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最大的腐败”与“最后的腐败”
 
青龙
 
【人民报消息】十几年来,有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被称为"不正之风",意为内部的违纪现象,教育整顿加必要的纪律处分足矣,就如一个健康的人一不小心染上了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疾,尽管属于不正常,但尚不用开刀动手术;继而被称为"腐败",表明问题已经到了违法的程度,单靠纪律教育已不济于事,非依法制裁不可,这就有点象一些能使人失去某项生理功能、致人残废的重大疾病,非停工住院动手术不可;近来,又有了某某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之说,从现象上看,有些问题的确不再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了,比如新闻媒介报导的河南省几位市长"卖官"受贿案,对于此类"吏治"腐败,因其已触犯刑律,得用刑罚侍候了,其中极其严重者必须运用极刑,这也是刑法修订时死刑未能缩小的一个理由。从"不正之风"到"腐败"再到"最大的腐败",标志着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表明国家敢于正视问题、不再回避问题,而这正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先决条件。

  但是,一看到问题严重就动辄用"最大"来痛陈其事,未必合乎认识规律,正如一句广告词说的那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腐败也"没有最大",但"有可能更大"(这当然一方面指贪污受贿的金额,现在上千万的个案已屡有破获;另一方面也指腐败的性质,如在山西某地腐败分子竞然当上了"反贪局长"),现今的一些小案件,搁在几年前,简直让人拍案惊奇了,而早几年的"最大"案于今则不足为奇。

  同时,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争论何者最大,只看到其最大,而若无良法对付,则只能坐视其大。从战略上讲,无论腐败现象有多大,只要在我们的制度内还有一种力量可以克服它,它就不算是最大的。无论捕蝉的螳螂有多厉害,胜利最终属于紧随其后的黄雀。

  因此,从程度上,我们无法预测今后将有多大的个案出现,也没有必要去预测;而从顺序上,我们必须弄清楚遏制腐败现象的"最后屏障"是什么,同时也必须明白一旦这最后屏障也出了问题时应当怎么办。

  "最后的腐败"才是真正让人放心不下、因而才有必要加以时时提防的腐败。防止腐败的"最后屏障"来自制度层面即民主与法治,如果没有成熟的民主政治,或者离开正常的法治方略,腐败之类的社会现象将防不胜防、打不胜打。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即立法民主(才能制定良法)、司法公正(才能普遍守法),是法治的至为关键的两个环节。而今,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法律体系已日益健全(当然,正如中共十五大报告所言"立法质量应予确保");但是,司法公正却让人放心不下,有人将司法腐败与吏治腐败并列为当今最大的腐败,十五大报告也提出"要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近日,举国上下正在进行司法系统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据称此种规模的活动为司法重建以来的首次)。为什么既要进行"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又要强调"从制度上"保证司法公正?问题恰在于公正的司法是惩治腐败的最后屏障,司法的任务是对被损害的权利进行救济、对被践踏的正义予以恢复,一旦连司法也不公正了、也腐败了,那么,人间的公平正义将不复存在!

  对于司法而言,事先的教育固不可少(以从思想上预防司法腐败),事后的惩治也很必要(通过惩罚司法犯法者以儆效尤),但由于司法是救济权利、保障正义的最后环节且由于道德教化缺少刚性,故,事后的惩罚和事先的教育并不足以保证司法公正,从而也不能足以预防司法腐败这一"最后的腐败",看来重中之重应着眼于司法制度的改革,从制度上下功夫,彻底铲除产生司法腐败的体制上的因素,使司法人员不能、不想、不敢腐败。从当今揭露出来的司法腐败案看,其成因不外两个方面:一为司法机关不独立;二为司法官员不尊荣。《法制日报》1998年4月3日载,东北某地法院在经济审判中如涉及本地国有企业时,立案和判决执行都得经政府审批,公然违反宪法明文写着的"司法独立"原则;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司法人员之所以热衷于乱罚滥扣、甚至吃拿卡要,这与一些司法官员彻底泯灭了良知、完全没有民主观念不无关系;但是就事论事不符合辩证法、仅从主观领域找原因则不是唯物主义的立场,也有欠公允,因为某些违纪现象的背景往往是司法机关的经费拮据、入不敷出,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甚至连司法人员的工资也经常不能到位,于是政府迫于无奈往往把应当拔而无力拔的那部分缺口以下发"罚没指标"的形式进行弥补。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作、生活着的司法人员,极易受利益驱动而违法乱纪,因而,"能""想""敢""要"腐败的现象总是难以禁绝。

  总之,为了预防司法腐败这最后的腐败,以便使那些大大小小的其他腐败能有一个最后的制裁,在对司法队伍进行教育整顿、清除了那些不适合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后,应从保障司法机关独立、实现司法官员尊荣入手,立即加强制度建设,改革司法体制,保障司法官尊严,净化司法环境,使良法能得以普遍地遵守。对于法治而言,制度的保障才是"最大"也是"最后"的选择。世纪伟人邓小平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至理名言:"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P333)

  正因如此,无论惩治最大的腐败,还是预防最后的腐败,最终的解决办法在于制度建设,1998年的下半年,中央作出了两个制度性的安排:一为政法机关一律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一为军警司法机关一律不再经商。这对于顽固的滥罚乱支、官商不分现象当属治本之策。然而,要从根本上全面遏制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除了上述两条以经济为内容的制度之外,司法行为的民主化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则是必由之路。

 在强权面前,嘴保持沉默是懦夫;心保持沉默是帮凶。在这样的社会,你选择什么?

摘自(中国事务)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19/1518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原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至死不悔(图文)
1. 原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至死不悔(图文) (31,488次)

2. 我看江泽民挺好的,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它? (29,510次)

亢奋的江主席就是这样分门别类对付女人的
3. 亢奋的江主席就是这样分门别类对付女人的 (28,098次)

温家宝为什么能成为“不倒翁”?(图文)
4. 温家宝为什么能成为“不倒翁”?(图文) (24,924次)

5. 击垮邓氏家族 江泽民终成黄金梦 (24,372次)

民谣:老江到处看
6. 民谣:老江到处看 (23,541次)

7. 京郊考察李鹏遇刺 江泽民丢车保帅 (22,749次)

8. 小笑话:江泽民初见莱温斯基 (22,552次)

9. 「法轮功之友」组织呼吁中共释放滕春燕 (21,776次)

10. 江泽民──诺查丹马斯《诸世纪》预言中的恐怖大王 (19,902次)

11. 遇核心关怀,宋祖英终于光艳夺目 (18,901次)

12. 陈希同之子提出翻案:矛头直指江绵恒 (18,781次)

13. “诚信”漂流记:高考优秀作文选登(图) (18,627次)

14. 呐喊:《不能容忍道德的沦丧》--中国河南高考满分作文 (18,609次)

15. 高干为遮丑而杀警卫并追认其为烈士 (18,395次)

16. 放冷箭马屁精扳倒李嘉廷 表清白江泽民忍痛割爱 (17,987次)

从江氏父子的肥瘦看云南省长李嘉廷的被捕(图文)
17. 从江氏父子的肥瘦看云南省长李嘉廷的被捕(图文) (17,804次)

18. 从李瑞环被软禁说起 (17,309次)

19. 幽默:一份只能在海外公开的采访纪录 (17,115次)

20. 建军节礼物:大陆军官嫖娼记功 车毁人亡重金安抚 (17,047次)

戒荤!江主席净爱和年青的挤眉弄眼
21. 戒荤!江主席净爱和年青的挤眉弄眼 (16,768次)

22. 美国法轮功学员为救大陆同修绝食请愿 (16,378次)

华盛顿邮报:中共更年富力强的领导将在几年内把江泽民踢出历史舞台
23. 华盛顿邮报:中共更年富力强的领导将在几年内把江泽民踢出历史舞台 (16,281次)

24. 方鸣:“不露内秀”和“不漏露羞” (16,205次)

25. 小笑话:谁的智商最低? (16,191次)

26. 北戴河会议激流暗涌 胡锦涛江泽民生重大分歧 (16,069次)

27. 小笑话:马上做掉 (16,048次)

28. 《血染的风采》唱出了远华案的惨烈──坊间盛传董文华已自杀 (16,038次)

29. 大爆高层内幕 前解放军情报部部长姬胜德被判死缓 (16,020次)

30. 小笑话:江泽民的迟归妙计 (15,813次)

31. 北戴河风云莫测 胡锦涛稳坐船台(图文) (15,725次)

32. 赖昌星妻子曾明娜无条件释放(图文) (15,255次)

33. 项小吉:我对赖昌星案的看法 (15,181次)

皇上脚臭  急死太监
34. 皇上脚臭 急死太监 (15,149次)

江泽民在马耳他两次巧遇战战小姐
35. 江泽民在马耳他两次巧遇战战小姐 (14,963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