很可能跟美國調整了對朝鮮的談判策略有關。早前,《紐約時報》也曾披露,說美國總統布什願意逐漸解除對朝鮮的經濟制裁,甚至有可能願意跟朝鮮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條件是平壤政府要撤銷核設施,讓聯合國武檢人員重返朝鮮境內檢查。跟著在上星期四,《洛杉磯時報》報導,朝鮮似乎已停止了寧邊核設施的活動。同時,日本共同社報導,朝鮮已原則上同意在十一月初在北京舉行第二輪六方會談。

看來,平壤政府是想跟美國改善關係,不再受外國制裁,搞活國內經濟,一洗頹態。過去,金正日曾不斷改革國內經濟,開放市場,學中國去搞活經濟,吸納外資在國內設廠,提高產品質素和國民生產力,可惜成效不大。國家仍需每年靠外援和售賣導彈度日,去養活二千二百四十萬國民。

現時朝鮮得到的外資大多數來自韓國和臺灣。今年年初,韓國一家公司就在平壤設廠,進口意大利快意汽車零件,生產房車,每年一千部,每部定價一萬四千美元,相當於當地工人十五年工資;因此,雖然這款汽車大賣廣告,廣告牌在平壤通渠大道隨處可見,但至今仍只賣出四百多部,大部份買家都是朝鮮政府的高官和外國駐當地外交人員。

今天朝鮮與韓國的局面是在一九五零年韓戰之後一手做成。當時,朝鮮得到蘇聯和中國支持,實行社會主義;韓國就得到美國支持下,實行資本主義。結果在五十年後,朝鮮的經濟一蹶不振,去年的人均收入(GDP)只得一千美元,國家負債一百五十億美元,加上國內燃油和食品短缺,有四分之一人口要捱飢抵餓。反觀韓國就發展成爲一個富裕國家,每年都有盈餘,國內四千八百多萬人口,人均收入(GDP)爲二萬九千四百美元,去年經濟增長爲百分之六點二,是全球少數高增長的國家之一。可能是基於貧富懸殊和國力又比較差的不原因,朝鮮才急於尋找捷徑,想發展核武來自保,以防同種同文的韓國假統一之名而將它吞併。

至於韓國,除了人力、物力、財力都比朝鮮爲優之外,首都漢城又有三萬七千多美軍駐守,就算朝鮮成功發展核武,也不會過份擔憂。所以,在金大中年代早已訂下"陽光政策",鼓勵國民去朝鮮旅行探親做生意,又用經援去拉近兩國的距離,打破雙方的隔漠。可惜,平壤政府並不熱衷跟韓國人民往來,只想從中得到經濟援助,所以連剛啓航的漢城至平壤航線都是單軌的,航機只可以由漢城接載旅客包機往返,朝鮮人是不可以從平壤飛去漢城的。箇中原因,當然是怕國家給韓國吃了。故此要裝腔作勢,擺出一副戰爭格局去掩蓋內心的虛弱。所以,今天用紙老虎來形容朝鮮是最好不過。

(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9/19/2799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