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對等譴責」:妙計還是臭棋?
 
陳奎德
 
【人民報消息】近日,美國國務院公佈去年人權報告,強烈抨擊中國人權紀錄「在過去一年繼續惡化」,指北京當局不擇手段地壓制所有威脅其政權的勢力,包括大規模鎮壓法輪功和不同政見者,因而決定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年會上提出譴責中國人權紀錄的議案。

爲回敬美國,中國政府隨即發表了一份《2000年美國的人權報告》,反脣相譏,指美國「漠視本身人權,充分暴露了假人權衛士真霸權主義的面目」。所舉美國侵犯人權的例子,是幾次發生的美國校園槍擊致命事件,政治競選中的捐款問題,以及美國監獄人滿爲患的現狀等。

這種「對等譴責」的錦囊妙計,是北京侵犯人權而被國際社會譴責多年後,惱羞成怒,於去年靈機一動所發明的盾牌。旨在把水攪渾,混戰一場,擺脫被審判的地位;以達「大哥莫說二哥,雙方差不多」的輿論境界,以收「被譴責的平等地位」之效。

妙哉斯策!誰說中南海智商不足呢。過去姑無論,起碼今日是大有長進了。

不過仔細研讀之後,卻仍有些杞人憂天,生怕北京「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讓我們試比較兩份報告的下述基本區別。

第一,侵犯人權的主體,在中國,爲政府;在美國,則爲其他公民。在中國,人權侵犯者論「功」行賞,官居高位; 在美國,人權侵犯者則被繩之以法,以討回社會公義。

第二,美國的「人權問題」,是美國各種媒體大量披露,大加鞭撻的。而中國的「人權問題」,卻從不見諸中國的報刊(北京侵犯人權的資料,是人們冒了極大風險,千辛萬苦泄漏透露出來的)。如果誰膽敢披露,立即取締,誰膽敢聲張,以「泄露國家機密罪」入獄。而這本身就構成又一項嚴重的人權侵犯。

第三,美國的主要媒體(也包括中共出資在美國辦的媒介),公佈了雙方的報告,而中國的公開媒體,卻只單方面公佈了北京的報告,對美國報告的內容卻諱莫如深。人們只需要求向兩國國民公佈雙方的控訴資料,就足使北京難堪了。

第四,人們期待,北京既然如此關心美國人權狀況,理應在今年日內瓦聯合國人權會議上以此報告爲據提出反控訴,譴責美國。但是看來這一期望肯定落空。因爲受到與會者嘲笑的滋味畢竟不太愉快。這就將坐實北京自己也並不認真看待它自己的「報告」,只是在被千夫所指之後的惱怒的阿 Q 式反擊而已。

實際上,衆所周知,國際社會關注某國的人權狀況,首先主要是關注該國政府是否侵犯了其國民的人權,其次,該政府是否存在對公民人權的保護措施。如果某國獨立的司法制度能夠懲治、新聞媒體能公開揭露社會上的人權侵犯,那麼可以說該國存在反對人權侵犯的自動機制——法治。這一機制比國際的關注更及時有效。只有在那些政府凌駕法律之上的極權或專制國家,國民人權被政府侵犯後無處申冤,求天天不應,求地地不靈的國家,才是國際社會所關注的對象。

如果某家家長在殘酷毆打虐待自己的子女,鄰居出面干預,要求其善待子女。這位家長惱怒反駁說,你家老三與老二曾經打過架,雖然你已經處罰了他們,但還是最好先管好自己的事,休要干涉我的「家政」。

這就是北京報告書的「邏輯」。

阿彌託佛。如今,聯合國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已被北京的「全國人大」通過了。於是,另一套邏輯——國際通行的邏輯也在中國出現了。面對如此兩種不同「邏輯」並存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置於光天化日之下,讓公衆評頭論足。國際目前需要密切關注的是,這一北京政府已批准的公約是否已經公佈在中國的報刊上了。倘如此,就有了兩種邏輯公開對話的可能。雖不敢說「光明所至,黑暗自消」,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僵局總不至萬世長存了吧?

轉自大紀元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3/2/1209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