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江澤民在上海坐陣行騙(多圖)
 
陳東
 
2003年4月2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江澤民同志指示……

江澤民走到哪裏哪裏遭殃。SARS剛有苗頭時,江澤民就指示捂着蓋着,而不是如何去解決。現在北京大面積爆發了,上海還被認爲安全,江澤民又跑到上海去禍害。好象怕上海得SARS病的人太少了。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他們派駐中國的工作小組覺得,上海實際感染個案比中共當局公佈的多,暗示上海有隱瞞疫情之嫌。美國《時代》週刊亦踢爆上海市政府欺瞞世衛專家的卑鄙手段,包括改建一座臨時的傳染病病房去避開專家們檢查。

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對江澤民亦步亦趨,在世界衛生組織在上海檢查時,採取欺瞞造假的手法,據《時代週刊》亞洲版報道,當局害怕外資會象逃離香港那樣逃離上海,因此中央有關領導這個星期早些時候向上海市委下達了指示,一定要繼續宣傳上海是一個「沒有薩斯」的城市。 但據悉,僅一家醫院已至少有逾三十宗懷疑個案,是當局公佈的兩倍。

蘋果日報報導說,《時代》上週才踢爆北京走鬼病人避開世衛檢查,二十四日又指上海以同樣手法欺騙世衛專家。報道引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指出,世衛專家所見到的只是「上海市已『消毒』的非典型肺炎問題」。該院院長宣稱沒有非典型肺炎病人,但其中一名醫生向《時代》記者展示一名十四歲少女懷疑患者的肺片,並指少女的同學也有病徵。

上海傳染病醫院一名醫生透露,僅該院已有超過三十名懷疑個案,是當局承認的全市懷疑及證實個案的兩倍。由於上海使用全世界最嚴格的標準來診斷病人,以致被證實的個案少之又少。否則,若使用香港的標準,很多懷疑個案其實都是感染病人。


SARS病人的肺部切片
這種作法想欺騙誰呢?當然是欺騙外國人。在江澤民看來,中國人的命不值錢,死多少沒有關係,只要能瞞住外國投資者,能瞞多久瞞多久,能再騙到多少錢就撈到多少錢。江澤民心裏明白,中國的經濟增長都是虛幻,外資一不輸血,那中國經濟馬上就垮掉,中共馬上就垮臺。

據可靠消息,江綿恆已經把相當一部份金錢轉到海外,江綿恆的兒子是美國公民,他們準備中共一垮臺時跑到外國去繼續享福。賈慶林的兩個兒子全家已經跑到澳大利亞避難去了。

外電揭露說,更可惡的是,上海市領導又用北京的手法去欺騙世衛專家。《時代》報道說,聲稱沒有SARS病人的華山醫院,將SARS患者轉移至位於一棟殘舊建築內、用於治療肝病病人的臨時隔離病房。

胡錦濤溫家寶在北京力主公開SARS疫情,現在江澤民在上海坐陣,指揮陳良宇繼續用張文康的手法欺騙世衛專家,所以賈慶林彈劾孟學農下臺不是出於公心,而是爲了替江澤民除去異己而已。

國難當頭,江澤民和江家幫都在幹些什麼?!


世衛專家對謊言提出警告
上海,本星期三,即世衛專家前來檢查當天,保安人員守在醫院門口,將所有世衛專家帶到附近一棟全新建築的十五樓,醫護人員全副裝備,亦有人在病房噴消毒藥水。這座「醫院」內還有新造、用英語寫成的「呼吸科」等標誌。相反,這些東西在住有真正SARS病的肝病病房則統統沒有。

至二十三日晚,上海僅公佈兩宗感染個案,懷疑個案亦僅得十六宗,疫情明顯比北京輕得多。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劉國華週二更揚言:「上海不會像北京一樣出現非典型肺炎病例劇增的情況。」言下之意,上海不會重蹈北京的覆轍。世界衛生組織傳染病執行總監海曼在世衛網站公開表示:「我們在中國的工作小組清楚表明,他們覺得上海的疫情很可能比當地公佈的多。」但他沒有作進一步解釋。

不過在海曼公開指責上海後,上海市政府的口風昨出現微妙轉向。上海市衛生局一名姓傅的官員說:「由於衛生部修訂懷疑感染個案的定義,換言之,標準定得較以前嚴格,在上海將會有更多人被包括在內。」他又說:「我們預料,可能有更多人被列入懷疑患病,但誰也說不準,數字會上升多少。」

來自上海的消息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剛卸任總理的朱鎔基目前身在上海,因此中央千方百計保全上海。只有上海不出現大規模感染,才能確保領導人不被感染。


謊言說多了,說真話舌頭短
這個說法非常可笑,如果用少公佈感染人數就能「保全上海」 的話,那衛生部長張文康做的最好,到醫院裏住滿了SARS病人的時候,還咬着牙根說:「我負責任地說,到北京旅遊、工作、學習是安全的。」結果怎樣呢?

其實江澤民不應該到處亂跑,他跑到哪裏哪裏疫情加重,江澤民去年出訪德國時,德國的警察發現,江澤民的車隊走到哪裏哪裏的天空是一片黑雲,警察說:「要想知道江澤民現在何處,很容易,就看哪裏的黑雲多就到哪裏去找。」結果屢試屢中。還有,江澤民在香港迴歸五年的發言中說要「摧爛」香港,結果現在香港SARS非常嚴重,真的被摧爛了。

那麼,江澤民坐陣上海到底是愛上海呢?還是害上海呢?他讓陳良宇繼續說假話,是愛陳良宇還是讓他成爲千夫所指之人呢?

讓我們從以後的上海疫情實況中去找答案吧,這不會太久。

 
分享:
 
人氣:20,59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