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缺德江澤民憑什麼「以德治國」
 
張偉國
 
【人民報消息】近來,江澤民提出要「以德治國」,令人覺得莫名其妙,荒誕可笑。

的確,古代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德治」盛行的昌明時期,而且中國文化當中也有相當豐富的道德資源。要講「以德治國」,首先就要「名正言順」,而江澤民是一次非法政變的產兒--在「六四」中被鄧小平、陳雲和李先念等元老扶上中南海權座,因爲「來路不正」至今爲止一直陷於合法性危機之中,也就是「名不正則言不順」。

「以德治國」,就要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而且中國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江澤民當着西班牙國王的面、在人民大會堂對着媒體鏡頭梳理那幾根頭髮的形象,在莫扎特故居擅自敲打屬於保護文物的鋼琴,惡言辱罵香港記者,把大陸新聞工作者關到監獄中去(連續多年在國際組織被評爲新聞自由的十大敵人之一),把追求「真善忍」的法輪功打壓得天怒人怨,把政治犯良心犯送入精神病院,說什麼這也不能算在「修身」方面合格吧。

而江澤民不顧海內外各界的批評反對,把自己要科研成果沒有科研成果,要政績沒有政績,要人望沒有人望的兒子江綿恆,硬是安插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高位,江綿恆又以特權與臺灣富商辦合資企業,聚斂國家資財,插手國家兩岸關係的核心政治機密,這已爲中共黨內外、舉國上下所垢病,所以無論如何不能說江澤民在「齊家」這一條上是過了關的,用中共的術語來講就是「管不好自己的家屬、子女」,在這裏江澤民豈止是「管不好」,甚至是赤裸裸的「慫恿」,以致有人懷疑他正在做「世襲」中南海大權的黃粱美夢。

江澤民是在六四後一片反腐敗聲中上臺的,他也一直口口聲聲反腐敗要動真格的,但是連續兩屆當政下來,中國的現實是腐敗卻越反越嚴重了,制度性腐敗、乃至無官不貪的全黨腐敗,執政黨把人民綁爲人質的全社會腐敗,已經使中國成爲世界上的腐敗大國。正是江澤民的言傳身教,中國正進入了一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腐敗時期。所以在治理國家上,江澤民也是無德無能,尸位素餐。

「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江澤民憑什麼「以德治國」?何以無德無能的江澤民卻偏偏要提出「以德治國」呢?

沒有思想的江澤民,偏偏喜歡舞文弄墨提口號,什麼「講政治」、什麼「三個代表」,然而沒有一個是靈的,在中國社會的道德淪喪到了無以復加的時候,當馬克思、毛澤東的說教都救不了江澤民和中共的時候,江澤民現在又急於要向孔夫子搬救兵了,作爲當今世界最大邪教的教主,江澤民自己明明是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人,如今卻口口聲聲要「以德治國」,其本意不但要控制人的行爲,而且要想控制人的精神思想;其次,在與法輪功正面較量落敗以後,缺德的江澤民似乎要新闢戰場──與倡導「真善忍」的法輪功搶奪道德資源。

江在十六大人事佈局的關鍵時刻出這一招,不過是妄圖在越來越激烈的權力爭鬥中,迷惑人心,鞏固自己的聲望,爲犬子和江集團的幾個自己人爭奪中央政治局的權力而做的準備。

在他1月10日的講話中,江澤民說,治理國家僅僅靠法治還不夠,還必須有「德治」。媒體報導說,江沒有解釋它說的「德」是什麼意思。老百姓說,江澤民根本不敢解釋它那個德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因爲它說的那個德和孔子說的德是兩碼事!

知識分子擔心,江澤民把共產黨搞得一塌糊塗收不了場了,又想篡改老祖宗的章程,濫用瞎解釋儒家思想,維護和美化江澤民的獨裁腐敗統治。
  
一位名研究員說,「他現在要向我們表現:他也能夠創造歷史!」

民間用一句話來形容那些幹盡壞事的人:不能留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江澤民不就在創造遺臭萬年的歷史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2/26/1200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