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国内大概是不敢翻译和介绍反共小说《北京来信》
 
作者:茉莉
 
【人民报消息】日前北京的朋友来信告知,为了庆祝中共的十六大,哪些人被抄家,哪些人被铐走,就是一些可怜无辜的六四伤残者,也被请进了中国政府指定的宾馆软禁,呼天不应。这些日子,我正在阅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英文小说《北京来信》,惊讶地发现,中共红色政权虽然换了不少“领袖”,但其制造的红色恐怖,却是五十年一贯制,没有改变多少,这些在美国作家赛珍珠的笔下早就有生动的描述。
《北京来信》是被中共视为“反共”的一本小说。由于它“明显地流露出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敌对情绪”,具有深挚中国情结的赛珍珠,在晚年被拒绝访华。经受了这个沈重的打击,赛珍珠一年后在郁郁中去世。近年来,长期被冷落的赛珍珠作品再一次成了热门文学,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这位元诺奖得主原来是““中华民族的友人”,在推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起过很大的历史作用。但《北京来信》这本“反共”作品,国内大概是不敢翻译和介绍的。

其实,《北京来信》是一个相当温馨的爱情故事。赛珍珠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超越种族的爱侣的悲欢遭遇。故事情节比较简单:1950年,共产党占领了北京,伊莉沙白被迫离开她半中国血统的丈夫格纳德,带著年幼的儿子回到美国家乡。多年的分离,伊莉沙白依靠心中对丈夫深挚的爱,靠著对未来重聚的梦想,顽强地支撑著、等待著。

伊莉沙白就这样等待著,等待著,直到等来丈夫的最后一封来信。在以前的信中,格纳德这位热爱中国甚于美国的混血儿,对共产党的新政权充满了信心。他甘愿与美国妻子和儿子分离,留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为母亲的祖国贡献才华。然而,不久他就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了。在最后一封给妻子的信中,他绝望地写道:

“我亲爱的妻子:首先我想说我必须说的,让我告诉你,我爱的仅仅是你。不管我现在做了什么,请记住,我爱的是你。如果你再也收不到我的信,你要知道,我在心里每天给你写信。”

格纳德告诉伊莉沙白,他被迫娶了一个中国妻子,因为中共新政权不相信他的忠诚,他必须彻底否定自己的过去,必须诅咒自己那一半美国血统。而后,格纳德不再给伊莉沙白写信了,而他新娶的中国妻子梅兰,却经常和伊莉沙白保持联系,告诉这位美国大姐,她们共同所爱的男人的生活情况。

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梅兰在最后的信里通知伊莉沙白:格纳德长期被中共新政权监视,他忍受不了那种生活,痛苦思念在美国的妻儿,终于有一天,当他试图通过逃亡印度回到美国,被中共秘密警察开枪打死。

今天中国的评论家们解释说,赛珍珠写这篇“反共小说”,是“在麦卡锡主义的压力下讲一些反共的话以自保”,这未免太小看了当时已经鼎鼎大名的赛珍珠。当年王莹夫妇在美国的共产党员身份被暴露,曾于1954年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罪名下狱,就因为赛珍珠等人的声援,使王莹夫妇回到中国。虽然人们对赛珍珠作品的水平高低评价有异,但她的勇气和人格魅力,却是为大多数人称道的。

赛珍珠在她开始写作时就曾宣称:“我不喜欢那些把中国人写得奇异而荒诞的著作,而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要使这个民族在我的书中,如同他们自己原来一样真实正确地出现,倘若我能够做到的话。”(《勃克夫人自传略》)由此看来,赛珍珠不是要反共,而是要写真实。

《北京来信》是赛珍珠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立场的体现,这部小说本质的真实性,至今还在被中共政权的倒行逆施所证实。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1/19/2393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