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不久前,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北京结束了为期四天的考察,考察期间,北京掀起又一波空前的申奥热潮。北京正争取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继1993年申办2000年度奥运会失败之后,北京又一次参与奥运会主办权的竞争。 不管此次北京申奥是否成功,都要花一大笔钱,这是毫无疑问的。因而,北京申奥,究竟要花多少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环境污染在世界上称得上首屈一指,北京也不例外。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一到北京,老天爷就给了他们脸色看。评估团到达的第一天,北京即以灰蒙蒙阴沉沉的天空迎接他们。第二天,一层层厚重的烟雾又毫不客气地笼罩了这个充满现代建筑的古老城市,烟雾由空气污染和大雾构成,使当日北京的能见度不到200米,超过二百多趟班机被迫延误,一些飞机从北京国际机场转向,至少五千多名旅客被滞留在机场候机室。市内交通堵塞比平时更为严重。北京通往天津和石家庄的高速公路也被迫关闭。 显然,环境污染是北京申奥的最大障碍。于是,投在环境治理上的钱,便成了一笔大数。为了让北京“天更蓝、水更清”,当局计划以“千亿元洗天空”,这一千亿元人民币,即大约122亿美元,将分两部分投入,第一部分56亿美元正在实施,属于北京市1998至2002年环境保护计划;第二部分则以66亿美元来完成2003至2007年的环境改善计划。 与环境污染并行的,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据称,为了改善交通条件和大气质量,在今后五年里,北京将在基础设施方面共投入1800亿人民币。今年即将展开60项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工程。其中,将加建100多公里地铁线,在市内建造更多准高速公路,也可能采用欧洲的汽车排气标准,使用清洁燃料,甚至可能推行使用电力车。同时,北京也准备耗资8亿元人民币,用以改善公共汽车服务,并从今年四月份开始以“一卡通”储值卡逐步取代月票、现金。 此外,北京还需准备16亿美金,即约130多亿人民币的奥运会举办费。这只是目前最保守的预算,相信到2008年时,这笔费用的实际支出将远远超出。举办奥运会,通常也会产生所谓的“奥运经济”,但主办方最后究竟是赚还是赔?事前往往不得而知。 上述所有这些花费,还没有包括因申奥而发生的附带成本。包括,为申奥而投入的巨大宣传费用;对老百姓正常生活影响而产生的耗费,比如:突击大扫除,交通管制,为应付检查而被迫暂时关闭的工厂;还有,因北京申奥而发生的财政倾斜,也势必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建设,构成额外负担。 即便是耗费如此高昂的成本,北京申奥还未必成功。与中国的北京同时获得申办资格的,还有另外四个城市,它们是:法国的巴黎、日本的大阪、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其中,日本大阪的体育设施最为完备,而北京的体育设施主要是十一年前举办亚运会时修建的,其他的设施尚未动工。 北京因而安排了一个庞大的体育场馆建设计划。场馆分为四个分区:中心区,大学区,西部社区和北部旅游区。这些场馆在奥运会之后固然可成为当地居民进行体育运动和健身休闲的场所。但在短时间内急剧建成的这些体育场馆,使北京看起来更象一个有失比例或供大于求的体育城。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是人权问题。中南海对民主运动和宗教自由的持续镇压,令国际社会反感,也为北京申奥蒙上抹不去的阴影。中国当局一再强调,不应该将申办奥运与人权问题挂上钩;但同时又狡辩说:如果奥运会能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举行,这本身就体现了人权。说明他们自己又很愿意将申办奥运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这一自相矛盾的表现,反映了中南海的极度心虚,和与文明世界的格格不入。 因此,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否会象1993年申办2000年度奥运会那样,因不良的人权记录而遭到挫败?还是象1936年的纳粹德国那样,成功取得奥运会的主办权,从而向全世界炫耀它的强大?尚有待拭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