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拖著一根“人民的喉舌”尾巴
 
傅国涌
 
【人民报消息】2月13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出一篇特写:《“监督就是支援”》,是对新任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在接受新闻监督座谈会上讲话的报道,参加恳谈会的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驻安徽记者站、安徽的新闻媒体、香港驻安徽媒体。咋一看这句话:“政府工作不光要接受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更要接受新闻舆论监督。”我还以为这位新省长要为安徽引入新闻自由呢。接著往下读,终于读不出什么新意来,在他眼中,新闻媒体只是“党的喉舌”(尽管也拖著一根“人民的喉舌”尾巴),不过是各级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和桥梁”而已,新闻媒体自身没有独立的监督功能。最关键的还是他最后那一番话,或许这才是他的本意,“新闻舆论工作也要以大局为重,先提醒,多通气,同时要讲策略。”一句话就触破了“接受新闻监督”的美丽外衣,将监督变成支援,这样的“监督”其实早已太多、太多了。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加花边的评论,为“监督就是支援”大声叫好,称之为“领导干部对监督特别是对舆论监督的深刻理解和支援”。

“监督就是支援”吗?我想,监督不是支援,监督就是监督,如果监督都是支援,那还要什么监督?只要歌功颂德,只报喜不报忧,难道让天下媒体永远只做喜鹊,不做乌鸦吗?新闻媒体的功能早在梁启超时代就是明确的,这位引领过时代潮流的巨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著名的报纸“两大天职”说──“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也就是说,报纸的首要使命即为监督政府。很显然,这样的监督不是“先提醒”、“多通气”、“讲策略”式的,而是从事实出发,是者是之,非者非之,新闻记者在西方之所以获得“无冕之王”的称号,恐怕就是因为新闻所具备的监督功能。即使在中国古代没有新闻的漫长历史中,我们也有过秉笔直书的史家传统,令“乱臣贼子”有所畏惧。

新闻媒体的第一要素无非是真实性,其次是它的监督性,说白了也就是批评性。在新闻自由不再是理想的地方,舆论从来都是民意的晴雨表,而不是为权势者、为某个政府、政党服务的工具、喉舌,新闻喉舌论在文明世界只是一个早已被抛弃的旧观念。在没有民间新闻媒介存在空间的土地上,我们讨论“新闻自由”、“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确太奢侈了。但中国要走向现代化,要与主流文明世界接轨,开放言禁、报禁,这是不可逾越的前提,否则我们只能停留在“前现代”。有了独立的民间新闻媒介,与政党的喉舌、政府的喉舌多元并存,才谈得上真正的舆论监督,梁启超的“两大天职”才有可能落到现实大地上。用老报人徐铸成的话说“一张真正的民间报纸,立场应该是独立的,有一定的主张,勇于发表,明是非,辩黑白”,只有这样的新闻媒介才有可能有效地监督政府,履行新闻舆论的天职。既然《人民日报》的评论也承认“不受监督的权力就会产生腐败”,那么在新闻自由的阳光尚未普照大地的时候,与其说什么“监督就是支援”,还不如直截了当地说“监督就是批评”。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2/20/2515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