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習近平過年出三拳 江系根本架不住(圖)
 
喬劁
 
2015年12月31日發表
 
12月30日新華網首頁頭版頭條。

【人民報消息】12月30日,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2015年工作彙報,研究部署2016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習近平主持會議。 新華網頭版頭條的題目是《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題目下面是三重拳:「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 」「讓失責必問成爲常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點在4個方面着力」。 「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這就不必解釋了,「讓失責必問成爲常態」這個非常厲害,也是把那些躺倒裝死的折騰起來,你的部下都落馬,你能沒責任嗎?!習近平厲害就厲害在,用共產黨的話說,是「以農村包圍城市」。說白了就是先給黨官們一個改過的機會,還想折騰的,想繼續「失責」的,那就等於自己要求被「深入」了。他們被「深入」了,還不算完,還得拿三呆婊江澤民示問:「讓失責必問成爲常態」! 看來,「讓失責必問成爲常態」是很厲害的一招棋,12月20日新華網有一篇文章,題目是《2015主體追責:揚起「問責鞭」 打醒「糊塗官」》,文章提到:2015年,突出責任追究的一年。 文章說:今年初,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提出,要深入落實主體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並尤其突出「問責」二字。10月,「主體責任」首次寫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而且比起以往有了全新的表述,從以往強調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擴展到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 文章的小標題「『問責之鞭』抽向了誰?」裏的內容說:什麼是主體責任?一個單位或組織的黨風廉政情況好壞,關鍵看「兩個責任」──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尤其是黨委書記「一把手」,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如果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是失職,理應被追責。 習近平句句提到追責「一把手」,用意相信沒有人不明白。 前一段,江系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一直呈燒包兒狀,總拿「人大」說事兒,好像他拿着橡皮圖章能把國家主席習近平彈劾下去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來的嗎?不是先有黨後有「國」麼?那黨總書記習近平怕什麼呢?只要黨沒公開倒臺,那習近平就是老大,什麼「人大委員長」,你是黨員不?凡是黨員,都得在習近平的領導之下,包括三呆婊在內,呵,都得被「從嚴治黨」。 12月30日,政治局審議的《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看着是經濟問題,實質是問責和追責問題。東北三省是江澤民人馬把持的地盤,他們想用經濟把習近平拖垮,所以都躺倒裝死。 現在好了,給你個全面振興東北的若干意見,你不聽,你下去;你不幹,你下去;你泡湯兒,你還得下去。 新華網30日報道說:會議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2015年,黨中央(習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肅查處周永康、令計劃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堅決消弭隱患、杜絕後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凝聚了黨心民心,增強了人民羣衆對黨(習中央)的信心和信任。中央紀委和各級紀律檢查機關聚焦中心任務,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完善黨內法規制度,深化紀檢體制改革,推進巡視和派駐監督全覆蓋,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會議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新形勢下我們黨(習中央)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重要方面,必須堅定立場方向,堅定信心決心,堅決打贏這場鬥爭。要全面貫徹黨(習中央)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章爲根本遵循、以黨紀爲基本準繩,全面加強紀律建設,健全黨內法規制度,完善黨內監督體系,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強化管黨治黨責任,深化標本兼治,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以堅如磐石的意志和決心,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 會議指出,要堅決把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壓下去,加大問責力度,讓失責必問成爲常態。要探索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強化自我監督的有效途徑,完善黨內監督制度。要全面加強紀律建設,黨員要受到嚴格的紀律約束,黨的領導幹部職位越高要求越要嚴格,堅持不懈、一抓到底,決不能讓「四風」反彈回潮。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形成持續威懾,堅決把腐敗蔓延勢頭遏制住。在換屆工作中,要嚴把選人用人關,防止帶病提拔、帶病上崗。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隊伍。 會議同意明年1月12日至14日召開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 你說,是不是有人嚇掉了魂兒。△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415,62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