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農民悲涼長空──湖北發生7起自殺事件(組圖)
 
【人民報消息】



  新華網《新華縱橫》武漢1月25日專電(袁志國 餘國慶 趙曉燕)湖北省在一年多的時間裏,連續發生七起涉農惡性案件,農民到底怎麼了?

  (一)

  "湖廣熟,天下足",湖北省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自古就是一個魚米之鄉、富庶之地。然而,從去年到2001年10月爲止,這個省卻發生了7起農民服毒自殺身亡的惡性案件。農民爲什麼選擇不歸路?近日,記者奔赴湖北省監利、漢川和浠水三個縣市的8個鄉鎮,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採訪。

  2001年10月29日,當記者來到漢川市新堰鎮陳集村時,依然還沉浸在痛苦中的許金雲對我們說,一年前他因爲欠交農業稅費,不僅被派出所行政拘留15天,而且還在全市依法化解村級債務大會上被亮了相。

  湖北省漢川市新堰鎮陳集村村民許金雲:就用手銬銬着,車上還有一個槍兵,還有當兵的拿着槍站在車上,還對幾個夥計說,你看見沒有(就這種下場)。




  記者:你當時還帶着手銬?

  許:從第二看守所出來就帶着手銬,一直回到第二看守所才把手銬打開。

  看到兒子被抓走,75歲的老父親許生貴心急如焚,他多次找到村委會和派出所要求放人,都被拒絕,從未經歷過這種打擊的老人在絕望中服農藥自殺身亡。

  採訪中,許金雲對記者說,之所以不交稅費,是因爲家裏太窮了。許金雲:種田是年年種田年年虧,谷像去年只有40塊錢100斤,像去年的年成,搞得好的搞千把斤,搞得不好才幾百斤谷,那純粹連口糧都保不了。

  記者:你的意思是說種田的日子過得很苦?

  許金雲:種田是絕對苦。許金雲說,村裏不光他一個人苦,所有種田的都苦。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7個農民自殺的原因都是因爲欠款。在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瀋海燈一定要記者到他家裏去看看。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瀋海燈:你看看,十個農民九個欠,屋舊下雨心就煩,拯(整)舊與(如)新;這邊你看,女行千里父擔心,打工在外錢難賺,攻讀文學,這都是我自己寫的。

  瀋海燈說,這些對聯一年一換,內容都是根據每一年的實際情況寫出來的。




  記者:你家裏收入情況是什麼樣子呢?

  沈:什麼樣子啊,收入情況除去上交什麼也沒有,我不收破爛,飯也沒有吃的,羣衆都曉得,要麼你在外打工,要麼你在外收破爛,那讀書吃飯都是很困難的,現在就這種情況,確實沒辦法。

  破舊的房屋裏空空如也,與一望無際的麥田形成強烈的反差,以田地過生活的江漢百姓爲什麼如今過得這麼苦呢?

  (二)

  浠水縣地處江漢平原,是湖北省的產糧大縣,這裏的農民世世代代以種田爲生。42歲的洪鳳蓮是一位樸實的農家婦女,種大米和棉花是家裏四口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但今年,她卻不想再種田了。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洪鳳蓮:我家裏蠻窮的,每一年種田,從上年種到下年,顆粒無收。




  是洪鳳蓮沒有辛勤勞作,還是天公不作美,爲什麼一年到頭種田會顆粒無收呢?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洪鳳蓮:種田,就是種大米,一般頂頭保個上交,你說多的是沒有的,種棉花你根本收不到錢,一年到頭,打藥用的錢比棉花還多。

  老百姓滿心歡喜播種下的希望,卻由於農藥、化肥等過高的成本,而使收穫變得入不敷出。像洪鳳蓮這樣的境遇在江漢平原非常普遍。監利縣曾是中國水稻生產第一縣,而如今,雖然是秋收季節,卻已經看不到昔日熱火朝天的收穫景象了。

  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鄉長李良貴:種子,還有抽水、防病治蟲、種植、農藥、化肥,一畝田可以搞到100塊錢,這是搞得好的,搞得差的,只有七、八十塊錢,甚至嚴重的產量提不上來,達不到1000斤的話,甚至要虧本。

  虧本的買賣誰都不願意做,於是,監利、漢川和浠水的農民們都不願再種田了。即便如此,他們的生活依舊不能輕鬆。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洪鳳蓮:這田地你看見沒有,有的地荒得不像樣,你不種,你也要交,人頭稅照給。

  洪鳳蓮所說的人頭稅,是指村裏按人口數平均收取的費用。採訪中,農民們給記者算了一筆種田的細帳。




  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新熊村村民徐敬志:(一畝田)高產的可以打900斤,一般的可以打到六、七百斤,實際的開支又有多少呢?像今年提留要出140塊,900斤像今年是5角錢1斤,900斤就是450塊,只留下200多塊錢,每畝田還有農藥開支、化肥、種子等開支大概又除去100多塊,這樣一畝田平均只剩下100多塊。

  這樣的收入對於維持一個農民家庭的正常生活,顯然是不夠的。而名目繁多的各項稅費就像一塊石頭,沉甸甸地壓在羣衆心裏。那麼,農民都要承擔哪些稅費呢?

  (三)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國家明確規定農民必須交的稅費包括農業稅、農業特產稅、三提五統費,而且,有些稅費可以用糧食來頂替交納,但隨着糧食的市場化,糧食的價格也越來越低。

  湖北省浠水縣農委主任楊志祥:原來的保護價,晚稻每100斤保護價是56元,現在頂多只能賣50元,這樣無形農民就減少了收入,再加上國家的公糧稅費,它的稽徵還是按照保護價的價格稽徵,原來收實物,現在換成折代稽徵,折代徵收還是按照當時的保護價徵收,這個無形的負擔就轉嫁給農民了。




  折代徵收就是說,原本可以用糧食來頂替稅費的做法,現在行不通了,而且村裏臃腫的機構、一些脫離實際的達標升級活動的開支,對於本來就貧窮的農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儘管基層領導對這種情況非常明白,但他們也有自己的無奈。

  湖北省漢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發傳:各項達標上級強調得非常嚴肅,非常嚴格,那就是非達標不可,這個農村達標主要靠農民出錢出物,像村裏基層黨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教育、衛生、血防、計劃生育等等,還包括部門的,土地、民政都要達標,這些達標活動非常厲害。




  顯然,僅僅靠種田吃飯的江漢百姓,根本無力承擔日益增長的各種費用。

  湖北省監利縣縣委書記杜在新:鄉村5.4億元的債務當中,大多數是農民不交的,像我們柘木鄉有300多農戶,一個鄉有300多戶,欠款都在12000到15000以上,欠款在12000塊錢以上,農民就是不交,你又不能逼,一逼他就出現意外。



  由於種田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監利、漢川、浠水的農村勞動力開始大量外流,採訪中他們都說,如今留守在耕地上的是386199部隊,意思是指婦女、兒童和老人,肥沃的耕地開始成片地荒蕪。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瀋海燈:你看這哪裏看得見邊,我們三個人轉都要難得轉,數也數不清。

  記者:痛不痛心呢?

  沈:這怎麼不痛心呢?還要上交。

  記者:這地蠻好的。

  沈:這地不錯,這地又有什麼話說,種什麼什麼長不起來?這麼大面積的地都荒了,你說怎麼辦?

  看來,只有切切實實地減輕湖北省大多數農民的負擔,才能避免惡性涉農案件的頻繁發生,保證農村經濟的正常發展。眼下,又到年關,不知道這些靠種田吃飯的百姓能不能過個好年呢?(完)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27/1867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