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統一中國 粉碎戰爭陰謀
 
2000年10月30日發表
 
【人民報訊】中國民主黨海外總部二千年十月二十八日研討報告:民主統一中國 粉碎戰爭陰謀。

前言
臺灣獨立的情緒與中共喊打的死結
反抗中共外來統治的兩種不同認識
以民主統一中國的正義與道德力量
兩岸政府和人民共同粉碎戰爭陰謀
總結

前言

中國民主黨海外總部,在十月二十二日發表的《中共最高權力交接在臺海緊張情勢中的作用及臺灣的對策選擇》(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24/4979b.html) 研討報告在總結中指出:

中共內部江澤民權力中心正處於「臨界穩定」狀態,而江澤民即將進行的權力交接可能導致中共最高層權力爭鬥惡化,中共徹底分裂與崩潰。爲了挽救中共徹底分裂與崩潰的局面,江澤民有兩個選擇:開放民主或統一臺灣。江澤民權力中心已經選擇了後者。臺灣在臺海情勢發展中的地位是被動的,中共是主動的。主動出擊,瓦解中共武力進攻臺灣的精神基礎,打一場不流血,沒有硝煙的精神戰爭,臺灣可以變被動爲主動。臺灣政府和人民應該積極主動地爭取大陸人民與臺灣人民一起來捍衛臺灣的民主。這一場精神戰爭,符合臺灣執政黨、在野黨、臺灣人民每一個人的利益,也符合中國大陸廣大人民的利益。這一場精神戰爭的勝利,將迫使江澤民權力中心放棄選擇武力統一臺灣,而被迫選擇在中國大陸開放民主以繼續維持中共政權的穩定。這不但是臺灣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大陸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勝利。最終以民主統一中國。

在該報告中,我們提出了中共準備打臺海戰爭的目的和其主動性,提出了瓦解臺海戰爭的「突破口」在中國大陸,而不是在臺灣或外國,並進一步提出臺灣政府和人民與中國大陸人民組成同盟軍來捍衛臺灣的民主,同時也爲大陸人民爭取民主自由向前邁進一步。

本則研究報告在上一份研究報告的基礎上,研究「臺灣獨立」的本質,民主統一中國在正義與道德方面的巨大力量,並從臺海戰爭究竟會給誰帶來利益,給誰帶來災難的角度,進一步深入探討影響臺海戰爭發生的因素以及呼籲臺灣與大陸政府和人民共同避免戰爭的發生。

臺灣獨立的情緒與中共喊打的死結

臺灣的人民對「臺灣獨立」的思想認同,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沒有爭論的必要。臺灣政府,包括現在的陳水扁政府和過去的李登輝政府,執政期間必須考慮到臺灣人民對「臺灣獨立」的思想認同,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因爲中共喊打,臺灣政府就不照顧臺灣人民的思想情緒,這樣的政府也就不是臺灣人民的政府了。因此,臺灣政府的難處是:必須在照顧臺灣人民的思想情緒和維護臺灣免遭中共強行武力統一、保持臺灣當前的政治民主與經濟繁榮中謀求平衡。

臺灣政府之所以在照顧臺灣人民的思想情緒和維護臺灣免遭中共強行武力統一、保持臺灣當前的政治民主與經濟繁榮問題上長期步履堅難,是因爲這兩個方面的嚴重對立。這兩個方面之所以嚴重對立,是因爲中共「喊打」。中共「喊打」唯一的藉口,是因爲臺灣政府「助漲臺獨情緒」並「無限期的拖延統一和談」。從臺灣政府的角度來看,這裏有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儘管中共要武力進攻臺灣的真實目的是爲了維持自身獨裁統治的繼續穩定,但是中共武力進攻臺灣的唯一藉口,卻只是針對「臺獨」,沒有第二個藉口,也不存在次要的藉口。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死結」露在外面的「頭」是「臺灣獨立」的人民情緒。

既然「死結」露在外面的「頭」找到了,是「臺灣獨立」的人民情緒,那麼如果要解開這個「死結」,我們就要來研究一下這個「死結」是怎麼打起來的,看一看能不能倒推回去,將這個「死結」解開。主張和認同「臺灣獨立」的臺灣人民並非中共所說的「一小撮」,也並非出於相同的原因。在衆多的形成臺灣人民要求「臺灣獨立」的原因中,佔主要地位的是「反對外來政權的統治」。

臺灣人民勇敢地、堅韌地「反抗外來政權的統治」有着悠久的歷史,最終取得了勝利,國民黨這一「外來政權」被和平地「推翻」標誌着「外來政權」對臺灣人民的統治結束,臺灣人民真正步入了民主社會。對於剛剛取得擺脫「外來政權」統治的臺灣人民來說,要接受中共「外來政權」的獨裁統治顯然是沒有可能的。因此,我們已經解開了「死結」的第一層,即「臺灣獨立」並非「死結」的根本,只不過是表面的東西,「臺灣獨立」的訴求,是臺灣人民「反抗外來政權的統治」過程中提出的口號,或者說是用以「反抗外來政權的統治」的一種方案,更深一層次的原因是臺灣人民不能接受「外來政權」的獨裁統治。即使是原來屬於「外來政權」的國民黨,隨國民黨政權「撤退」到臺灣的「外省人」,他們也同樣不能接受中共這個「外來政權」的統治。

對於當前的臺灣來說,陳水扁政府不是「外來政權」,也不是「獨裁統治」。臺灣人民長期鬥爭所要取得的政治目標已經達到,接下去臺灣人民關心的應該是如何建設民主和繁榮經濟,人民的日子過得好了再好的問題。但是,臺灣人民面臨的問題卻不是這樣:中共--這個既是「獨裁的」、又是「外來的」政權要「統一」臺灣。對臺灣人民來說,這就是扼殺臺灣人民長期鬥爭剛剛取得的成果,臺灣人民當然無法接受。因此,問題還是回到臺灣人民不能接受「外來政權」的獨裁統治上來了,當前臺灣人民對「臺灣獨立」的訴求,依然是用以「反抗外來政權的統治」一種方案。由此我們還是發現,「臺灣獨立」依然不是「死結」的根本,更深一層次的原因是臺灣人民不能接受中共這個更加可怕的「外來政權」的獨裁統治。

對臺灣人民來說,維持現狀已經夠了。但對中共來說,維持現狀就是「無限期地拖延」兩岸統一談判,中共就要對臺灣動武,而臺灣人民不能接受中共這個更加可怕的「外來政權」的獨裁統治。這就是陳水扁新政府面臨的「死結」的本質。解開這個「死結」需要考慮兩個問題:

一是既然中共這個「外來獨裁政權」是「死結」的本質原因,中共在中國大陸,那麼這個「死結」在其他地方是無法解開的,必須到中國大陸去解。二是「臺灣獨立」既然是臺灣人民在長期反抗「外來政權」過程中提出的一種方案,主要是手段而並非目的,目的是「反抗外來政權」,那麼應該回到原始的目的上來,研究一下有沒有其他的手段來達到相同的目的。這兩個方面的考慮是相互起作用的,是不能分開的。

反抗中共外來統治的兩種不同認識

就反抗中共外來獨裁政權統一臺灣來看,臺灣政府和人民早已有完全一致的共識。至於如何來反抗中共外來獨裁政權統一臺灣的問題,即選擇何種手段才能達到目的的問題,過去和現在都沒有達成完全一致的共識。

過去,李登輝政府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向着「臺灣獨立」的方向「摸着石頭過河」。李登輝政府的政策,說是成功肯定沒有,說是失敗還沒有到時間。兩岸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了,卻是大家都已經看見的事實。這個攤子就這樣留給了陳水扁的新政府。

李登輝政府的兩岸政策的特點是:對於推翻和瓦解海峽對岸的中共獨裁統治不感興趣,以此來結束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長期敵對關係,使國民黨與共產黨從對抗步入對話的新時期。與此同時,李登輝政府致力於臺灣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向「臺灣獨立」方向邁進。就李登輝個人來說,向「臺灣獨立」方向邁進的步子有時跨得很大,以致提出「兩國論」將臺海的緊張情勢提升到了兩岸關係史上的最高點。李登輝政府雖然向「臺灣獨立」方向邁進,但是既沒有完成「臺灣獨立」,也沒有研究出「臺灣獨立」的下一步該怎麼走的可行方案。因此,李登輝政府給陳水扁新政府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新政府上任時,兩岸關係已經走入了死衚衕。

李登輝政府在臺灣的民主建設方面,在反抗中共政權企圖統一臺灣方面,都可以說讓臺灣人民反抗外來政權向前走了一大步。因此李登輝政府的相關政策一度取得了臺灣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從認識的角度來講,李登輝政府是以結束國民黨與中共的敵對關係試圖減輕來自中共的武力威脅,同時依賴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來保障臺灣的安全。在這一種認識的基礎上,李登輝政府不但對於推翻和瓦解中共獨裁統治不感興趣,而且需要以中共是獨裁的、殘暴的、反民主的、侵犯人權的、「一國兩制」在香港是失敗的種種事實來向國際社會證明臺灣人民不能接受中共的統一,來爭取國際社會對於「臺灣獨立」的同情和認可。由於李登輝這一針對中共的政策內在的矛盾,導致執行這一政策的結果不但沒有減輕來自中共的武力威脅,反而加強了來自中共的武力威脅。

陳水扁新政府,接下李登輝政府留下的「爛」攤子之後,如果繼續照着李登輝政府針對中共的自相矛盾的政策走下去,必然讓臺灣走進戰爭。陳水扁新政府即使不繼續照李登輝政府的政策走下去,沒有新的思路,想維持臺海關係的現狀,無異於守着臺海戰爭這顆「定時炸彈」發愣。

陳水扁新政府的新思路,必須考慮的是政策的內在一致性,不能是矛盾的,不能讓政策的效果相互抵銷,甚至產生與目標相反的效果。這個新的思路,必須繼續滿足臺灣人民反對外來政權的民意,繼續滿足臺灣人民對自己的前途行使充分的權利,同時這個新思路是向着徹底瓦解中共的武力威脅,取得更廣泛的國際社會的同情、支持和積極參與的方向前進的。這樣的新思路,還要能夠保障給下一屆的臺灣政府留下的不再是一個「爛」攤子。

陳水扁新政府的新思路,必須重視李登輝政府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大陸的人民。李登輝政府的兩岸政策不但沒有取得大陸人民的理解與同情,相反疏遠了臺灣人民與大陸人民的感情;不但沒有通過推翻和瓦解中共獨裁專制來解除中共對臺灣的武力威脅,相反由於一系列的針對大陸異議組織與人士的政策性錯誤,導致大陸反抗中共獨裁專制的力量偏離大陸人民的意志,在中國大陸失去人民積極的支持和參與,在海外分崩離析,加強了中共以民族主義旗號來控制大陸人民,取得大陸人民的諒解,鎮壓和離間大陸人民和異議團體,並爭取大陸人民對中共武力進攻臺灣的支持和響應。

陳水扁新政府的新思路,就是在民主的前提下談中國的和平統一。換句話說,就是民主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