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民恤民的清官得善報(圖)
 
智真
 
2017年12月22日發表
 



爲人處世之道,就是要觀照自己是否能夠保持善念,
任何時候能夠堅持真理和正義原則,仁愛他人,做事盡心盡力。

【人民報消息】行善向善是人之天性,與天地大道相呼應,人人可行,人人必行。爲人處世之道,就是要觀照自己是否能夠保持善念,任何時候能夠堅持真理和正義原則,仁愛他人,做事盡心盡力。以下爲古代清官愛民恤民得善報的兩個故事。

一代賢良的徐有功

唐朝偃師人徐有功,任蒲州司法參軍,爲政寬厚仁恕,對百姓不忍施以樸杖鞭笞處罰,而是用仁義道德去教育啓迪其悔悟自新。爲此蒲州百姓和官吏都很受教育和感動,大家敬服他的恩澤,彼此互相約定勉勵說:「我輩應當守法,若有人犯罪,挨受徐參軍杖罰的,我們大家一定要斥責並處罰他。」結果終此一生,從不責打一人,被人們稱爲「徐無杖」。在他的感化下蒲州各地民風大改。憑着惠民政績,徐有功被宣詔進京擔任刑寺丞。

武后僭位,酷吏恣虐天下,奸臣來俊臣、周興等都是靠告密狀誣陷人起家,構陷無辜,嚴刑峻法,朝野震恐,不敢正言,唯獨徐有功直言爲百姓辯護,由他護救的百姓有數十家。

一次,來俊臣、周興等聯合誣陷狄仁傑等忠臣七人謀反,極力奏請斬殺。徐有功獨自挺身而出,向武則天強諫,辯白忠臣無罪遭陷,並提出權大於法的現象不能再延續下去。當時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二三百人都很緊張,而徐有功卻神態自若,對答如流,沒有一點膽怯和懼怕。武則天開始時怒不可遏,後來見徐有功說得有理有據,也被他的勇氣和見識所折服,令重新審議此案,由此使忠臣得以保全。

徐有功一生爲人伸冤,幾次被貶,心中卻泰然不憂;幾次提升,也不喜悅,不阿諛奉迎,仍矢志不渝地執法守正,制止各種冤假錯案。他任法官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救人數以萬計,天下都稱頌他是仁人。

不久來俊臣、周興等酷吏相繼遭受誅殺,而徐有功卻聲譽更加隆重,被任爲殿中御史,天下莫不相賀,後來官居司僕少卿榮顯善終,其子孫也都是賢明和品德高尚之人。唐中宗李顯表彰他「節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追贈其諡號「中正」。

清廉嚴明的王恕

明朝三原人王恕,注重氣節和修持心性,提出「順天理而善者爲性之本」。任揚州知府時,各處發生水災,他救人心切,不等待向上報準,就發放粟米賑濟饑荒,又普遍施行貸款,賑救災區居民,由此救活二百餘萬人口。

王恕被召入朝中任吏部尚書,清廉嚴明,所薦用的都是正人君子。太醫劉文泰往來禮部侍郎邱浚家中,求邱浚舉薦升官,被王恕所阻止,劉文泰由此銜恨王恕,於是和邱浚商議從王恕著書中挑出語句,嚮明孝宗誣奏說王恕心目中無人臣禮。

王恕奏明真相,皇帝審問屬實,下令將劉文泰入錦衣獄,貶劉文泰內廷御醫官職。後來王恕一直任吏部尚書並加太子太保等,享年九十三歲高壽去世,皇帝賜諡號「端毅」。王恕有五個兒子,十三個孫子,個個賢德而且顯貴。△

(有刪減)

 
分享:
 
人氣:27,82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