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空、面、酸、乱、偏、悬──CCTV为全球华人精烹的「除夕大餐」馊了
 
【人民报消息】有人说,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中国娱乐文化的一大品牌,成了中国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一道“除夕大餐”,甚至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也有人说,春节晚会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食之无味,劳命丧财,不如完全推倒重新打造──这对立的声音,几年前就不绝于耳。

而今年,后一种说法的支持率似乎越来越高。尽管今年的春节晚会连贯、热闹、喜庆,但看过就忘,没有一个节目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晚会播出的当晚,互联网上也不时响起骂声。让人感叹不已:春节晚会这道菜,难道真的馊了?

■年三十饺子掉了陷──空

应该说,春节晚会整体构架不错,甚至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北京主会场与深圳“世界之窗环球舞台”分会场实现声音、图像对传,上海、沈阳和西安三地单边注入现场直播;实现了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设立了三位网络主持人;运用了许多高科技手段……

“有框架没内容,就像年三十的饺子掉了陷,就剩下一张皮。”对此,网友并不卖帐,认为春节晚会是新瓶装旧酒,没有什么重大突破,“整台晚会的节目仍多是闭门造车之作,围绕春节说春节,围绕马年谈马年,生活气息不突出。”

“冯巩、郭冬临还是老琴旧弹,内容形式都没有逃出去年的套路;赵本山《卖车》想把去年的风光延续,但设计的骗局太低级,贪嘴耍贫;牛群与郭达、蔡明的组合也没有什么新意……总之,没有特别能够打动人的佳作。”小品相声几乎遭到网友的全盘否定。

“歌难听──词如白开水,谱像催眠曲;舞难看──裙扇绸巾伞,姑娘小伙堆。”有网友如此说,“某些演员因为上了一次春节晚会红了,可以这里卖唱那里卖唱,春节晚会上的节目红了几个?有几首歌曲脍炙人口、四海传唱?除了几年前黄豆豆的《醉鼓》,还有什么舞蹈让人记得住?”

──实际上,在春节晚会上,纯粹的舞蹈已经消失了。舞蹈成为歌曲的附属物,这也是春节晚会的一大发明创造。

没内容、无突破、节目不精彩,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媒体认为,广泛而开放的创作方式是春节联欢晚会充满生命力的保证,央视不惜耗费巨资,邀集明星,苦战数月,但有时却难以让观众满意,这不能不说与一些创作人员脱离生活有关、同一些明星大腕艺术积淀不够有关。

网友也问了,2001年大事那么多,怎的就没有明星们瞧上眼的?

■老嘴老脸老生常谈──面

“从节目的安排到演员的选择看得出来,央视是怀旧的,而且是有意地在向老人妥协。”电视报上节目单出来后,就有媒体批评,“这是央视的短视。”

仍然是这样:长达4个多小时的春节联欢晚会,就那么几个“大腕”在支撑着台面。“这哪里是在演给全国人民看,纯粹是一帮哥们姐们在自娱自乐。”不满的声音说,新面孔少,观众参与少,是春节晚会一大顽疾,“12亿中国人,有才华的一抓一大把,为什么唱歌还是老大姐,小品还是东北腔?”

另一种意见认为,老面孔是必须的,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老面孔并没有带来鲜活的力作,为什么年年都上了晚会?“‘虎口脱险’10多年了,不见姜昆推出多少好东东。”有网友点名道姓批评姜昆和戴志诚的相声《妙趣网生》,“这又是一个拼凑之作。把网上的段子串起来,糅巴糅巴就拿到亿万观众面前,有点不负责任。这些段子也不知道老姜在一些正规或者非正规的场合讲过多少遍了。”

■闹腾煽情矫揉造作──酸

有媒体曾把央视春节晚会以前表达感情的方式归纳为闹腾和煽情。导演陈雨露说了,今年要“表达的是大民族的情结,是有震撼力的民族情”,整个晚会突出的就是一种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里阁家欢乐的气氛,从始至终都高高兴兴。

可是,综观整台晚会,闹腾依然,煽情如故,要命的是还多了一个毛病──矫情。

闹腾依然。从开场歌舞开始,主持人的道白都是高分贝,小品演员就更是高了八度,插科打诨讨要掌声;北京、深圳舞台上的舞蹈演员来来往往、上上下下,沈阳的球迷、上海的烟花、西安的龙灯狮子围着转;近乎职业化的鼓掌声和叫好声不绝于耳……闹腾不逊于往年。

煽情如故。倪萍还是那么絮絮叨叨,节目之间的串词总要糅进个人许多情感,不断地同大家套近乎,忍了整整一个晚上的眼泪,终于在零点钟声响起的时候滑了出来;李咏把主持《幸运52》的丰富表情也带上了春节晚会,不说话也让人忍俊不禁……

多了矫情。一些歌唱演员深情款款,泪光粼粼,还有演员在短短的一首歌的时间里,连续两次表达感激之情;小品演员则有些刻意的做作,郭达仍旧一副哭腔,侯跃文扯着嗓子吼……

■大家露脸人满为患──乱

“每年都见媒体报导,上春节晚会要闯多少关要打多少擂,可是,哪一年的春节晚会不是人山人海?”网友感到疑惑,近几年的春节晚会,为什么“人海战术”倒成了其主要特点。

“人海战术”首先体现在明星扎堆。大大小小的明星都来了,可是晚会时间不多、节目不够,怎么办?把歌分拆吧,增加角色吧,总得让人家露露脸。对此,网友的疑问是,当今社会好歌手众多,为什么独唱的每年都是那几个人,“让曲风不同的人一起唱,显得不伦不类”。

“一首好歌一个背景就足够了,为什么非要把那么多不相干的人堆在舞台上?简直是喧宾夺主。”去年,一个网友边看晚会边作统计:每支歌伴舞人数平均在15人以上。今年仍然没有改变,在央视春节晚会开始前的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的某个镜头里,记者看到全国各地舞蹈团体的牌子,而在整台晚会中,只有田震独唱《草原之夜》没有伴舞,其余合唱连唱表演唱都是人满为患。

“舞台被各类人物填满了,整个场面看上去显得特别忙乱。”那个有心的网友说,“晚会衔接不畅,好节目严重缩水,个别节目甚至给人不完整的感觉。”

“由华丽的背景、多彩的人流汇集而成的集体狂欢,似乎在努力宣扬我们是一个文化的超级大国──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自我膨胀,可以不遗余力大搞铺张浪费,制造灿烂辉煌的视听轰炸。”这是一位网友批评去年春节晚会的说法,记者觉得它同样可以放在今年,因此照搬过来。

■演而优则歌明星串错行──偏

去年,就有媒体批评,当红影视明星章子怡在春节晚会上与香港明星郑伊健合唱了一首《选择你的爱》,五音不全的歌唱水平令喜爱她的观众大失所望。

但是我们的组织者似乎觉得这些意见只是提给明星的,今年依然让那些不能唱歌的明星唱了歌:陆毅、周迅、布丁果果组合的一曲《今年如此精彩》,歌声未落,骂声就上了网:“什么如此精彩,简直是大倒胃口──陆毅倒还凑合(不过也快要上气不接下气),可周迅那嘶哑的嗓子是用来唱歌的吗?”

“不管你是干嘛的,只要你红了,就都可以在全中国人民面前喊两嗓子!”网上批评的声音说,“演而优则歌则舞则处处露脸,是中国娱乐圈的一大怪。有人崇拜偶像,有人追捧明星,但春节晚会是给全中国人看的呀!”

■走出困境再起东山──悬

据报导,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全国省级电视台陆续通过亚洲2号卫星向全国送播自己的节目。由此,地方电视台也按捺不住寂寞,秘密筹办起自己的春节晚会,试图从央视春节晚会那里分一杯羹。有的电视台甚至不惜重金去请港台明星加盟参演。1999年,全国大多数省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自己的春节晚会,有的甚至公开喊出要向央视春节晚会叫板的口号。

而在去年,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受到好评,明星虽然不及央视的多,气势也不及央视的宏大,但形式新鲜,节目可人,迎合了一些人的胃口。网上评论家因此大呼:随着传播方式和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电视台争做年夜饭的时代为时不远了。

“春节晚会就是一台电视文艺节目,却非要把它升华成‘新民俗’,这个沉重的包袱逼着春节晚会走了下坡路。因此,要让它活起来,首先要‘减负’,还它以本来面目。”一位知名的文艺界人士说,“其次,量身订制,为适合的人群做年夜饭,大一统的方式、大而全的定位只会让观众感到厌烦。”

这位人士表示,春节晚会要引入市场机制,让所有有条件的电视传媒都来竞争,让所有有能力的人都来竞争,这样,压力才有可能变成动力。

千龙新闻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12/1901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