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天安門密件」動搖江澤民的統治基礎
 
【人民報訊】《天安門密件》三位美國編譯者無法百分之百斷定內容真僞,但傾向相信密件的出現是北京高層鬥爭的結果,並可能與李瑞環等領導人有關。

將於1月21日出版的亞洲週刊報道,在《天安門密件》的出版過程中,有三位最重要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他們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漢學家黎安友教授(AndrewJ.Nathan)、普林斯頓大學中國文學教授林培瑞(PerryLink)和柏克萊大學新聞研究院院長夏偉(OrvilleSchell)。「六四」期間,夏偉和林培瑞都在北京。後來,林培瑞曾與流亡美國的「六四」學生領袖沈彤闖關進入北京,自那之後他再也無法進入中國大陸。夏偉則創作了多部有關中國民運的書籍。

報道說,這三位中國問題專家都介入鑑定《天安門密件》真實性的工作,最初三人都對密件有所懷疑,但最後都出面支持,並把密件給一小部分了解中國的專家和人士傳閱,並沒有任何人對密件的真實性提出挑戰。林培瑞的中文程度不錯,可用中文接受電視訪問;他看過密件的原文之後認爲密件真實可靠。不過,他和另外兩人一樣,都不太願意多談把密件帶到美國的「張良」。而「張良」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鐘》電視節目訪問時也沒露出真容,並只簡單回答了兩個問題。

夏偉在編輯《天安門密件》後表示,他們無法百分之百斷定真僞。但他們都留下了一點伏筆,夏偉認爲歷史將是這本書的最後評判者。其實在歷史上已經多次出現僞造名人日記等情形,著名的《希特勒日記》出版之後,曾在一九八三年引起轟動,但最後被證明不過是僞造之作。世界對希特勒其實是相當熟悉的,但世人依舊逃不過被欺騙的命運。《林彪之死》在一九八三年出版後,被視爲披露了中共鬥爭內幕,但最後也被證明是僞造之作。

據報道,黎安友承認密件的個別之處曾引起他們懷疑,但最終還是認定其真實性。黎安友表示,這些天安門密件現在外泄,似乎是處心積慮想冒犯江澤民。他說:「(密件曝光)是北京激烈權力鬥爭的反映,其中鬥爭的激烈,遠遠超乎外界可以了解的程度。如果江澤民能掌控大局,這些密件就不可能公開。這是北京政權高層有人希望這些密件公諸於世,這些是中國政治體系的最高機密。」

黎安友認爲,八九年「六四」期間的強硬派人物李鵬,可能成爲這些密件曝光、改革派發動權力鬥爭的首要目標。目前政治局超過一半的委員當年只是省長和部長,與「六四」毫無牽連,所以密件的外泄對他們不會有影響。而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和另一位常委、政協主席李瑞環則可能從中受益。因爲這兩人當時都比較主張與學生對話,不贊同用武力解決學運。

因此,黎安友傾向相信「天安門密件」的泄露是北京高層鬥爭的結果,他認爲《天安門密件》一書的出版有損江澤民和李鵬的政治利益,增強其政治敵手的政治利益。

●李瑞環可能接替李鵬職位

亞洲週刊據來自北京的消息透露,李瑞環在下一次領導班子調整中,可能接任李鵬目前擔任的全國人大委員長位置。目前旅居紐約的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所所長嚴家其曾是趙紫陽的政治智囊團成員,他也同意此書的出版將動搖江澤民的統治基礎,對中國政局的發展會有相當的影響。

週刊說,不過,前美國駐北京大使、現任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協會亞洲部主任李潔明不認爲這本書可以改變目前大家對「六四」的看法;而以李鵬爲首的強硬派自然會有辯護與反制之道。美國不少政治觀察家也認爲,北京對此書作出強烈反應的機會不大,因爲中國大陸目前全力集中經濟建設;而「六四」過後十多年,中國政局仍算穩定,密件的內容並沒有特別的現實意義,尤其是所謂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依舊進行權力鬥爭的說法無法證實。對此書的真實與否,言人人殊,只有等待時間的檢驗了。

(大紀元)(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17/990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